-
UID: 1801544
-
- 注册时间2013-05-07
- 最后登录2023-06-17
- 在线时间12605小时
-
- 发帖107610
- 搜Ta的帖子
- 精华136
- 金币88230
- 道行18910
- 原创538
- 奖券560
- 斑龄0
- 道券291
- 获奖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UID: 1801544
- 发帖
- 107610
- 金币
- 88230
- 道行
- 18910
- 原创
- 538
- 奖券
- 560
- 斑龄
- 0
- 道券
- 291
- 获奖
- 0
- 座驾
-
- 设备
-
- 摄影级
-
在线时间: 12605(小时)
注册时间: 2013-05-07
最后登录: 2023-06-17
|
—
本帖被 zhdf 执行加亮操作(2020-08-10)
—
诸葛亮,字孔明,是三国时期蜀汉国的大丞相,也是我国一个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从古至今,戴在他老人家头上的桂冠可真不老少,什么"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发明家"等等,以前甚至还有人把文学家的头衔塞到他的身上呢!不过,看起来,他留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还是以"谋士"和"军事家"这二样最为深刻.诸葛孔明的谋略确实非同凡响,尤其以"隆中对"最是精彩出色.对于诸葛亮在三国中的智谋表现,如今也呈两极化倾向,一方是承认;另一方则认为是虚构的.但"隆中对"一事却是见诸于相关史料的,但凭这一点,说孔明是一个智慧超群的谋士,还是挺恰如其分的.至于军事家一说,个人认为既过也不过.为什么这么说呢,众所周知,在蜀汉国中期,领导并指挥蜀军对外作战的负责人,就是时任蜀汉国大丞相的诸葛亮.他既取得过辉煌的胜利,如"七擒孟获";也遭遇过滑铁卢,如"失街亭".有大胜,更有大败.因此,说他是一个军事家对,说他不是一个军事家也对.那么,诸葛孔明究竟是一名优秀的军事统帅,而是一个欺世盗名的假军事家呢?这个问题不大好回答.限于个人水平,本人只能根据小说,根据他最著名的军事行动"六出祁山"的胜负情况,简单回顾一下,作一个小谈.仅供各位参考. 一出祁山:第91回,诸葛亮在获得南征孟获的胜利,安定了蜀汉国大后方形势之后,随即准备出兵北伐中原.在呈上<<前出师表>>后,终于得到了蜀后主刘禅的同意,领军北伐曹魏集团.硕果仅存的五虎上将之一的赵云主动请缨,担当了先锋一职.第92回,蜀军兵出汉中,魏将夏侯懋带兵前来迎战.赵云奋起神威,斩将立功.首战告捷,蜀军士气大振.诸葛亮接着巧使诱敌妙计,连拔天水,安定,南安三郡,并收降了魏将姜维.又在随后与火速赶来增援的魏大都督曹真的部队发生交战,大败之,斩其先锋二将,进抵渭水.逼迫魏主曹睿御驾亲征至长安,以鼓舞士气.孔明取得的这一系列的胜利,使得战役的局势迅速朝着有利蜀军的方向发展.诸葛亮"一出祁山"之战的初期阶段进行得十分顺利,如不出意外,蜀军极有可能已到达了长安城下.在这一阶段,诸葛大丞相的表现,可谓是足智多谋,指挥若定,足让后人为之翘大拇指.说此时的诸葛亮是一位优秀的军事家一点也不过分.但"好事多磨",第95回,为了确保战役的胜利,孔明派出了蜀军中最聪明的将领和自己的左膀右臂马谡,率领重兵前去把守关系到蜀军这次战役成败的命脉之地街亭,并以蜀军中最谨慎的将军王平为副,最勇猛的将军魏延为辅,另加将军高翔率一支部队为战略预备队.诸葛亮这么劳师动众的原因,是因为他深知:"街亭虽小,干系重大.倘街亭有失,吾大军皆休矣."甚至让马谡立下了生死状,才让他领兵而去.谁知,自负的马谡违背诸葛亮的命令,把队伍拉到山上安营扎寨,被魏军打了个大败.诸葛亮随后在唱了一出"空城计"后,不得不放弃已到手的地盘,率领蜀军紧急撤退,以免被魏军围歼.尽管赵云在撤军过程中力斩魏军先锋,击退追兵.但已无法挽救整个大局.孔明撤回汉中后,斩马谡,并上表自贬三级以承担此次战役失败的责任.一出祁山,蜀军在大好形势下先胜后败,令人惋惜.无论是胜是负,单从书中来看,诸葛孔明无疑都要为此担负绝对的指挥领导责任.这次战役,蜀军应该是属于战败的,虽然书中对蜀军的损失情况几乎没有提及.仅在第96回,孔明在迎接凯旋归来的赵子龙时曾曰:"各处兵将败损,惟子龙不折一人一骑...."这从侧面说明诸葛大丞相自己也承认,队伍损失较大.而且联系前文,蜀军在街亭正面防守的部队达2万5千人,后面又有将军高翔带领的1万人救援部队和魏延本部人马以作支援.总数接近4万人.对于这支部队的损失情况,作者有意模糊处理,只说马谡在山上统领的2万主力部队,由于魏军以干渴的逼迫,半夜时分,山南蜀军大开寨门,下山降魏.马谡无法,领兵杀开一条路突围了.魏延和高翔,王平几次要夺回街亭,都被杀败.而且险些不得脱身,最后狼狈逃往阳平关.书中曰:"蜀兵伤者极多"(第95回)个人估计,仅街亭一仗,蜀军的伤亡极大.受此牵连,其他各路蜀军也受到了相应的损失.故孔明的"一出祁山",是一场败仗,损失不小.只是作者出于其"扬刘抑曹"的中心思想,给淡化处理了.实际上,诸葛亮是打了败仗.魏胜蜀负,就这么回事.双方胜负之比,个人认为是四六开,蜀四魏六.毕竟蜀军在战役前期所取得的战果实在是太耀眼了. 二出祁山:第97回,不甘心失败的诸葛亮向蜀后主刘阿斗上了<<后出师表>>,要求继续北伐.获得批准后,乃起大军,第二次领兵北伐.但没料到在陈仓,孔明碰上了其一生中最强大的一个劲敌-----魏国派驻在此地防守的将领郝昭.诸葛亮在派人劝降不成后,命令蜀军猛攻陈仓,并非常自信的笑曰:"量此小城,安能御我!休等他救兵到,火速攻之!"为此,蜀汉大丞相接连祭出了其看家本领----"云梯法","冲车法",地道法",一直打了二十余日,招数用尽,都被郝昭破之.陈仓孤城,未动分毫.孔明无计可施,魏军的救援部队却已赶到.诸葛亮只得派人前去迎敌.哪知道魏军先锋王双骁勇异常,二败蜀军.一战斩蜀军先头部队的首领谢雄,龚起二将;次战伤蜀将张嶷,败王平,廖化.蜀兵又是折伤极多.当然,书中为了替诸葛亮粉饰,强调并突出了其战胜魏大都督曹真一事.其中先有姜维使诈降计,杀魏将费耀,后有孔明将计就计,大败魏将孙礼,张虎,乐琳.似乎战果相当的辉煌.但接着话锋马上一转,诸葛亮撤军了!理由是:"吾兵无粮,利在急战.今彼坚守不出,吾受其病矣.彼今虽暂时兵败,中原必有添益.若以轻骑袭吾粮道,那时要归不能.今乘魏兵新败,不敢正视蜀兵,便可出其不意,乘机退去....."(第98回).虽然在撤军的过程中,蜀将魏延按孔明的布置,以埋伏的方式,斩了魏军虎将王双,为蜀军除去了一个心头大患.但总的说来,诸葛亮指挥下的蜀军"二出祁山"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还是一场彻头彻尾的败仗.陈仓城,魏军的防守兵力,书中有过介绍:孔明叫土人问曰:"陈仓城中,有多少人马?"土人告曰:"虽不知的数,约有三千人."(第97回)这个数字应该与实际人数相差不大.一座小城,相信守军不会超过5千人.当地土人的话虽不能绝对准确,但也不会相差十万八千里.诸葛亮倾巢猛扑,却拿不下来,不仅丢脸,更是造成了蜀军在军力上的白白浪费和损失.而被魏将王双阵斩的蜀将谢雄,龚起二人,书中明白无误的交待,两员裨将各自带领三千人马出战.再加上后来被打败的廖化,王平,张嶷三将率领的部队,总数估计在万人左右,只多不少.这二支蜀军都打了败仗,而且损失都很巨大.出师不利,对蜀军在士气上造成的影响可谓是惊人的.虽则诸葛亮在以后打了几次胜仗,又斩了王双,但还是没有拿下卡在蜀军前进道路上的咽喉之地----陈仓.最终还是以全线撤军结束了"二出祁山"的战役.此战对于蜀军来说,,毫无疑问是一场败仗.唯一值得欣慰的是,莽撞的一勇匹夫----魏将王双被蜀军斩杀,总算在鼓舞蜀军士气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二出祁山"对蜀国,蜀军,诸葛亮来说,都是一场不折不扣的负仗,不管他们承认与否.至于蜀魏两国的胜负之比,应该是一九开.蜀一魏九.如果魏将王双没有被蜀将魏延斩了的话,蜀汉国此役简直就是一场完败! 三出祁山:第98回,在获知魏将郝昭病重的绝密情报后,诸葛亮火速出兵,亲自带领一支精兵,夜袭陈仓,大获成功.并赶在魏军救援部队到来之前,又拿下了散关,扫除了蜀军即将北伐可能面临到的障碍.随后,孔明第三次率领蜀军出祁山,北伐中原.在接下来的一系列的战斗中,蜀军在诸葛亮的指挥下,夺取了武都,阴平,又利用魏将张郃等人求胜心切的心情,以诱敌深入之计,数败魏军,气得魏军主帅司马懿大骂诸将曰:"汝等不知兵法,只凭血气之勇,强欲出战,致有此败.今后切不许妄动.再有不遵,决正军法!"郃等羞惭而退.书中对魏军的损失情况的描写为:这一仗,魏军死者极多,遗弃马匹器械无数.看起来是蜀军大胜.不过,蜀军在获胜后马上撤退了.原因很简单,孔明在得知张苞伤重而死的消息后,伤心过度,哭坏了身子.不能再处理军中事务,不得已退回汉中修养.有人说这其实是个托辞,因为司马懿上台后,对蜀军的进攻采取了守势,诸葛亮没有办法攻破敌军,粮食吃完了,只得撤兵.反正不管怎么说,"三出祁山"后,诸葛亮尽管主动选择了撤退,但从他前面取得的胜绩来看,尤其是巧取陈仓一役,神不知鬼不觉,奇袭成功.也算是一个经典战例了.当然,这得归功于蜀军情报工作的出色.不可否认,诸葛亮的"三出祁山",胜面多于负面,虽然最终仍没有达到目的,但由于蜀军在此役中的表现几乎全是胜仗,诸葛亮在此的表现亦可圈可点,可以称得上是一个优秀的军事家.这场战役,两军的胜负之比我认为是二八开,蜀八魏二. 四出祁山:第100回,诸葛亮下令分兵径出斜谷而取祁山,使魏人不能提防也.众将曰:"取长安之地,别有路途,丞相只取祁山,何也?"孔明曰:"祁山乃长安之首也.陇西诸郡,倘有兵来,必经由此地,更兼前临渭滨,后靠斜谷,左出右入,可以伏兵,乃用武之地,吾故欲先取此地,得地利也."众将拜服.孔明令魏延,张嶷,杜琼,陈式出箕谷,马岱,王平,张翼,马忠出斜谷,俱会于祁山.调拨已定,孔明自提大军,令关兴,廖化为先锋,随后进发.我们现在有一句话叫做:"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看诸葛亮与部下的一席话,分析的是头头是道,但真的用到实际中去,那就两样了.因为现实不是一加一就等于二那么简单,尤其是人,不是你有权力,有地位,有威望,甚至有才能就可以让别人轻易地就服从你的.部队刚一出发,蜀军内部就发生了抗命不遵的情况.将军陈式认为孔明小心过度,是个十足的胆小鬼.拒绝接受让部队缓进的命令,执意冒进,欲与诸葛大丞相试比高,看谁更有能耐.魏延对此表示了支持.受到魏文长鼓励的陈式,热血沸腾,带领所部人马,是勇往直前.结果,中了魏军的埋伏,损失惨重.部下5千人,只剩下4,5百带伤之人,这也是书中对蜀军伤亡情况介绍得比较详细的一次.陈式后被魏延带兵救出.魏军在背后是紧追不舍,幸得杜琼,张嶷来救,魏兵方退.另一路蜀兵,遵照孔明的布置,打了个胜仗.战事结束后,诸葛亮斩了抗命不遵的陈式,对于魏延,没作任何处理.之后,在与司马斗阵时,孔明获得了胜利.魏兵十伤六七.司马懿退在渭滨南岸下寨,坚守不出.其后不久,诸葛亮又撤军了.这次撤退的原因是,运粮的小军官都尉苟安,因贪杯误事,于路怠慢,违限十日.被孔明责打,怀恨在心,投降了司马懿.受其指派,潜回成都,四处散布流言,说诸葛亮有不轨之心.蜀后主听信馋言,下诏令孔明班师回朝.诸葛亮这第四次出祁山又没有获得成功.蜀军在这次战役中,先败后胜,如果仅从书中描述的情况来看,似乎魏军的损失更大更多一些.但按照双方的国力来看,魏军的损失还在可控范围内,蜀军就相对严重一些了.个人认为,双方的胜负之比应该是五五开左右. 五出祁山:第101回,这也是诸葛亮人生中的一场重头大戏,也是他的得意之作之一.诸葛亮先是采用装神弄鬼的花招,吓退魏兵.乘机割取陇上之麦以作军粮,暂时缓解了部队的军需问题.随后又在卤城打了一个胜仗,消灭魏军三千余人,吓得司马懿又闭关自守.但好戏还在后头,获胜后,孔明突然接到李严从永安发来的急信,言吴魏连和,有侵蜀之意,劝诸葛亮早作良图.接报后的诸葛亮大惊,立即安排大军回撤,在撤军途中,伏兵在木门道一举射杀了魏国名将张郃,为蜀军除去了一个强有力的对手.诸葛亮回师之后,才查清楚原来是李严因没有完成运粮任务,害怕承担罪责,于是编造谎言,希望借此浑水摸鱼,以逃避责任.孔明气愤之下,将李严从重处理,谪为庶人,徙于梓潼郡闲住.孔明的"五出祁山",最大的亮点就是射死魏军第一先锋张郃一事,其他的几乎与敌军无损.从结果来看,还是蜀军占了上风,赢面大一些.单从胜负之比来说,二军之比以三七开为宜.蜀七魏三. 六出祁山:这是诸葛亮人生中最后一次以指挥员的身份带兵出征.第102回,孔明率军,分五路而进,令姜维,魏延为先锋,皆出祁山取齐.可能是命运的关系,诸葛亮这最后一次北伐从一开始就不是很顺利.尚未出发,关兴病亡.北原一仗,初次与魏军交锋,蜀军就损兵折将,损失了约一万余人,将军吴班阵亡.这也是书中比较详细记载蜀军损伤情况的一次,十分具体.虽然孔明又挽回了一阵,但老道的魏帅司马懿坚守不出,任凭蜀军如何挑战,死活不出来.甚至当诸葛亮派人送他女性专用物品----"巾帼",以激他出战都不上当.反而关心起孔明的身体起来了.当得知诸葛大丞相"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所啖之食,日不过数升."司马仲达曰:"孔明食少事烦,岂能久乎!"倒是诸葛亮知道后,自己心生烦恼,旧病复发,昏倒于地.最终在五丈原一命呜乎了.蜀军随即撤回汉中.孔明的第六次出祁山至此宣告结束.也标志着蜀汉国的诸葛亮时代也终于寿终正寝了."六出祁山"一役,诸葛亮也是先负后胜,蜀军的损失也很惊人.虽然在以后又一次打败了魏军,但最后也是无功而返.若论双方的胜负之比,应当是三七开比较合适.蜀三魏七.虽说诸葛亮这最后一战依旧把司马懿打得龟缩在家里不敢出来,但按照蜀军最后的损失情况来看,尤其是孔明之死,这个结论还是符合实际的. 俗语有"不以成败论英雄",但那只是说说而已.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还是以他个人的成功与否作为评判的标准.而作为一个军事家来说,打胜仗就是评价他们是否合格的唯一标准.至于诸葛亮到底是不是一名优秀的军事家,相信大家在看了由他直接指挥的"六出祁山"战役的胜负情况后,一定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本文版权由武当休闲山庄与原作者共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 此帖被假正经也在2020-09-07 09:21重新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