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样年华》里,梁朝伟问张曼玉:
“如果我多一张船票,你会不会跟我走?”

图片来自:电影《花样年华》
坐船多辛苦啊,飘来荡去的,搞不好还要晕船
坐火车就爽多了
如果你邀我坐一趟开往春天的
美食专列,我必欣然前往

长珲城际铁路—“东北最美高铁”
曾入宫侍奉慈禧的“公主”裕德龄
在《皇室烟云》中写到:
慈禧太后坐火车时也要同在清宫里一样
每日吃两顿正餐,每顿正餐要有100道菜品

裕德龄(1886~1944),笔名德龄公主
慈禧的专列上甚至有4节厨房专用车厢
动用150人特地为她烧制火车餐
“50名一类厨师吆喝着让50名三类厨师点炉子……
然后50名二类厨师开始向一类厨师传递原材料、调料。
接着是一个庞大的太监队列向太后送食盘。”

影视资料中慈禧“用膳”
当然,能像慈禧这样大阵仗吃饭的也只有她了。
光绪八年,唐胥铁路工程师英国人金达
用废旧锅炉和机车旧零件,改装成一台机车
因为这段铁路距离清皇室东陵很近
皇室认为火车行驶会“震动龙脉”,就改用骡马拉动
《让子弹飞》中大家坐着马拉火车,吃着火锅唱着歌的想法
大概就来自于这条“马车铁道”

图片来自:电影《让子弹飞》
到了民国火车的运营就逐步正规化起来
火车餐的种类也越来越多,质量也高得惊人

民国时火车的头等坐席
中国旅行社承包天津段列车餐饮的那段时期里
火车设有餐车,食品大都是西餐,酒水也是西式的
供应“鸡蓉鲍鱼汤、炸鱼、猪排、西米布丁、咖啡。
大师傅手艺不错,用的番茄酱、辣酱油等等,都是舶来品。
刀叉上还有外国字,每份七角几分。”

图片来自:电视剧《来不及说我爱你》
火车的开通,大大方便了人们出门旅行,“旅游业”也迅速壮大
铁路公司还会制作旅行手册,介绍沿途风景名胜
以刺激商人学子出门游玩

民国时期发行的南京游览指南
1916年《广九铁路旅行指南》上则专门介绍了列车的火车餐
有“沙甸鱼、三文鱼、靓牛扒、西猪排、
羊排骨烧鸡火腿、烟肉旦、各色肉饭等。”

民国时期发行的《广九铁路旅行指南》
民国第一“毒舌”林语堂在《春日游杭记》中
就洋洋洒洒地描写过一位暴殄天物的“土豪”:
“开车后十分钟,土豪叫一盘中国大菜式的西菜,
不知是何道理,他叫的比我们常人叫的两倍之多,
土豪便大啖大嚼起来,我也便看他大嚼。茶房对他特别恭顺。
十时零六分,忽然来一杯烧酒,似乎是五加皮。

民国“文青”都喜欢的“五加皮”
说也奇怪,十时十一分,杂碎的大菜吃完,
接着是白菜烧牛肉,其牛肉至十二片之多。
十时二十六分,又来土司五片,奶油一碟。
于是我断定,此人五十岁是必死于肝癌。”

林语堂(1895.10.10~1976.3.26)
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文学家
许是这位“土豪”吃相太过粗俗,毫无绅士之风
才让这位大文豪义正言辞、口不带脏字地如此声讨
不过,这也不能完全怪“土豪”
因为西餐制作相对方便、卫生,一直是早期火车餐的主流
不习惯洋派做法的人当然吃不出“风雅”

民国时咖啡馆里的“新女性”
直到1933年铁道部出台条例指出:
“查各路客车对于乘客饮食大都仅备西餐一种,
非但价格过昂,贫苦者无力享受。
而食品用具多属欧化,并非我国一般人民之所素习。”
并发放中餐菜单,强制执行,中餐才逐渐出现在火车餐中

饮茶聚会的女性
但事实上大多数人都是吃不起火车餐的
而且民国时火车票的等级十分严格
头等为二等的二倍,二等为三等的二倍
三等车乘客不能进餐车
所以他们的食物大多为自带的干粮,或者在沿途各站向小贩购买

民国时的天津站
过去中国有名的“四大名鸡”:
德州扒鸡(津浦路/今京沪铁路)、
道口烧鸡(平汉路/今京广铁路安阳站)、
符离集烧鸡(津浦路/今京沪铁路)、
沟帮子熏鸡(京奉路或北宁路/今京沈京哈铁路)
就是随着民国时的铁路流传开来,并以车站集散地命名的

台湾夜市的道口烧鸡
1906年,20岁的周作人从江南水师学堂毕业前往北平考试
就在车站以“十五个铜子”买了一只烧鸡

周作人(1885.1.16~1967.5.6)
现代著名散文家、翻译家、思想家
“中华谈吃第一人”唐鲁孙先生的朋友
时任铁道部政务处处长的曾养甫
就像其推荐过德州扒鸡:
“你如果坐火车经过德州,
一定要让茶役到站台外面给你买一只扒鸡尝尝。”

扒鸡传人品鉴扒鸡
能买得起扒鸡的自然也不是真穷
家道中落的朱自清在《背影》中写到父亲
“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
漫长旅途父亲只能送儿子几颗橘子
此中辛酸都写进了父亲渐远的背影

图片来自网络
这时已经是1927年
铁道部开始统一整顿小商贩,颁发执照、限定人数、设定地点、统一着装
各大火车站也相继安装了栅栏
那两颗朱红的橘子就是父亲越过月台、翻过栅栏才送到朱自清手中的

国博蜡像馆再现《背影》中的场景
时间走到现在,火车餐已经愈发难吃
虽然几乎每列火车上都有列车员流动贩卖烧鸡
味道也已大不如前
可是九十年前朱自清父亲
“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
身影却仍是每一个离别的车站最真实的写照

图片来自网络
你愿跟谁一起回到过去,共赴一场火车餐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