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953340 
-
- 注册时间2010-10-06
- 最后登录2025-02-21
- 在线时间76294小时
-
- 发帖116760
- 搜Ta的帖子
- 精华1
- 金币10021
- 道行5233
- 原创76
- 奖券1751
- 斑龄0
- 道券172
- 获奖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UID: 953340 
- 发帖
- 116760
- 金币
- 10021
- 道行
- 5233
- 原创
- 76
- 奖券
- 1751
- 斑龄
- 0
- 道券
- 172
- 获奖
- 0
- 座驾
-
- 设备
-
- 摄影级
-
在线时间: 76294(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0-06
最后登录: 2025-02-21
|
—
本帖被 xgch 执行加亮操作(2020-09-22)
—
最早的佛塔来自印度,一座低矮的覆钵式建筑,像坟堆,埋着佛陀圣骨舍利。塔即佛,佛即塔,人在塔下是渺小的。
印度佛塔,是涅槃之地,神明坟冢,离凡人很远。 佛塔传入中国后,坟堆变高变美,有形如楼阁式的高塔、有金刚宝座式的方塔。远看就是一横一竖,形如“丄”。横是塔的底座,象征人间,竖是塔的塔身,植根大地人间,直指苍天佛国,把高远的神佛拉回人间。
 中国古塔,从此就有了人情味。你想一想:你家乡的小城是不是有一座这样的塔? 每逢夕照迎上塔尖,就会有很多人在塔下跳起广场舞,遛狗聊天,喧闹之间充满烟火气,此时的我们,绝不会想着这是神明居所,涅槃之地。 我们从小就知道古塔的存在,但是否留意过它的美,以及带来的温情呢?

 应县木塔 百尺莲开,不毁奇迹 1933年,当梁思成来到山西应县,见到那座梦寐的木塔之时,他半天都喘不出一口气。 在给林徽因的信里写道:“这一愉快刹那,是人生稀有的由审美本能所触发的锐感。我佩服极了,佩服建造这塔的时代和那时代里。不知名的大建筑师,不知名的匠人。” 中国古塔之美,首推应县木塔。

 图1|IreneLin © 图2|woozii © 这座建于千年前的塔,是中国最古老最高的木构建筑,全称为佛宫寺释迦塔。而让梁思成惊叹的,并非其高与古,而是因这座塔里,盛开着中国古典建筑最美的花——斗拱。 斗拱是中国独有的建筑结构,把各部件用榫卯咬合而成,无钉无铆。而释迦塔的斗拱之多,是中国之最,堪称“斗栱博物馆”。 站在塔下往上看,你会感受到梁思成当年的窒息之感,全塔五十四种不同的斗拱,像四百八十朵盛开的莲花,人们形容这种美:百尺莲开。

 千年来,当其他木塔毁于天灾,委于泥土之时,这座斗拱木塔,却顶过了一次次天灾人祸,元代的地震没震倒它,战争的炮火没轰倒它,甚至虫蛀也无可奈何于它。 正如释迦塔上的匾:“峻极神工”、“天下奇观”、“天柱地轴”。 无一不在昭示中国建筑艺术的鬼斧神工。

 大雁塔 雁塔留名,蟾宫折桂 一千三百年后,当大明宫只剩黄土,繁华变成云烟时,所幸还有几座高耸入云的石砖塔。 最高的那座,是六十四米的大雁塔,一直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它都是长安城里最高的建筑,“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这副塔内的楹联说了出它的巍峨。 当年玄奘西行归来,带回了8尊佛像,657部梵语以及佛祖舍利,之后建了大雁塔,存放这些佛教经典。 大雁塔不止礼佛之所,也存放了中国读书人的最高心愿——金榜题名。

 图1|浩然视角 © “曲江赴宴,雁塔留名”,当时中了科举之人,都会骑马游长安,曲江福演戏,雁塔留其名,象征着高升和远大的前程。 所以孟郊说:“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27岁中举的白居易说:“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塔身留下的名字,背后都是十年寒窗的苦读,穿越时空,锁在了大雁塔之中。 千年来,它等候着我们,一同分享那份快乐。
 图|一佳ONE ©
 飞虹塔 琉璃不脆,彩云不散 人们常感慨彩云易散琉璃脆。世间的美好大都是不坚牢的,如果有好物遗存我们该当感激。 山西的飞虹琉璃塔,就像是古老中国留下的一个梦境,华丽又不真实。

 图|雁行江湖 © 进入飞虹塔的梦境需要契机,需要一场大雨一场晴,届时,温和的阳光会穿透空气的水珠,投射在古塔的琉璃瓦上,阳光本无彩,琉璃却有情,一道道光把塔身笼成五彩,宛如天外飞虹。 这是中国最美的琉璃塔,塔身塔内都有琉璃,黄绿蓝三种颜色能幻化五彩。

 但最美的琉璃,还是在塔的龙头套兽上。飞虹塔的套兽不同其他,每个套兽都嘴衔金铃,等风吹日照之时,这些套兽发出叮铃清声,折射五彩光芒,是琉璃塔最美的时刻。 琉璃塔似乎借着这飞虹铃声,告诉我们:世间美好不易得,但心之所诚,就总会有看到的一天。

 过街塔 过往一次都是一次膜拜 浮图落人间,古塔有人情。中国有雄伟孤高的宝塔,也有零落人间的小塔。 过街塔,就是中国最有人情味的塔。 这种塔建于元代,因游牧民族居无定所,为了方便礼佛,便在交通要道上修起了过街塔,以门洞的形式,跨国走道。 塔在佛在,人们每过往一次,便向佛顶礼一次。无需磕头烧香,苦行修炼,贫穷富贵也好,男女老幼皆罢,只要诚心,经过便可顶戴礼佛,得到神明帮助,逢凶化吉。
 走过过街塔,似乎神明不再神秘,亲切地像过往的老者,循循善诱,没有宗教的约束,只需一颗诚心。 江南的昭关过街塔便是如此,形式古瓶,守着临江之口,塔的另一面就是西津古渡,是长江天堑。 每个舟楫往来的渡客,无论是不是佛教徒,只要诚心礼拜,穿过石塔,就可以得到庇佑,平安渡江。

 傣族井塔 每滴水都是神明恩赐 街有街塔,井有井塔。 在云南西双版纳,村村有佛寺,处处立井塔。 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心中,水是圣物,佛是信仰。他们每天都会供奉干净的水,泼水节也会用水泼洒对方,表示祝福,佛教有滴水仪式,会用清水给佛像沐浴,俗称浴佛。
 所以当地每建成一座水井,他们都会请僧侣开光,然后建一座井塔,日夜守护,因为在他们看来,塔似佛,塔身是骨肉,塔内有塔心。 一座井塔相当于一个井神,能保佑每一滴水的甘冽洁净。
 图|玛吉卓玛 ©
 姑嫂塔 照明回家之路 姑嫂塔在福建晋江,来源于当地的传说,据传当时一个海商外出,其妻子和妹妹每天都在岸边盼望其归来,久而成石塔。 古时泉州,曾有大量的乡民因不堪大旱,铤而入海,远走重洋,有的丢下家室,十余年没有回来,这些人被称为“番客”,本是华夏人,出海归来却成客。 一个“客”字,道尽心酸。 八百年来,只有姑嫂塔孤独地伫立在海边,目送着人们入海,又等着每个出海归来的游子。
 姑嫂塔仅高20米,但在每个归家的侨客来说,却高达百丈,当船在风浪之中漂泊,看到姑嫂塔尖冒出海面那一刻,故土就在眼前了。 这座塔,便是家。
 一座姑嫂塔,半部侨乡史,塔里有游子与故乡的纠葛与期盼。 建筑美学家王世仁说:“中国塔有很浓烈的人情味。它是人的建筑,不是神的灵境;它凝聚着人的情调,而没有发射出神的毫光。" 但今天我们渐渐忘记古塔给予的温柔。倘若你没看到这篇文章,你可会想起家乡那座静谧的小塔? 越是平民的建筑,越容易被忽视,越是习以为常的文物,越难得到保护。
 图|漂泊一帆 © 正如我家乡那座小塔,历年来跳舞遛弯,歇坐游览的人来来往往,磕磕碰碰,剥落了一块砖石,磨掉了一副壁画,从来都无人过问。更遑论有人记得那些无名工匠的雕琢,看见那些砖石里刻录着时光的记忆。 古旧的砖石木构生出裂缝,古塔正随着城市渐渐老去。 了解塔中人情故事,也许是我们走进中国建筑的第一步,也是我们了解这座城市的第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