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智”向新,消费市场春潮涌
消费市场新动态
今日,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海南省盛大启幕。在这场聚焦全球消费精品的盛会上,国内外知名企业集中首发新品,首次设立的新消费科技展区内,“黑科技”轮番亮相,释放出提振消费的积极信号。当下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人们消费需求日益多元,消费市场呈现出向“智”向新的新特点与新趋势。
人工智能为消费插上科技之翼
产品与服务智能化
在位于北京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会议中心,一轻研究院发布的“行星环”无人饮品站吸引众多体验者。该饮品站依托AI分析技术,能让消费者根据自身口味偏好和特殊需求,随时随地定制专属饮品。目前多个电商平台上线了AI试衣功能,消费者输入身高、体型尺码等数据,通过AI算法生成3D虚拟替身,就能在线上试穿各种服饰,获得类似在实体店铺试穿的体验。近日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开展“人工智能 +”行动,促进“人工智能 + 消费”,让产品和服务能快速精准响应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延伸了消费场景的边界。
消博会上的人工智能展示
第五届消博会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首次设立的新消费科技展区,集中展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穿戴产品、物流无人机等新产品新技术,国内外最新的人形机器人也同台竞技。其人工智能展示活动专区中,会跳舞的人形机器人、让搬运轻而易举的外骨骼机器人、会送餐和打扫卫生的服务机器人纷纷亮相,呈现了AI技术给消费生活带来的变化。不过,目前“机器人养老”尚未普及,存在技术不够成熟、价格偏高等问题,业内人士认为应加快机器人产业领域的标准化体系建设,提升智能机器人产品的感知与交互能力,加速核心技术攻关,拓展智能机器人的应用场景。
文化IP助燃消费新热潮
IP周边产品消费火爆
清明假期结束后,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热度不减,全球累计票房已突破156亿元,持续刷新国产动画电影纪录。作为现象级IP,它点燃了周边和联名产品的消费热,限量版乾坤圈和盲盒手办上架几秒内即被抢购一空,茶饮、咖啡品牌推出的联名款限定饮品和周边产品也深受消费者喜爱。特别是年轻一代,更关注产品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IP消费成为消费市场新热点。
IP消费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
目前中国IP授权商品与服务市场规模近千亿元,随着消费群体扩大、消费需求增长、产品质量提高及类型多样化等因素推动,预计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产品设计,支持开发原创知识产权(IP)品牌,促进动漫、游戏、电竞及其周边衍生品等消费,开拓国货“潮品”国内外增量市场。此外,IP的开发形式逐渐从形象输出走向空间打造新阶段,如陕西西安“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重庆涪陵《洞见816》实景沉浸式舞台剧与军工文化小镇联动等,这种沉浸式体验进一步激发了消费者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