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区在教育领域引入人工智能技术,通过HEADS平台发布177个教育智能体,涉及个性化教学、作文分析、名师分身等多个方面,显示出其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创新和应用。以下是对这一实践的总结:
1. 教育智能体的多样性与功能:HEADS平台上的177个教育智能体覆盖了基础教育的多个领域,如个性化英文绘本生成、作文分析、名师分身以及职初老师培训等,体现了功能的广泛性和强大性。
2. 教师主导的智能体开发:这些智能体由虹口区各学校的学科老师主导开发,使得智能体更加贴合教学实际和学生需求。
3. 教师培训与智能体设计:虹口区组织了教育智能体研发与应用实操培训班,150位教师参与,学习如何设计和制作智能体,推动教师从传统教学向智能化教学转型。
4. AI赋能学科教学:通过区域层面的顶层设计,鼓励老师参与设计并制作个性化的智能体,让AI赋能学科教学,解决教与学过程中的难点和痛点。
5. 个性化教学的实践:以英语绘本智能体为例,邵嘉如老师通过输入单词为学生定制生成绘本故事和英语练习,体现了个性化教学的实践。
6. HEADS平台的作用:HEADS平台类似于互联网端的应用商店,每个智能体都是基于不同教师的经验和成果打造的,使得学生与智能体的互动更像是与不同学科老师的深入交流。
7. 教师创新与学生互动:智能体的引入也促进了教师的创新教学方法,如江雅卿老师设计的“HTML交互特效小助手”智能体,让学生在制作网页的过程中与智能体互动。
8. 精准教学与尝试:智能体的引入需要更多的尝试和实践,以实现精准教学和大规模因材施教。
总的来说,虹口区通过HEADS平台和教育智能体的实践,展示了AI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潜力,推动了教育模式的创新和转型。这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新的学习和教学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