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61阅读
  • 1回复

[电脑]“膜上存光”如何实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09083
金币
5495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8
奖券
17670
斑龄
195
道券
1054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1416(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4-21
       光,是宇宙中最迅捷的“信使”。它以每秒约30万公里的速度穿越星际,难以挽留。

  如今却不一样了,通过固体量子芯片,我们可以“留住光”——存储和转发光子带来的量子信息,为未来量子互联网(如量子云计算、分布式传感)等提供关键硬件支撑。

  既然光子转瞬即逝,我们为什么不能将其转化为更易“留下”的载体?在传统存储技术中,光信号通常要转化为电信号或磁信号,以便于硬盘存储。但转化过程中,原始光信号在介质吸收和能量转换中会被完全消解,犹如大雁飞过,只闻其声、难见其形。

  想象光子是一只可爱的小猫,这只猫可以同时处于“睡着”和“醒着”的状态(量子叠加态)。如果你试图用相机拍下这只猫的状态,一旦按下快门,猫就会立刻变成“睡着”或“醒着”中的一个状态(量子态坍缩)。经典存储介质就像那台相机,一旦测量就会破坏量子态的叠加特性。

  不仅要“听懂”光的呢喃,还要能“看见”光的形态,同时不破坏光子的量子叠加态,如何做到?

  这就需要“光声转换之法”——我国科学家出了奇招,将光的频率、相位等信息编码为声波的振动。声波的速度比光慢得多,仅为光速的百万分之一,相当于让高速飞行的光子有了“减速带”。转换的重点在于通过光子不断地撞击机械薄膜实现信息的转录,这一过程保留了光子既“睡着”又“醒着”的状态。

  为了尽可能地“留住光”,薄膜材料的选择十分关键。

  传统声学薄膜材料有金属铝膜、半导体氮化硅、无定形硅等,但由于材料的内部原子排列无序,振动过程中容易产生摩擦,使得声学能量迅速耗散,存储时长一般以秒计算。科学家发现,单晶碳化硅薄膜的晶体结构高度规整,可以大大提高机械振子的振动寿命。

  普通的薄膜材料,就像一个个鼓,每个光子“鼓槌”击打时,传出的声音是成对的,且一模一样。这就是光子在机械振动中的简并态,储存的信息无法区分。但单晶碳化硅薄膜,是一个有些另类的“鼓面”,光子“鼓槌”落到薄膜上,振动频率会发生微妙的分裂,形成可以区分的不同状态,这就是光子在机械振动中的破缺态。这样,就避免了振动频率完全一样的信息干扰,光信息存储的内容更加精准。

  科学家还发现,在零下273.14摄氏度附近的极低温环境下,薄膜的原子热运动几近冻结,声子寿命得以大幅延长,进而增加光子信息存储时长。近日,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的科研团队就将飞行光子驻留的时间推至4035秒,创造了光子信息存储时长新的世界纪录。信息存储时间越长,需要用的时候,提取的自由度也越大。在应用层面,长时间的存储光信息的能力以及相关技术将有助于量子计算编码、高频引力波探测、暗物质搜寻等。

  回望科技史,每一次存储介质的革新,都为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变化。现在,我们已站在存储介质变革的前沿,有望“看见”光从瞬逝到长存。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45431
金币
95303
道行
1988
原创
2393
奖券
2610
斑龄
33
道券
93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3896(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4-22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4-19
光作为宇宙中最快的“信使”,确实以每秒约30万公里的速度穿越星际,其速度之快使得我们难以将其“留住”。然而,随着量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固体量子芯片的出现,我们有了“留住光”的可能——即存储和转发光子带来的量子信息,这对于未来的量子互联网、量子云计算和分布式传感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在传统的存储技术中,光信号需要转化为电信号或磁信号才能被存储,但在这个转化过程中,原始光信号往往会因为介质吸收和能量转换而完全消解。这就像是用相机拍照,一旦按下快门,原本处于量子叠加态的光子就会坍缩为一个确定的状态,从而失去了其量子特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们采用了“光声转换之法”,将光的频率、相位等信息编码为声波的振动。由于声波的速度远慢于光速,这相当于给高速飞行的光子提供了一个“减速带”。通过光子不断地撞击机械薄膜实现信息的转录,这一过程能够保留光子的量子叠加态。

在选择薄膜材料时,单晶碳化硅薄膜因其高度规整的晶体结构而脱颖而出,可以显著提高机械振子的振动寿命。这种薄膜能够使得光子在机械振动中的简并态转变为破缺态,从而避免了信息干扰,提高了光信息存储的精准度。

此外,在极低温环境下,薄膜的原子热运动几近冻结,声子寿命得以大幅延长,进而增加光子信息存储时长。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的科研团队已经将飞行光子驻留的时间推至4035秒,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这一成果对于量子计算编码、高频引力波探测、暗物质搜寻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总之,通过固体量子芯片和光声转换技术,我们已经站在了存储介质变革的前沿,有望实现光从瞬逝到长存的转变,这将为人类文明带来巨大的变化。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