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例文保建筑转型养老公寓:天津花园大楼的创新实践
2024年8月,天津市和平区泰安道的花园大楼历经闲置十年后,正式转型为高端养老公寓“大家的家·天津泰安道城心社区”,成为全国首例将文保建筑改造为养老机构的案例。这一项目不仅盘活了历史建筑,更填补了区域高端养老服务的空白,为老龄化社会下的城市更新提供了新思路。
花园大楼的历史脉络与改造背景
百年建筑的“前世今生”
历史地位:花园大楼始建于1934年,由英商先农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开发,曾是洋行高管与外国领事的聚居地,美国前总统胡佛也曾在此居住,2005年被列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
闲置困境:解放后曾作为政府办公用房,2010年后闲置十余年,虽外观保存完好,但内部存在防潮、防水、地面整修等结构性问题。
转型动因:老龄化需求与资源盘活的双重驱动
人口结构压力:和平区60岁以上老年人占户籍人口30%(14.3万人),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高端养老服务供给不足。
政策引导与市场对接:和平区民政局通过“五个一信息推送”策略(区情介绍、政策包、招商信函等),定向对接养老企业,最终引入大家保险集团,投资1.3亿元盘活8948.95平方米闲置资产。
改造亮点:文保修复与适老化设计的融合
修旧如旧:延续历史文脉
古建修复标准:遵循“原汁原味复原”原则,恢复主入口古典风貌、中庭井格深顶及浮雕工艺,保留红砖房的怀旧氛围,让老人重拾时代记忆1。
技术支持: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参与方案设计,确保修复工艺符合文保要求。
适老化功能升级
区域 功能配置 服务亮点
一层 会客大厅、医疗服务中心、餐厅、书吧 24小时医务室(全科、中医科)
二层 康乐活动中心(书画室、棋牌室等) 健康档案管理、康复服务
整体设施 无障碍电梯、紧急呼叫系统 智慧养老技术(物联网监测)
运营模式:“城心医养”的高端养老体验
核心定位:区位与服务优势
城心选址:位于天津核心商圈,周边医疗资源密集、交通便利,满足老人“就近医疗、贴近子女、不脱离熟悉生活圈”的需求
服务配比:配备专业医护团队,95%日常医疗需求可在社区内解决,护工与老人配比达1:3。
安全保障:文保建筑的消防创新
火灾风险管控:开展全面风险评估,建立隐患清单与预警机制,通过消防改造提升文保建筑消防安全水平,为全国同类项目提供范本。
社会意义与行业启示
文化传承与民生服务结合:首次实现文保建筑“活态利用”,既保护历史遗产,又解决养老资源短缺问题,获民政部高度评价。
模式可复制性:为城市闲置资产转型提供参考,后续天津多区计划推广“养老综合体+示范食堂”模式,推动养老服务多元化。
该项目的成功落地,标志着我国养老产业在历史文化保护与现代服务融合领域迈出关键一步,为“存量时代”的城市更新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创新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