汁海参的制作方法
捞汁海参的做法简单易学,具体步骤如下:
准备食材:既食海参切片,水果黄瓜洗净滚刀切成小块,香菜洗净切碎。
混合食材:将海参、黄瓜、香菜放入碗中,加入枸杞。
调制捞汁:加入甄选生腌捞汁,搅拌均匀即可。
海参的营养价值
蛋白质丰富:海参富含蛋白质,且其蛋白质为优质蛋白,易于人体吸收利用,能够为人体提供必要的氨基酸,有助于身体组织的修复和生长。
矿物质多样:含有钙、磷、铁、锌、硒等多种矿物质,其中钙有助于骨骼和牙齿的健康;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能预防缺铁性贫血;锌对生长发育、免疫功能调节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活性成分特殊:含有硫酸软骨素,有助于人体生长发育,能够延缓肌肉衰老,增强机体的免疫力;还含有海参毒素,这种化合物能够有效抑制多种霉菌及某些人类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
其他营养:富含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物质,对人体健康有多方面的益处。
海参的保健功效
延缓衰老:海参富含的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50多种天然珍贵活性物质,其中酸性粘多糖和软骨素可明显降低心脏组织中脂褐素和皮肤脯氨酸的数量,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提高免疫力:能消除疲劳,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适合经常处于疲劳状态的人群、易感冒、体质虚弱者。
补肾益精:据《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海参,味甘咸,补肾,益精髓,摄小便,壮阳疗痿,其性温补,足敌人参,故名海参。胶东刺参含有丰富的铁及海参胶原蛋白,具有显著的生血、养血、补血作用,特别适用于妊娠期妇女、手术后的病人,绝经期的妇女。
调节身体机能:能调节人体水份平衡,适宜于孕期腿脚浮肿的女士;具有提高记忆力、延缓性腺衰老,防止动脉硬化、糖尿病以及抗肿瘤等作用。
食用海参的注意事项
食物相克:海参与醋相克,不宜与甘草同服。
特殊人群:虽然海参营养丰富,但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大量食用,如肥胖人群及血脂较高者应适量食用与海参搭配的猪肉等食材
自溶特性:当海参离开海水后体内会产生一种自溶酶,在6-7小时内会自溶成液体;干海参接触到油性物质也会自溶,所以在发泡海参时禁止使用沾油容器
番茄烧排骨的多样做法与烹饪技巧
番茄烧排骨是一道酸甜可口、老少皆宜的家常菜,不同做法在食材搭配和调味上各有特色,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烹饪方式及关键技巧。
经典家常做法(番茄排骨煲)
食材准备:排骨500克、番茄3个、姜片、葱段、蒜末、番茄酱1勺、料酒、生抽、老抽、白糖、盐、鸡精。
步骤解析:
排骨处理:斩段后浸泡30分钟去血水,焯水去腥,吸干水分后煸炒至表面微黄。
番茄加工:底部划十字,开水烫去皮,切块备用。
炒制炖煮:爆香姜葱蒜,加入排骨翻炒,放料酒、生抽、老抽调味,再加番茄块和番茄酱炒出汁水,加开水没过食材,小火慢炖40分钟。
收汁调味:加白糖、盐、鸡精,继续炖10分钟至汤汁浓稠。
番茄酱排骨的创新做法
基础版(亲子百科推荐):
排骨用酱油、生粉、糖等腌20分钟,煎至金黄后与洋葱、番茄同炒,加入意大利面酱汁和水焖煮30-40分钟。
香辣版(苦瓜烧排骨):
排骨炸至金黄,与香辣酱、番茄酱、苦瓜同烧,收汁后淋香油,适合喜欢重口味的人群。
孕妇友好版(低刺激配方)
特点:不含味精,加入青椒增添清香,酸甜不油腻。
关键步骤:
排骨焯水后煎至微黄,用番茄酱、蚝油、白糖调味,加开水焖30分钟。
最后加入番茄和青椒大火炒断生,青椒微辣口感可提升食欲。
小贴士:选择肋排尖部位,肉质细嫩易熟;冻排骨焯水时加料酒和姜片去腥味。
食材搭配与调味要点
类别 推荐搭配 调味关键
蔬菜 洋葱、青椒、苦瓜、玉米、土豆 番茄酱+白糖中和酸味,老抽少量上色
香料 姜片、葱段、蒜末、花椒 蚝油提鲜,料酒去腥
汤汁处理 开水没过食材,大火烧开后转小火慢炖 收汁阶段开大火,使味道更浓郁
烹饪注意事项
排骨选择:肋排尖肉嫩易熟,适合快速烹饪;大块排骨需延长炖煮时间。
番茄去皮:开水烫后轻松去皮,避免影响汤汁细腻度。
焯水技巧:新鲜排骨直接焯水,冻排骨建议加料酒和姜片去腥。
健康提示:番茄酱不宜过量食用,空腹或溃疡患者需谨慎。
番茄烧排骨通过灵活调整食材和调味,可适应不同口味需求,无论是家常聚餐还是孕期营养补充,都是理想选择。炖煮时耐心慢炖,让排骨充分吸收番茄的酸甜精华,是这道菜美味的核心。
番茄排骨汤的营养成分解析
番茄排骨汤是一道营养均衡的家常菜,其核心食材为番茄和排骨,两者搭配不仅提升口感,还实现了营养互补。
排骨:提供优质蛋白质、胶原蛋白及钙、磷等矿物质,是骨骼健康和肌肉生长的重要来源。
番茄:富含维生素C(每100克含5mg)、维生素A(192μg)、番茄红素,以及钾、镁等矿物质,其中番茄红素是强效抗氧化剂,有助于清除自由基。
协同作用:番茄中的有机酸可促进排骨中铁元素的吸收,膳食纤维则能平衡肉类的油腻感,提升消化效率。
番茄排骨汤的健康功效
1. 增强体质与骨骼健康
排骨中的蛋白质和钙质有助于促进肌肉生长、增强骨骼强度,预防骨质疏松;骨髓营养还能滋补身体、提升体力。
2. 抗氧化与心血管保护
番茄红素和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可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番茄中的钾元素能辅助调节血压,减轻肾脏负担。
3. 促进消化与食欲提升
膳食纤维:番茄中的纤维素和排骨中的胶原蛋白共同促进肠道蠕动,改善消化功能。
开胃效果:酸甜的番茄汤汁能刺激食欲,尤其适合食欲不佳者或儿童
营养搭配与烹饪建议
经典食材组合
食材 营养贡献 烹饪作用
排骨 蛋白质、钙、胶原蛋白 提供醇厚汤底,增加饱腹感
番茄 维生素C、番茄红素、有机酸 增加酸甜风味,促进铁吸收
土豆/玉米 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 提升口感绵密感,平衡营养比例
优化烹饪技巧
焯水去杂质:排骨冷水下锅加料酒焯水,去除血水和腥味,保证汤品清澈。
炒香番茄:番茄切块后先炒出汁水,释放更多番茄红素,提升汤底风味和营养析出。
控制盐量:起锅前加盐调味,避免早加盐导致肉质变硬。
适宜人群与食用建议
推荐人群:儿童(促进生长发育)、老年人(补钙护骨)、上班族(补充能量)。
注意事项:
适量食用,避免过量摄入脂肪;
痛风患者需控制嘌呤摄入,建议减少排骨用量。
番茄排骨汤通过简单烹饪即可实现“美味+营养”双效,是家庭日常饮食的理想选择
番茄排骨汤热量范围及影响因素
番茄排骨汤的热量受食材比例、烹饪方式及食用部位(汤/肉)影响,差异较大。综合多方数据,其每100克热量范围约为52-278大卡,具体可分为以下情况:
低热量区间(52-98大卡/100克):多见于清淡炖法,排骨用量较少且以喝汤为主,或添加土豆、豆腐等低热量食材。例如,仅喝汤时因水分稀释,热量可低至52大卡7;若以“番茄+少量排骨+多汤”制作,热量约为98大卡。
中高热量区间(150-278大卡/100克):若排骨占比高且连肉带汤食用,热量显著上升。如传统做法中排骨较多时,热量可达150-200大卡;
若直接食用排骨(含肉带骨),热量可高达278大卡。
主要食材热量贡献分析
核心食材基础热量
食材 每100克热量(大卡) 关键影响
排骨 278 热量主要来源,含高脂肪和蛋白质,过量使用会显著提高整道菜热量2
番茄 19-20 低热量、高水分,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对整体热量影响较小
土豆 76 作为配菜时增加碳水化合物,但热量低于排骨,可部分替代排骨以降低总热量
烹饪方式对热量的影响
油脂添加:烹饪时若用油煎排骨或添加过多油脂,会进一步提升热量。
去油处理:冷藏后撇去表面凝固油脂,可减少约30%脂肪摄入。
食材搭配:加入蘑菇、豆腐等低热量食材,能增加饱腹感并降低单位热量。
健康食用建议
控热量烹饪技巧
调整食材比例:减少排骨用量,增加番茄、萝卜、菌菇等蔬菜比例,例如排骨与蔬菜按1:2搭配。
选择瘦肉部位:优先使用小排或去除可见脂肪,降低饱和脂肪酸摄入。
清淡调味:避免添加糖、酱油等高热量调料,以盐、胡椒、葱姜提味即可。
适宜与禁忌人群
推荐人群:气血不足、需要补充蛋白质者;减肥期间可少量食用(建议仅喝汤并撇油)。
慎食人群:肥胖、高血脂者需控制摄入量;肠胃虚弱者应避免过量食用番茄(可能刺激胃酸分泌。
总结:如何平衡营养与热量
番茄排骨汤的热量灵活性较高,通过**“控制排骨用量+增加蔬菜+去油喝汤”**的方式,可将其改造为低热量、高营养的餐食。例如,以100克排骨搭配300克番茄和200克豆腐炖煮,整锅热量可控制在300大卡以内,同时兼顾蛋白质、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摄入。需注意,若以“食肉为主”,则需将其计入每日热量预算,避免过量导致脂肪堆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