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的刘大妈是一位退休教师,对养生很有一套。有次她在网上直播间看到说红薯富含膳食纤维和抗氧化物质,甚至被称为“抗癌明星食品”,便深信不疑。
为了健康,她开始每天早餐雷打不动吃一个大红薯,有时蒸有时烤,连续坚持了近三个月。
起初她觉得肠胃通畅,甚至多年的便秘都通了,很有满足感。但渐渐地,她常感到反酸、烧心,饭后腹部胀气明显,甚至夜间也会因胃部不适醒来。
直到某天她突然恶心呕吐,才被女儿送去医院。经检查,医生诊断她为反流性食管炎和胃酸过多,仔细询问饮食习惯后说道:“红薯确实是健康食材,但吃法不对反而伤身!”

一、红薯能消灭癌细胞?!
《本草纲目》内记载红薯具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以及强肾阴的作用。
河南省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副主任高启龙表示,红薯内的膳食纤维含量很丰富,进入体内后可促进胃肠道蠕动,具有很好的通便作用;红薯内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等成分,还可以帮助提高身体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率;
另外,丰富的膳食纤维成分可增强身体饱腹感,减少食物摄入,对减肥有一定辅助作用;而且红薯内还有丰富的β-胡萝卜素成分,该物质对眼睛健康有好处,可帮助保护视力。

但讨论最多的,还是红薯的抗癌功效,可真是如此吗?
该说法来自于日本的一项研究,研究人员对20种蔬菜的抗癌效果进行对比后发现,生红薯的抑癌率高达94.4%、熟红薯更是达到了98%,于是就衍生出了红薯可抗癌的说法。
实际上,该研究存在有很大的问题。其是在动物实验、体外实验上进行的,所得到的结果不能直接推论至人体。且实验中使用的是红薯提取物,与直接吃红薯有本质上的区别,通过直接吃红薯难以达到有效剂量。

小九也再次提醒大家,癌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包括饮食习惯,健康的饮食习惯与降低癌症发生有一定相关性。
但是,健康饮食是一个整体,并不是单吃某一种食物可以做到的。相反,长期摄入某一种食物会让身体营养摄入不全面,反而对健康不利。
而且这些红薯提取物对癌症有抑制作用的研究多是基于细胞层面,在人体上的作用还需要大量研究来佐证。

二、红薯是血脂“加速器”?
红薯吃起来很甜,大部分人觉得红薯的糖分含量很高,摄入过量会导致血糖、甘油三酯水平上升,甚至会成为高血脂患者的“催命符”,但红薯真的会这样吗?
答案是否定的,红薯本身不含有高脂肪、高胆固醇,只有自然糖分和纤维,其GI值并不高,食用后不会导致血糖、血脂大幅度上升。
相反,红薯内丰富的膳食纤维进入体内后可帮助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对心血管健康有益。
且红薯内的维生素C、β-胡萝卜素等抗氧化物质,可对心血管起到保护作用,反而对血脂管理有益。

与其视红薯维“洪水猛兽”,还不如日常做好这几个饮食的细节,对预防血脂上升很重要。
1、避免肥肉、高脂肉
肥肉、五花肉、雪花牛肉以及鸡鸭的皮都有大量饱和脂肪,进入体内后会导致血脂水平上升,建议去皮食用。
2、少吃酥软的零食
如饼干、曲奇、蛋糕、蛋挞、薯片等食物,内里的饱和脂肪含量非常高,经常摄入会导致身体肥胖,血脂增高。
3、少吃动物内脏
动物内脏内的胆固醇含量非常高,如猪肚、猪肝、鸡心等,日常都要注意少吃。

三、红薯4不吃,吃了秋难安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年人每日摄入薯类食物50~100g,100g红薯约是女性一个拳头的量。吃红薯的时候也有不少注意事项,下面的几点一定要注意。
1、胃酸多的人不宜吃
红薯内丰富的淀粉和糖分会刺激胃酸分泌,进入体内后会刺激胃酸分泌,对于本身胃酸分泌较多的人群来说是不适合的。
2、消化不良者不宜多吃
本身容易消化不良的人群,食用红薯容易导致腹胀、放屁次数增加,还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日常建议最好别吃。

3、黑斑红薯不要吃
有黑斑的红薯说明发生了霉变,食用后容易引起呕吐、腹泻等中毒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肝肾损伤。
4、不与含鞣酸的食物一起吃
如柿子、山楂、石榴等食物内的鞣酸含量均很丰富,与红薯同食后容易形成难以溶解的胃石,引起腹痛。

红薯是个很健康的食物,日常可适量食用,对健康有很大的好处。但不要想着通过吃红薯来抗癌,这是完全不科学的!

首先,高脂肪食物对胰腺的压力非常大。脂肪是一种高能量的食物,它的消化和吸收需要胰腺分泌大量的消化酶来分解。
尤其是在油炸食品、肥肉和高脂奶制品等高脂肪食物中,含有的脂肪不仅难以消化,还容易让胰腺过度工作。
当摄入的脂肪过多时,胰腺不得不长时间分泌消化酶来应对这些脂肪,而这种长期的过度工作会导致胰腺的损伤。
研究显示,长期食用高脂肪食物的人群中,胰腺炎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饮食中高脂肪食物过多,不仅会导致体重的增加,还直接引发了胰腺的超负荷运作,最终引发了急性胰腺炎。

其次,精制糖类的过量摄入对胰腺也有很大影响。糖类食物,尤其是精制糖,它们被迅速吸收入血,使得血糖迅速升高。为了控制血糖,胰腺需要分泌大量的胰岛素。
当这种高频次的胰岛素分泌长时间持续时,胰腺的负担加重,容易造成胰腺的功能障碍。精制糖的存在,直接增加了胰腺的工作压力,不仅导致糖尿病的发生风险,还可能诱发胰腺炎。
尤其是对于已经存在血糖问题的人来说,过量摄入糖类食品会加速胰腺的损伤。因此,糖尿病患者和血糖不稳定的人,尤其应避免食用过多的精制糖类食品。
如果平时爱吃甜点和含糖饮料,正是这种过量的糖分摄入,最终导致了胰腺的压力过大,增加了患胰腺炎的风险。

酒精也是另一个导致胰腺炎的重要原因。酒精的代谢主要依赖于肝脏和胰腺,过量饮酒会使胰腺分泌大量的酶来消化酒精,同时酒精本身也会直接刺激胰腺,导致胰腺的细胞发生损伤。
长时间大量饮酒,不仅会导致脂肪肝、肝硬化,还会增加胰腺炎的风险。数据显示,酒精是胰腺炎的一个重要诱因,尤其是长期饮酒的人群中,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比不饮酒的人要高得多。
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偶尔几杯酒会给胰腺带来多大的负担,长期以往,胰腺的功能会被透支,严重时可能导致胰腺炎或其他并发症。
因此,对于任何年龄段的人群,适量饮酒是预防胰腺疾病的基本原则,尤其是对于已经存在胰腺问题的人群,更要避免饮酒。

最后,加工肉类食品同样是胰腺炎的隐性杀手。加工肉类如香肠、腊肉、火腿等,其中往往含有大量的盐分和防腐剂,且脂肪含量较高。
长期食用加工肉类,不仅容易导致体重增加、血脂异常,还可能加剧胰腺的负担。加工肉类中的一些化学成分可能会直接刺激胰腺,导致其功能下降。
研究表明,频繁食用加工肉类的人群中,胰腺疾病的发生率较高。尤其是对于那些已经有慢性疾病的人来说,加工肉类的摄入会让胰腺受到更多的刺激,增加患病的风险。
像上面这样的患者,常常在日常饮食中摄入大量的加工肉类,这无疑是加重他胰腺负担的一个重要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