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有趣且深入的问题,不过答案可能会让您感到有些意外:《红楼梦》全书从未明确写出的薛宝钗的大名(正式姓名)。
我们通常称呼的“宝钗”其实是她的表字,而非名。这与书中其他主要角色的情况完全不同。1. 为什么说“宝钗”不是她的名?
在《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对主要角色的命名是非常讲究的。
林黛玉:名唤黛玉,“黛玉”即是她的名。宝玉、贾母等人都直接称呼她“林妹妹”、“黛玉”。
贾宝玉:名唤宝玉,“宝玉”是他的名。虽然有小名“宝哥儿”,但“宝玉”是正式名称。
贾家四春: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这些都是她们的正经学名,所以被称为“×姑娘”。
然而,薛宝钗和她的兄妹是例外。
薛宝钗的哥哥叫薛蟠,表字文起。(“蟠”是名,“文起”是字)
薛宝钗的妹妹叫薛宝琴。(“宝琴”是名)
根据第三十四回中薛蟠说漏嘴的一句话:“……那琪官的事,多半是薛蟠素日吃醋,没法儿出气,不知在外头唆挑了谁来,在老爷跟前下的火。那金钏儿的事是三爷说的,我也是听见老爷的人说的。”宝钗忙劝道:“你忍耐些儿罢。妈急的这个样儿,你不说来劝妈,你还反闹的这样。……”薛蟠道:“你这金要玉不要的,着实候候……”
这里薛蟠急之下差点喊出“你这金锁要玉不要的”,这强烈暗示了“金玉”之说。但更重要的是,这体现了古代大家庭的一个规矩:兄弟姐妹之间,为表尊重,通常以“字”相称,而非直呼其名。
因此,“宝钗”极有可能不是她的名,而是她的表字。她的名是什么,曹雪芹刻意没有写。

2. 曹雪芹为什么唯独不写宝钗的名?
这被认为是曹雪芹精心的艺术构思,有多重深意:
象征“金玉良缘”:“宝钗”这个名字本身就是一个物化的象征。“钗”是首饰,与“金锁”配套,共同构成了“金玉良缘”的符号。不写出她的本名,让她更像一个为了“金玉”婚姻而存在的符号化人物,与有血有肉、名姓清晰的“林黛玉”形成对比。
体现其性格:宝钗性格端庄稳重,恪守礼法,喜怒不形于色,永远保持着一份大家闺秀的“距离感”和“完美人设”。一个没有公布的名字,增加了她身上的神秘感和模糊性,与她“藏愚守拙”、“事不关己不张口”的处世哲学相符。
文学上的留白:这种处理方式给读者留下了想象和解读的空间,让这个人物更加耐人寻味。

3. 那么,宝钗的名有何推测?
虽然书中未写,但根据曹雪芹的命名习惯,可以有一些合理的推测:
薛宝钗:哥哥名“蟠”(一种虫),妹妹名“宝琴”。按照“虫”字旁和“王”字旁(琴字旧写上半部是“珡”,与玉有关)的规律,宝钗的名很可能也是一个带“王”字旁(与玉相关)的字,以与“钗”字相配。
常见的猜测:有人推测她可能叫“薛宝钗”(但这就和字重复了),或者叫“薛宝玉”(但这与贾宝玉重名,不可能)。更常见的猜测是“薛宝玑”(玑:不圆的珠子)或“薛宝璜”(璜:半壁形的玉),但这些都只是猜测,并无文本证据。
所以,薛宝钗的大名(本名)是什么?——《红楼梦》中未有记载。
“宝钗”是她的表字。曹雪芹故意隐去其名,是为了强化她作为“金玉良缘”象征物的属性,并与其深藏不露的性格相呼应。这是《红楼梦》中一个非常精妙且值得玩味的细节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