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5阅读
  • 2回复

[讨论]王刚张玉宁为何“反击”?中国足球就没把球迷当回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3382
金币
5102
道行
19523
原创
29329
奖券
17968
斑龄
199
道券
10553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3257(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9-05

惨败泰山之后,有部分国安球迷追到球队下榻酒店,跟王刚、张玉宁等球员发生了激烈的口角!虽然事后张玉宁进行了公开致歉,但实际上,明眼人都很清楚,王刚和张玉宁在爆发那一刻的“展现”才是更为真实的!因为中国俱乐部、球迷、教练很多时候都不会把球员当回事!
球迷是球员衣食父母这话,在欧洲或许适用,但在中国足坛并不适用!

因为国外的俱乐部,很多主场都是自己的,所以他们可以在比赛日,可以围绕着体育场进行各种活动,有着丰富的比赛日收入!哪怕是在比赛日,如果有人来参观球场,他们依旧可以出售门票。哪怕是把球场租出去办演唱会,或者比赛日外租也是一笔收入!
但是在中国,绝大多数俱乐部的比赛场地,都是租赁的!
体育场是租赁的这一点就决定了,比赛的时候,球迷在体育场里面花10块钱买的兑水可乐,花15买的爆米花、烤肠之类的,都是体育场运营方自己弄的,这笔钱都给体育场运营方挣了,跟俱乐部没有任何关系!
体育场是租赁的,同样也决定了,就算俱乐部想要在体育场外搞一些活动,那不仅要提前给相关部门报备并要得到批准,有时候还需要单独支付一笔“维护费用”!
而一场比赛球迷和安保的比例,一般规定是20(球迷):1(安保),这些安保公司招来的人,按人头算,俱乐部要支付给每个人最少也要2、300,一线城市主场的安保费用更贵(当然剥皮之后,到个人头上,肯定是大打折扣)。如果有重要比赛,有特警出动,安保费用的开销会更多。
去年成都在凤凰山主场就被曝光过,每场比赛安保费是76万。再算上场租,等于说成都一场比赛场租 安保保守点计算,130万花出去了。一年15个联赛主场,就是2000万左右。而有的俱乐部为了少支付安保费,更是会选择故意少报一点现场球迷人数!
此前央视报道过,去年打中甲的时候,大连英博全年票房2460万!而去年大连场均上座人数是44070,这个球市在中国足坛是非常罕见的存在。很多中超俱乐部的票房收入,显然不如大连!

而央视之前也同样报道过,24年中超周边产品收入最高的俱乐部是北京国安,周边产品收入一共1600万(比赛日的周边产品也算在里面)!
也就是说,去掉比赛日和周边产品的运营成本,中国的俱乐部通过球票/比赛日和周边产品的收入,一年能结余4、5000万就已经属于行业翘楚呢。这是什么概念呢?也就是徐正源团队在成都一年工资!
而中超第一集团的球队,投入基本上在4、5个亿。所以当各个俱乐部的票房 周边收入减去场租安保后的结余,充其量也就是全年投入的10%左右,很显然这个数字就决定了,球迷对于中国的俱乐部生存所能起到的作用基本可以忽略!
所以有金牌球市的西安留不住国力,留不住人和,救不了长安竞技。
有金牌球市的大连,救不了8星大连!
同样是金牌球市的成都,救不了四川全兴,救不了成都谢菲联。
反观你再看看中超卫冕冠军上港,虽然球迷少,但人家投入照样很大。
也正是因为球迷花再多钱,也不会对俱乐部生存造成什么影响;所以大多数球员、教练以及俱乐部工作人员在内心里都没有把球迷当回事!

既然没把你们当回事,球迷要是骂的还特别难听,有的球员情绪一上来也就不惯着球迷的臭毛病,选择针锋相对!也就是现在到处都是录视频的,球员还是会稍微注意点自己的言行!
放在近二十年前,智能手机还没那么普及的时候,前国足队长当时回老家在家乡的烧烤店,有球迷非要死皮赖脸上来敬酒,他都不搭理球迷;后来给球迷搞的不耐烦了,都能说出信不信我NS你!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53865
金币
357960
道行
20030
原创
764
奖券
233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8261(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9-06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09-03
事件概述
在中超联赛第23轮,北京国安客场0-6惨败于山东泰山后,国安球员王刚和张玉宁与部分北京球迷发生了激烈的口角,甚至险些上演全武行2。这一事件迅速成为中国足坛的热门话题。

事件起因
赛后,由于部分北京国安球迷对于球队的表现非常不满,他们在国安球员下榻的酒店大堂对球员进行了言语上的辱骂,有些过激的球迷甚至辱骂了球员的家人。面对球迷的激烈批评,王刚首先情绪失控,冲向球迷并怒吼:“我们不想踢好吗?”随后,张玉宁也被球迷的言辞激怒,情绪失控并爆粗口:“我们怎么不想踢好,有什么好哔X的,我们不难受吗...”。

球员反应
王刚和张玉宁的行为虽然在当时的情境下可以理解为情绪失控,但也暴露了中国足球界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尽管事后张玉宁进行了公开致歉,但实际上,明眼人都很清楚,王刚和张玉宁在爆发那一刻的“展现”才是更为真实的1。这种情绪失控不仅反映了球员个人的情绪管理问题,也揭示了球员与球迷之间关系的紧张。

中国足球与球迷关系的结构性矛盾
球迷的地位
传统观点认为,球迷是俱乐部的衣食父母,他们的支持是俱乐部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然而,在中国足坛,这一观念似乎并不适用。国外的俱乐部很多主场都是自己的,因此他们可以在比赛日围绕着体育场进行各种活动,有着丰富的比赛日收入。而在中国,很多俱乐部为了少支付安保费,会选择故意少报现场球迷人数1。

经济现实
以大连英博为例,去年全年票房收入为2460万,而去年大连场均上座人数是44070,这个球市在中国足坛是非常罕见的存在。而很多中超俱乐部的票房收入显然不如大连。此外,2024年中超周边产品收入最高的俱乐部是北京国安,周边产品收入一共1600万(比赛日的周边产品也算在里面)。这意味着,去掉比赛日和周边产品的运营成本,中国的俱乐部通过球票、比赛日和周边产品的收入,一年能结余4、5000万就已经属于行业翘楚1。

结构性矛盾
这一现象的根源,正是中国足球市场环境的结构性矛盾。目前,一支中超俱乐部要维持竞争力,年均投入往往高达数亿元,几乎没有球队能仅靠球迷相关收入实现收支平衡。以成都蓉城为例,尽管拥有全国顶级的球市,但全年门票、衍生品等净收益也难以超过5000万元,甚至难以覆盖主教练团队和外援的薪资,更不用说支撑整支球队的运营6。

总结
王刚和张玉宁的“反击”行为,虽然在当时的情境下可以理解为情绪失控,但也暴露了中国足球界存在的深层次问题。球迷作为俱乐部的经济支柱,其地位在中国足坛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这种结构性矛盾不仅影响了球员与球迷之间的关系,也对中国足球的长远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未来,中国足球需要在市场机制和球迷关系上做出更多努力,以实现可持续发展6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83337
金币
392807
道行
2004
原创
2427
奖券
2935
斑龄
37
道券
1068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1010(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9-06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9-02
这是一个涉及职业足球运动员心理状态、球迷文化、媒体传播及俱乐部管理等多维度的复杂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深入剖析王刚与张玉宁在冲突中表现所反映出的球员心理状态,以及这一事件背后的更深层意义。

---

一、事件背景与心理状态的“真实性”解读

在惨败山东泰山后,北京国安球员王刚与张玉宁被球迷围堵在酒店并发生激烈口角。张玉宁事后公开致歉,而王刚则在冲突中情绪较为激动。这种“表现差异”确实可能更真实地反映两人在高压情境下的心理状态:

1. 情绪管理能力的差异  
   张玉宁在冲突后选择公开道歉,体现出其情绪调节能力较强,意识到公众人物在失败后的责任与形象维护。而王刚在冲突中情绪激动,可能反映了他在高压失败后的本能反应,这种“不加掩饰”的情绪流露,某种程度上更贴近人类真实的心理状态。

2. 个性与职业素养的冲突  
   王刚的反应或许更接近“真实”的球员心理——失败后的挫败感、羞愧感与愤怒交织,面对球迷的指责,内心防御机制被激发。这种情绪并非不可理解,但作为职业球员,如何在公众场合控制情绪,是职业素养的一部分。

---

二、职业运动员的心理压力与身份认同

职业足球运动员在竞技压力、媒体关注、球迷期待等多重压力下,心理状态往往处于高度紧张之中。此次冲突暴露了以下几点:

1. 失败后的心理崩溃风险  
   一场惨败可能击穿球员的心理防线,导致情绪失控。这不是个别球员的问题,而是整个职业足球生态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2. 身份认同危机  
   球迷围堵酒店的行为,将球员从“职业运动员”的身份拉回到“普通人”的位置。面对愤怒的球迷,球员不仅要承受技战术层面的批评,更需面对道德与人格的质疑,这对身份认同构成冲击。

---

三、球迷文化与情绪管理机制的缺失

球迷围堵球员的行为本身也值得反思。它不仅加剧了球员的心理负担,也暴露出中国足球文化中情绪管理机制的缺失:

1. 球迷行为的非理性化趋势  
   这类事件在中超并非首次发生,说明部分球迷将情绪表达方式极端化,缺乏理性沟通的渠道。这不仅无助于球队建设,反而可能造成球员心理上的“创伤后应激”。

2. 俱乐部与足协的应对滞后  
   球队在惨败后缺乏心理疏导机制,俱乐部未能及时介入调解冲突,足协也缺乏对球迷行为的规范和引导。整个足球生态在心理层面缺乏支持系统。

---

四、媒体传播与公众形象管理的影响

张玉宁选择道歉,王刚未公开回应,两者在公众形象上的处理方式不同,反映出球员对媒体的认知差异:

1. 媒体对球员心理的放大效应  
   冲突视频在社交媒体上迅速传播,放大了球员的情绪反应,也加剧了公众对其心理状态的误解。球员的一时情绪可能被舆论解读为“态度问题”或“职业素养差”。

2. 公众形象管理能力的差异  
   张玉宁的道歉行为体现了其对公众形象的重视,是一种成熟的公关意识。而王刚未及时回应,虽可能是出于情绪或策略考虑,但也容易被误解为“拒不认错”。

---

五、从心理建设角度提出建议

要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需要从心理建设角度构建更健康的足球文化:

1. 建立球员心理咨询机制  
   俱乐部应设立专业的心理辅导团队,帮助球员在重大比赛失败后进行情绪疏导,避免心理积压导致行为失控。

2. 加强球迷教育与引导  
   足协和俱乐部应通过社交媒体、球迷组织等渠道,倡导理性表达、文明观赛,建立球迷与球员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

3. 提升球员的公众沟通能力  
   除了技术训练,球员也应接受公共表达、媒体应对、情绪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培训,提升其应对突发舆论事件的能力。

---

结语:情绪失控不是终点,而是反思的起点

王刚与张玉宁在冲突中的不同表现,确实更真实地展现了球员在极端压力下的心理状态。但这不应成为对他们个人的指责,而应成为中国足球生态全面反思的契机。职业足球不仅是技术和战术的较量,更是心理、文化与制度的综合体现。唯有正视球员的心理压力,构建更理性、健康的球迷文化与媒体环境,才能真正推动中国足球走向成熟与可持续发展。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