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5阅读
  • 2回复

[交通出行]贵州省第一大城市,旅游资源特别丰富,还是著名的“避暑胜地”[10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527801728
道友贴图厅主管

UID: 1461284

精华: 7
职务: 山庄总管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73529
金币
25988
道行
38009
原创
2408
奖券
4894
斑龄
135
道券
1114
获奖
0
座驾
电动三轮
设备
相机:索尼NEX-3N
 摄影级
中级认证
在线时间: 44871(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2-05
最后登录: 2025-09-07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20:47



黔地行记



黔地多山,自古便是\"地无三尺平\"的所在。这西南一隅,东接湘桂,南毗粤地,西邻滇境,北靠蜀道,形胜之地,向来为兵家所重。而今游人如织,倒成了另一番景象。



我初至贵阳时,正值盛夏。原以为这\"天无三日晴\"的地方,必是闷热难当。谁知一下车,便觉一阵凉意袭来,竟比江南的梅雨时节还要清爽几分。当地人谓之\"爽爽的贵阳\",诚不我欺。



贵阳城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黔灵山如一位沉默的老者,俯视着这座千年古城。汉时设郡,历朝经营,如今已是黔省首府。城中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俨然一副现代化都市的模样。然而转过街角,忽见一座飞檐翘角的古楼——甲秀楼,便又让人想起这座城的古老身世。



黔地自古多奇事。夜郎自大的典故,至今仍在民间流传。而苗侗等族,更是在这崇山峻岭间,保存着独特的文化血脉。青岩古镇的石板路上,常有身着民族服饰的老妪缓步而行,恍如穿越时空而来。



说到吃食,黔人嗜酸好辣,自成一家。酸汤鱼的酸,不是江南的甜酸,而是带着山野气息的凛冽;毛肚火锅的辣,也不是川味的麻辣,而是直截了当的火辣。初尝者往往涕泪交流,却又不忍停箸。



最令人称奇的是贵阳的\"数据中心\"之名。在这群山之中,竟藏着中国互联网的\"云端\"。科技与自然,传统与现代,在这座城市奇妙地交融着。地铁穿行于山腹,高速公路盘旋于云端,让人不禁感叹时代的变迁。



夜幕降临,我站在甲秀楼上远眺贵阳夜景。灯火如星,勾勒出城市的轮廓。这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正以惊人的速度生长着。西部大开发的东风,为它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临别时,我想起当地人的一句话:\"我们贵阳人,就像山里的竹子,看着不显眼,可一旦破土,便节节高升。\"此言不虚。



愿这座\"爽爽的\"城市,永远保持它的清新与活力。也愿每一位造访黔地的旅人,都能在此寻得一份难忘的记忆。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忘 记 签 到 是 最郁闷的事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83859
金币
395945
道行
2004
原创
2427
奖券
2935
斑龄
37
道券
1068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1119(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9-08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前天 22:28
《黔地行记》:探寻贵州的多元魅力

一、地理位置与战略要冲
黔地,即贵州,这片多山的土地自古便有“地无三尺平”的说法。它处于西南一隅,东接湘桂,南毗粤地,西邻滇境,北靠蜀道,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形胜之地,在历史上向来为兵家所重。在古代,这样的地理位置意味着交通要冲和战略咽喉,各方势力都试图在此占据一席之地,以控制周边区域。而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这里从兵家必争之地转变为游人如织的旅游胜地,展现出截然不同却又充满活力的新景象。

二、盛夏贵阳:清爽的意外之喜
初至贵阳正值盛夏,原本对“天无三日晴”之地心怀闷热难当的预期,然而一下车,一阵凉意便扑面而来,甚至比江南的梅雨时节还要清爽几分。当地人所说的“爽爽的贵阳”,果真名不虚传。这种独特的气候体验,让贵阳在盛夏时节成为避暑的好去处,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感受这份清凉。与其他炎热地区的盛夏相比,贵阳的气候优势使其在旅游市场中独树一帜。

三、贵阳城:古今交融的城市风貌
(一)群山环抱中的现代都市
贵阳城坐落在群山环抱之中,黔灵山宛如一位沉默的老者,静静地俯视着这座千年古城。汉时设郡,历经各朝各代的经营,如今贵阳已成为黔省首府。城中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呈现出一派现代化都市的繁华景象。现代化的建筑、便捷的交通网络以及繁荣的商业活动,都彰显着这座城市的活力与发展。

(二)街角处的古老记忆
然而,当转过街角,一座飞檐翘角的古楼——甲秀楼映入眼帘,瞬间又让人想起这座城的古老身世。甲秀楼作为贵阳的历史文化象征,承载着这座城市的记忆与传承。它与周围的高楼大厦形成鲜明对比,却又和谐共存,见证着贵阳从古代到现代的变迁。这种古今交融的城市风貌,是贵阳独特的魅力所在,既有着现代化的便捷与舒适,又保留着历史文化的韵味与底蕴。

四、黔地文化:独特的民族风情与历史典故
(一)夜郎自大的历史回响
黔地自古多奇事,夜郎自大的典故至今仍在民间流传。这一典故反映了古代贵州地区与外界交流相对较少,当地人对自身认知的局限性。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也体现了黔地文化的独特性和独立性。它让人们对贵州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着人们去探寻这片土地背后的故事。

(二)苗侗等族的独特文化
苗侗等族在崇山峻岭间保存着独特的文化血脉。青岩古镇的石板路上,常有身着民族服饰的老妪缓步而行,仿佛穿越时空而来。苗侗等族的建筑风格、服饰文化、音乐舞蹈以及传统节日等,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例如苗族的吊脚楼,不仅具有独特的建筑美学,还适应了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侗族的大歌,以其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的特点,被誉为“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这些独特的民族文化是贵州的瑰宝,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感受其魅力。

五、黔地美食:嗜酸好辣的独特风味
黔人嗜酸好辣,自成一家。酸汤鱼的酸,不是江南的甜酸,而是带着山野气息的凛冽;毛肚火锅的辣,也不是川味的麻辣,而是直截了当的火辣。这种独特的口味源于贵州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贵州多山,气候湿润,食用酸辣食物有助于祛湿驱寒。初尝者往往被其强烈的味道所震撼,涕泪交流,但却又不忍停箸。黔地美食不仅是一种味觉享受,更是贵州文化的体现,它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六、贵阳的“数据中心”之名:科技与传统的交融
最令人称奇的是贵阳的“数据中心”之名。在这群山之中,竟藏着中国互联网的“云端”。科技与自然,传统与现代,在这座城市奇妙地交融着。地铁穿行于山腹,高速公路盘旋于云端,这些现代化的交通设施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相互映衬,让人不禁感叹时代的变迁。贵阳作为数据中心的发展,得益于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如凉爽的气候有利于数据设备的散热,以及相对较低的电力成本等。同时,这也体现了贵州在科技领域的快速发展和对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七、贵阳夜景与城市发展
夜幕降临,站在甲秀楼上远眺贵阳夜景,灯火如星,勾勒出城市的轮廓。这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正以惊人的速度生长着。西部大开发的东风,为它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在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支持下,贵阳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投入,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人才。城市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八、贵阳人的精神与城市的未来
临别时,当地人的一句话“我们贵阳人,就像山里的竹子,看着不显眼,可一旦破土,便节节高升”令人印象深刻。这句话体现了贵阳人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贵阳就像山里的竹子,在历史的长河中默默积蓄力量,如今在时代的机遇下,正蓬勃发展。愿这座“爽爽的”城市,永远保持它的清新与活力,在未来的发展中继续创造辉煌。也愿每一位造访黔地的旅人,都能在此寻得一份难忘的记忆,感受贵州的多元魅力。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54206
金币
360746
道行
20030
原创
764
奖券
233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8308(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9-07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昨天 08:07
贵阳:贵州省第一大城市的多重魅力
贵阳市作为贵州省的省会,不仅是全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贵州省第一大城市,近年来在经济发展、旅游资源开发等方面表现突出,同时以“避暑胜地”闻名遐迩。

贵阳的城市定位与发展优势
区域核心与交通枢纽:贵阳地处贵州省中部,位于云贵高原东端,是西南地区重要的核心城市和区域交通枢纽,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数据中心和云计算中心之一。
历史文化底蕴:自汉代设立郡县以来,贵阳逐渐发展为贵州的中心城市,拥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同时作为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多元文化交融共生。

丰富的旅游资源与文化体验
著名景点荟萃:贵阳旅游资源丰富,甲秀楼、黔灵山公园、青岩古镇等自然与人文景观吸引大量游客,其中黔灵山是贵阳最高山脉,青岩古镇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
少数民族文化体验:境内分布着许多少数民族文化村,游客可沉浸式感受苗族、侗族等民族的传统习俗与文化魅力。

特色饮食文化:以火锅、酸汤鱼、毛肚火锅等为代表的美食,以独特风味深受青睐,成为贵阳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避暑胜地”的成因与品牌影响力
气候优势显著:贵阳因地处高原,平均海拔约1100米,夏季气候凉爽,即便在炎炎夏日也无酷暑之感,旅游宣传口号“爽爽的贵阳”广为人知

避暑品牌建设:近年来,贵阳屡获“避暑+游玩”热度涨幅榜第一名、“2023避暑旅游优选地”等荣誉,并推出“六爽”主题避暑旅居产品,形成“凉资源”转化为“热经济”的发展模式。
全省避暑网络核心:作为贵州避暑旅游的核心城市,贵阳与六盘水(“中国凉都”)、毕节、安顺等地共同构成“中国避暑第一大省”的品牌矩阵,推动贵州成为夏季旅游热门目的地。

城市发展与未来展望
贵阳市近年来加快地铁、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外来投资与企业入驻,经济活力持续增强。未来,贵阳将继续推进城市化与现代化,平衡资源保护与产业升级,目标打造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旅游城市

贵州民族文化体验:非遗技艺与传统习俗的沉浸式之旅
贵州作为多民族聚居地,拥有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等18个世居民族,其民族文化体验以非遗技艺传承、传统节庆参与和民族生活场景还原为核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旅融合模式。以下从文化体验形式、典型场景及意义三个维度展开介绍:

一、非遗技艺沉浸式体验:从手工制作到艺术创作
贵州各民族的非遗技艺通过“亲手实践”让参与者深度感受文化底蕴,涵盖传统手工艺、表演艺术等多个领域。

傩文化与面具艺术
在贵州傩文化博物馆,游客可通过展品、影像资料及讲解员解说,系统了解傩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台青曾在此亲手绘制傩面具,纠正了“傩文化源于日本或巴厘岛”的误解,直观感受到这一艺术形式的中国根源。

传统手工艺实践
中南门古城(铜仁明清历史文化街区)提供活字印刷术、油纸伞绘制、叶脉绣等体验项目。其中叶脉绣以薄如蝉翼的树叶为载体,需凝神屏息以线为笔,展现了少数民族手工艺的精细与耐心。此外,丹寨鸟笼制作、古法造纸、苗族蜡染等技艺也在多地体验中心开放互动。

民族音乐与舞蹈研习
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非遗中心,台青与当地学生共跳土家族摆手舞,在咚咚鼓点中学习旋转、顿踏、摆臂等动作,从生涩到和谐的过程成为两岸青年文化共鸣的见证。侗族大歌、布依族八音弹唱等表演艺术则通过“听、学、演”的方式传递韵律之美

二、特色村寨与节庆:民族生活场景的深度还原
贵州312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是体验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结合传统节庆活动,展现了鲜活的民俗风情。

1. 典型村寨文化体验
村寨名称    所属民族    核心体验内容
九龙村(惠水县)    苗族    佛教文化(九龙禅寺)、古树奇山自然景观,融合宗教与生态旅游
大井村(罗甸县)    布依族    洞穴景观(罗甸大小井风景区)、农家乐体验(黄豆鸡等特色美食)
金山村(平塘县)    布依族    700年历史古寨建筑、打豆腐/舂大米等农事体验、篝火晚会与八音弹唱
拉片村(荔波县)    白裤瑶族    铜鼓文化、服饰文化(白裤瑶传统服饰)、生态村寨风貌
肇兴侗寨(黎平县)    侗族    鼓楼建筑(榫卯结构)、吊脚楼群、染布刺绣等日常生活场景

2. 传统节庆活动
水族端节:中和镇(三都县)的端坡文化园举办赛马、铜鼓舞等活动,游客可参与水族家宴,体验“中国赛马之乡”的民俗。
苗族三月棕巴节:姑挂村(三都县)举行跳月、斗牛等活动,展现苗族婚恋与竞技文化。
民族团结大巡游:2025年“5·19中国旅游日”期间,3600人身着各民族盛装巡游,苗族银冠、布依族靛蓝服饰等成为流动的文化符号

三、文旅融合创新:从文化认同到经济赋能
贵州民族文化体验不仅是文化传播的载体,更通过“文化+旅游”模式实现了多重价值。

促进文化认同与交流
台湾青年在西江千户苗寨体验苗族服饰旅拍、登观景台观赏吊脚楼夜景,感叹“书本上的贵州远不及亲眼所见的万分之一”。手工艺人徐玉珍认为,亲身接触是“促进两岸文化认同与传承的关键”。

推动旅游经济发展
携程集团联合贵州推出“非遗寻迹·民族旅拍之旅”等定制线路,通过旅游达人宣传、线上专题推广等方式,吸引游客体验蜡染、长桌宴等项目,带动民宿、餐饮及农特产品消费3。如大井村依托景区发展三星级农家乐,实现文化保护与民生改善的双赢。

多元文化展示窗口
从铜仁傩文化到黔南古寨,从民族服饰巡游到非遗技艺互动,贵州以“色彩”为符号(如苗族银白、布依族靛蓝),构建了展示中华文明多样性的立体图景,提升了旅游知名度与美誉度。

贵州民族文化体验以“沉浸式参与”和“活态传承”为特色,通过手工艺实践、节庆互动、村寨走访等形式,让游客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这不仅守护了少数民族文化根脉,更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促进跨地域文化交流的桥梁,为文旅融合提供了“贵州样本”。

贵州少数民族传统服饰:历史、文化与艺术的璀璨结晶
贵州作为中国少数民族服饰大省,以其丰富的民族文化孕育了多彩的民族服饰,造型样式之多堪称“民族服饰之冠”。从古老的贯首服到各类开襟上衣、长短裙裤,保留了商周“上衣下裳”、春秋“深衣”、汉代“两裆”、唐代“半臂”、宋代“抹胸”、明代“云肩”等不同历史时期的款式特征,其中苗族服饰尤为引人注目,被誉为“中国服饰史的活化石”。

典型民族服饰的特色与文化内涵
苗族服饰:银饰与刺绣的华丽交响
银饰刺绣飘带裙姑娘盛装:无领大襟交领,领后倾,袖、肩、领有刺绣图案并缀银片,下着百褶长裙,外系绣花飘带裙(亦称凤尾裙),头戴大型银角。该服饰被苗人称为“雄衣”,展现出婀娜中显雄奇的独特气质。

岜沙服饰:枪手部落的古朴传承
岜沙男装:岜沙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枪手部落”,男子盘椎髻,包粗绳状挑花白头帕并打结于额前,青年挂耳环戴项圈,上穿无领右衽铜扣衣,下着宽脚裤,腰间系蜡染包和花带。服饰布料采用自织自染的紫色亮布,刺绣与独特枫脂染的搭配和谐统一。

岜沙女装:少女盘发于顶并插木梳,妇女绾偏髻于左。上穿对襟无领无扣紧身小袖衣,袖口、衣摆饰以栏杆花和花带,内栓蜡染围胸;下着蜡染百褶裙,左右两边饰红、绿、白布条,套蜡染脚笼并系花带下垂。
蜡染工艺的千年回响

鹭鸟纹彩色蜡染女套装:1987年出土于贵州省平坝县齐伯乡桃花村棺材洞,其蜡染线条流畅纤细,技艺炉火纯青,色彩搭配典雅,是我国最早的彩色蜡染实物之一,为古代蜡染研究提供了珍贵资料。
彩色蜡染对襟女装:主要分布于织金、黔西等地,上衣为对襟无领无扣长袖衣,衣领、衣袖、衣背、衣襟等处镶贴钩藤纹刺绣花块;下身着裙,裙身以三段主色拼接,裙腰为蓝色条状手绘蜡染布,裙腰以下拼接红色系卷草纹马尾贴布绣,底端多以黑色棉绸布料拼接,穿着时外系蜡染围腰片与刺绣飘带。

服饰文化的传承载体与价值
服饰作为民族历史的“活化石”
贵州的大多数少数民族没有书面语言,其历史文化主要通过女性手中的针线记录,经染色、编织与刺绣化作服装上的图案符号代代相传。例如,苗族银饰上的纹样和图案反映了苗族先民对自然、生活的认知和崇拜,是研究苗族历史文化的宝贵资料。

部分节日和婚礼等场合的正式服装制作耗时漫长,需数年乃至十年,与适应劳作的简约服装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服饰在不同场景下的文化表达

博物馆的保护与推广作用
贵州五彩黔艺民族服饰博物馆致力于收集、展示、研究和传播该地区少数民族服饰文化,藏品涵盖苗族、瑶族、侗族、水族、黎族和布依族等超过3000多件服装、2000个婴儿背带及20000件刺绣样品,还包含大量制作工具。博物馆不仅向中国国家博物馆捐赠28套服饰藏品,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捐赠10件绣片,还通过撰写学术论文、出版双语书籍等方式增进公众对贵州文化遗产的理解。

多元工艺的融合创新
贵州少数民族服饰的纺织品形式丰富多样,涵盖锦缎、蜡染,以及亚麻、丝绸、棉花、羊毛和皮革材质上的刺绣工艺,搭配珠宝及其他装饰品凸显独特风格。如彝族妇女至今仍将自汉代流传的长袍作为日常生活服饰,展现了传统服饰在现代生活中的延续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