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足选帅与中方教练组的现状与挑战
中国国足的选帅工作仍在进行中,尽管最终人选尚未确定,但教练组的前期框架搭建工作已经取得了具体进展。据国内媒体“东方体育日报”的最新消息,足协基本确定将在国足沿用外教+中方教练组的模式。这意味着,将有一批新的本土教练员进入国足工作。
中方教练组的历史与作用
中方教练组在中国男足历史上长期存在。从国足聘请第一位外籍主教练开始,足协就默认为其搭配一个中方教练组,成员全部由中国本土教练组成。其主要任务是协助外教工作,更方便外教与足协及国脚进行沟通。实际上,不只是国足,几乎所有中国的足球俱乐部均会在外教团队之外设立中方教练组,其工作内容大同小异。
外教团队与中方教练组的矛盾
近年来,外教团队和中方教练组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不少舆论质疑,中方教练组实际上是对外教的“掣肘”。由于中外工作理念的差异,中方教练组往往与外教产生对立,甚至有“架空”外教的情况。例如今年,U16国足就曝出了日本教练团队与中方教练组不和的传闻,甚至闹到双方“大打出手”的地步。类似的矛盾在U20国青和中国国足中也曾出现。
中方教练组的必要性
如果不设置中方教练组,足协很难对外教团队进行管理。以伊万科维奇时代的国足为例,外界盛传伊万科维奇的教练团队极不专业,连国脚的名字都能记错,而且伊万科维奇本人的工作态度也比较懒散,因此大量的工作只能由中方教练组来完成。这说明了中方教练组存在的必要性,尽管其存在经常引发争议。
人选问题
这一次,足协要求在国足的教练系统中继续安插中方教练组,也在情理之中。目前的问题是,谁能胜任这一职务?按照足协近年来的惯例,优先选择在有一定执教履历、有名望且此前没有国足执教经历的中青年教练担任。按照这个标准,郑智、邵佳一、孙继海等热门人选只能被排除,因为他们此前都曾在国足工作过。
因此,目前最合适的人选是范志毅和杨晨。这两人都是中国足坛的大佬级人物,与郑智、孙继海一样,可以“镇得住”球队,并且都有留洋和执教经验。但是范志毅目前发展的重心在娱乐圈,而杨晨则偏向于管理岗位,能否请得动他俩,或许足协需要费一番周折。
结论
综上所述,中国国足在选帅的同时也在积极搭建教练组框架。尽管外教团队与中方教练组之间存在矛盾,但中方教练组的存在对于管理外教团队和协助沟通具有重要作用。未来谁将担任中方教练组成员,将是足协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