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确诊肝病患者人数已高达4亿,而且在众多肝病患者当中,接近一半的肝癌晚期患者。如今肝病越来越严重,而且大部分人当身体有明显异样时,去医院做检查都已经到了中晚期。
这是因为肝脏上面没有痛觉神经,在初期不容易被察觉,不过肝病也不是突然而至,当我们身体出现这些异常的时候,大家要谨防肝脏病变,及早去医院做检查。

当身体出现这些异常,或是肝病“造访”,提早做检查
黑眼圈加重——肝功能减弱,体内的铁元素代谢异常,堆积在血液内,眼周围血管密布,铁元素沉淀,引起黑眼圈
蜘蛛痣——肝脏受损,导致雌激素灭活能力下降,血液中雌激素含量升高,造成毛细血管充血,出现蜘蛛痣
黄褐斑——肝脏病变,肝内毒素无法及时代谢,导致色素堆积,黄褐色色素沉淀,引发黄褐斑

肝区疼痛——肝脏癌变后,肝内肿瘤会随病情发展,越来越大,肿瘤牵扯到肝包膜,从而引起的疼痛,这种情况出现时,表示肝病已经很严重了
小便发黄——肝脏出现问题,导致尿胆红素无法及时通过肝脏转化分解,随后堆积在尿液中,造成尿液发黄
肝脏分泌胆汁又是身体当中最大的消化器官,所以当肝脏发生病变,饮食上就要格外注意,有一些人说肝不好的人不能吃红薯,为什么这么说呢?

肝不好不能吃红薯?吃红薯对肝脏好还是不好?
马上就到了红薯大量上市的季节,尤其是到了冬天,远远的都能闻见烤红薯的香味,在日常生活当中也有很多人把红薯当主食来吃,红薯当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以及多种微量元素,适当吃红薯是非常有利于身体健康的。
为什么肝不好的人不能吃红薯?因为红薯吃太多容易导致胃酸分泌过多,从而腐蚀胃黏膜出现反胃烧心的现象,这样就会影响正常的消化,导致大量的毒素和垃圾堆积在肠道当中,从而加重肝脏的负担。

红薯当中还有较多淀粉,摄入淀粉含量过多就容易导致糖分超标,这样就会形成脂肪堆积在身体内,从而诱发脂肪肝,加重肝脏负担。
红薯当中的纤维含量比较高,虽然能够促进肠胃的蠕动,帮助我们消化吸收,但是红薯的消化又会吸收身体内的水分,而肝脏的排毒是离不开水分的,这个时候偶尔吃红薯就要多喝水。

提醒:秋天养肝,这3种食物要远离
1、肥肉
秋天虽然是贴秋膘的季节,但是大家也要注意,不要吃得太油腻,如果经常吃高油脂高热量的食物,也容易导致大量的脂肪堆积在身体内,从而加重肝脏的负担,还会导致肝脏功能减弱,大大增加患上脂肪肝的风险。
对于肝不好的朋友,在秋天还是要以清淡为主,适当补充牛肉、羊肉,多吃应季的水果和蔬菜。

2、生姜
生姜的养生功效也非常强,生姜能够达到祛湿散寒的效果,尤其是在秋天,天气比较寒冷,有一些人就喜欢喝生姜水或者是早上吃一个姜片,这样虽然能够促进血液循环,但是秋天天气比较干燥,生姜又属于热性的食物,吃太多生姜很容易造成肝火旺盛。
除了生姜之外,像洋葱,大蒜,辣椒等等这些热性的食物也要尽量少吃。

3、松花蛋
松花蛋是我们中国的一种特色美食,但是松花蛋在制作的过程当中会产生重金属铅,如果吃太多松花蛋,会导致这种物质在身体内堆积,加重肝脏的负担。
松花蛋在制作的过程当中还会加入大量的食用盐,储存时间过久,产生的亚硝酸盐就越多,而且经常吃松花蛋还会加速钙的流失,导致肝中毒。

养肝的食物有哪些?
谷类食物:糯米、黑米、高粱等
绿色的食物:各种各样的绿色蔬菜
多糖类食物:香菇、木耳等
酸味食物:山楂、葡萄、柑橘等
结语:虽然肝脏的代偿功能比较强大,但是肝脏也是非常容易受伤的,在平时大家一定要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早睡早起,少吃油腻的食物,适当运动,少熬夜,减轻对肝脏的负担,呵护肝脏健康,身体才会更健康。
红薯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就是一种便宜、普通、甚至有点“土”的食物。但在医生和营养专家眼里,它其实是一种非常值得重视的天然食材。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红薯不仅仅能提供碳水和能量,更重要的是它在某些慢性病的预防和调理上表现突出。
特别是在肠道健康、糖代谢、高血压以及眼睛方面,它的营养价值被重新认识了。虽然听起来有点夸张,但事实确实如此。
红薯的营养结构和现代人的饮食问题恰好对上了。现代人吃得太精细、太油、太甜,而红薯恰好能平衡这种过度加工的饮食方式。

不少人可能会疑惑,红薯不是高碳水的食物吗?怎么还能有助于控制血糖?其实关键在于红薯的种类和烹饪方式。
研究人员对不同品种的红薯进行测试后发现,红薯的升糖指数在44到66之间,属于中低水平,比米饭、白面包低很多。
这是因为红薯的纤维多,而且其中的抗性淀粉不容易被消化,会延缓糖分吸收,降低餐后血糖峰值。

再加上红薯中有一种天然的多酚物质,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让身体更容易利用血糖而不是让它堆积在血液里。糖尿病管理关键在“稳定”,而红薯恰恰能帮忙做到这一点。
当然,如果是烤红薯,那就要注意温度。烤得太久、太甜,糖分焦化严重,反而会让升糖指数变高。所以最理想的方式是蒸着吃,既保留营养,也不会让血糖波动太大。

再看便秘的问题。红薯对肠道的作用几乎是立竿见影的。很多人工作忙,一天吃不到几口蔬菜,加上久坐、压力大,肠道蠕动越来越懒。
红薯的膳食纤维能刺激肠道,让粪便体积变大,从而产生“推动力”。同时它还有一种“抗性淀粉”,能作为益生元,为肠道好菌提供能量,改善菌群平衡。
长期便秘的人可能都有体会,肚子胀、皮肤差、甚至睡眠不好,都是肠道代谢受阻引起的。医生建议,如果每天早餐或午餐能加一小份蒸红薯,坚持两三周,肚子轻松感会非常明显。
不过要提醒一句,肠胃敏感或者容易胀气的人,最好别空腹吃红薯,否则可能适得其反。

说到高血压和心血管问题,红薯的表现同样亮眼。它富含钾、镁、膳食纤维,还有天然的抗氧化物质。钾的作用是帮助身体排出多余的钠,这对血压控制非常关键。
现代人普遍盐吃多了,而钾吃得少,导致水钠潴留,血压自然上升。红薯可以在不依赖药物的情况下,轻度地帮助调节这一平衡。
100克红薯的钾含量大约在300毫克左右,如果每天摄入200克红薯,就能补充约15%的日需钾量。再加上红薯中的镁能舒张血管、改善心肌功能,两者配合对血压有双重保护作用。

美国心脏协会的数据曾提到,膳食中钾摄入量每增加1000毫克,高血压风险就能降低约10%。虽然这不是直接针对红薯的研究,但它从侧面说明红薯的确是一个对血压友好的食物。
而紫薯里的花青素抗氧化能力特别强,能防止血管老化,减少胆固醇沉积。长期摄入能降低动脉硬化风险,这也是医生为什么推荐红薯作为中老年人日常饮食一部分的原因。
和药物不同,它的作用是慢的、温和的,但胜在自然、可持续。

很多人工作久了、看屏幕多,眼睛干涩、发酸、视力模糊已经成了常态。红薯特别是橙色的那种,β-胡萝卜素含量极高。
这种物质进入体内后会转化成维生素A,而维A对维持视网膜健康、预防夜盲、干眼至关重要。
世界卫生组织的营养数据表明,每100克红薯中大约含有8500微克的β-胡萝卜素,这个含量比胡萝卜还高。

长期轻度维A缺乏的人,会出现眼干、畏光甚至角膜问题,而红薯能提供一种温和而持续的补充方式。
此外,红薯中还含有少量的叶黄素和玉米黄质,这两种成分能帮助过滤蓝光,对用眼过度的人群非常有益。
经常食用红薯的中老年人群,视疲劳症状出现率要比普通人低17%左右。虽然这个差距看起来不算巨大,但在日常饮食中,这样的改善是实打实的。

不过,也不能把红薯看成万能食物。任何食物都有边界。红薯再健康,也不适合无限量地吃。吃太多会引起胃酸过多或腹胀,尤其对肠胃虚弱的人更明显。
医生一般建议成年人每天摄入100到150克红薯就差不多了,最好是搭配蛋白质或蔬菜一起吃,这样能更平衡营养,避免血糖波动。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小细节,红薯的储存环境非常关键。
放在太潮的地方容易生霉,而发霉的红薯中会产生毒素,吃了反而伤肝。平时买的时候最好挑那种皮紧实、没有黑斑的,放在通风干燥处保存。

红薯这东西,看似不起眼,却有着多重的健康功效。它既能改善便秘、平衡肠道菌群,又能在糖尿病管理中发挥作用,还能辅助降低血压、保护心血管,甚至在用眼疲劳的时代,帮人补上那一份维A。
红薯不是“灵药”,但它是一种稳稳地帮你调整身体节奏的好食物。关键是坚持,偶尔吃一顿没意义,坚持一个月、三个月,身体的反馈才会真实出现。
现代人的饮食越来越复杂,健康问题越来越年轻化,而像红薯这样的食物恰好提醒人们:有时候最有效的养生方式,不在药瓶里,而在一盘简单的家常蒸红薯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