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2阅读
  • 2回复

[奇观]12份天大建筑优秀课设:“昱锐”奖学金项目分享[31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95490
金币
486333
道行
2004
原创
2432
奖券
3100
斑龄
39
道券
1134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3527(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0-20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9小时前

转自:RAC设计留学
天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重点大学和教育部与天津市联合共建的高水平大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其前身为创办于1895年的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北洋大学,1951年更名为天津大学。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的办学历史可上溯至1937年创建的天津工商学院建筑系,至今已有80年的历史。
建筑学院下辖建筑学系、城乡规划系、风景园林系、环境艺术系。师资队伍力量雄厚,业务素质高。一大批具有博士学位或从国外留学、进修归来的中青年教师工作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近年来承担多项国家及省部级教学改革、科研及生产实践项目,取得突出成绩,在国内外建筑界享有很高的学术声誉。
学院的一流的教学环境,雄厚的师资队伍,多层次、高质量、国际化、开放式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教育模式,为学生学习深造及以后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平台。几十年来,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已为国家培养了数千名本科毕业生和几百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分配在国家各部委及各省市、自治区的建筑设计院、规划设计院、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政府管理、开发建设等部门,成为各单位的业务骨干和学术中坚力量,为中国建筑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国际声誉显著提升,跃升国际建筑院校前列。在26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天津大学在“建筑与建造环境”学科中位列全球第30名。

今天我们分享的是RAC“昱锐”优秀课设奖学金获奖作品。我们从2024-2025学年的上百份作业中推选出了“12份”优秀课设,涵盖本科二年级(4份),三年级(8份)作品。项目类型包括了:共享公寓设计、美术馆设计、图书馆、城市公共空间...相信同学们可以在这之中找到相应的灵感,那这些项目到底有多强,下划可看到详情!(本项目由RAC上海锐里教育公司参与支持)

01
南来北往市集
设计者:牟子涵
年级:大二
| 设计说明
本设计立足胡同特性,希望为砖塔胡同创造更多的公共空间,吸引更多的人来到砖塔书店,了解北京文化,感受胡同文化。故创造整个二层灰空间供以二手书市集举办,户外阅读,附近居民聊天遛鸟等等。
为延续城市肌理采用连续折断坡屋顶,既符合周围纵向坡屋顶条房的走向又创造屋檐下连续灰空间。屋顶层层叠叠向上,在外部向上爬去体会俯仰之间的角度变化。
站在二层公共空间可以看到砖塔的底座,看到塔下和街道中来来往往的人群,看到胡同的屋檐;左下可以透过屋顶的缝隙看到天空,塔顶,大雁和树冠。底座也逐渐升高,高低错落形成的天窗与缩进形成的小院形成纵深感层次丰富的书店,透过天窗与具有暗示性的小钢柱与上部空间互动。南北向的大楼梯与东西向的屋顶错落形成水平与竖直两种维度的层次,是对砖塔的呼应,更是空间的丰富。



02
巷坊栖所 ALLEY·NEST
设计者:吴昕彤
年级:大二
| 设计说明
本次设计的主题是在天津五大道湖南路东侧一块四千余平米的场地上设计一个城市历史街区特色民宿。经调研,周末和节假日,场地附近街边的小摊小贩尤其多,这虽然不乏为一种特色,但超出承载力的数量会严重影响道路交通。人与车拥堵在街上,遭受着烈日的暴晒,这会严重影响人们的游览体验。 本设计试图从解决这一问题出发,希望能够将部分摊贩引入场地中,成为民宿特色的一部分。笔者希望在场地中创造出多条街巷,街巷两侧为流动性弱的商业形式(如商铺、展厅),街巷中还可以容纳流动性较强的小摊、小贩、小展架等。
对此,本设计面临两个问题:一、如何解决开放性与私密性的问题。二、街巷的尺度如何转译。 关于开放性与私密性问题,本设计从垂直方向进行划分,一层为商业,二、三层为民宿及民宿内部公共空间,使底层商业对于上方民宿干扰较小,又能够保证一定的垂直交互。关于尺度转译,本设计以天津里巷式住宅为原型,提取典型肌理与D/H值转译。经测绘厚泽里、竹箫里、天僧里等,得肌理图与D/H值(0.4~0.6),结合建筑概念排布出大致平面。因平面体块偏小,为适配周边肌理,屋顶采用可连续覆盖多体块的长条状坡屋顶。
在解决两大主要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形成了三大系统体系。首层横向排列的体块在临街处形成多个街巷入口,南北向再贯通一条主街,形成街巷系统。街巷两侧商铺多以折叠窗开口刺激市集活力。二层通过连廊实现民宿楼与楼之间的通达性,形成连廊系统。三层通过屋顶漫游步道连接散布各处的屋顶露台,形成屋顶漫游系统。三个系统相互独立存在又彼此交流互动,提升了旅客的游览趣味性与居住体验。
在房型设置方面,结合坡屋顶设置了四种不同类型的房间,分别是带Loft的单人间、普通双人间、带Loft的双人间、带Loft的三人间。在民宿内部设置了不同类型的公共空间,比如带阅读角的客用洗衣房、共享厨房与简餐区、健身空间、屋顶露台、漫游步道等,能够保证民宿的私密性、空间趣味性与社交功能。 在建筑构造方面,此民宿采用重木结构(胶合木柱框架)+轻型木骨墙(围护结构)作为基本构造系统,楼板与屋面采用楼板格栅作为结构层,在生产与建造过程中具有明显节能环保优势。外墙外表皮使用干挂红色碳化木,使此民宿呈现具有特色的红色木质外观,与历史街区主色调一致。木结构坡屋顶设有通风间层,防潮透气性能良好;最上方采用沥青瓦,兼具性价比与实用性。




03
Doggy Box 多格盒子
设计者:邓英池
年级:大二
| 设计说明
基地位于天津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该街区位于原英租界内,聚着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建成的洋房 2000 多幢,完整的街道界面、连续并富有变化的街巷空间等特点共同构成了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的完整的历史文化特征。
本方案基于五大道的城市肌理、建筑历史文脉,提取出坡屋顶、砖墙、烟囱等元素回应场地的建筑风格与视觉感受,并对其进行了形式上的改进,一面径直通向地面的坡屋顶被“盒子”破开,提供了视线导流和檐下空间。针对场地西侧临街建筑因不同年代建设导致的立面破碎化问题,方案采取了形式整合策略。立面设计以尺度相对一致的“盒子”单元进行模数化堆叠,以达到视觉上的统一。五大道亦有丰富的街巷空间,与立面应对策略不同的是,这里选择延续该特点,在首层着重营造了“微社区”的空间体验。实现新旧建筑的视觉协同与差异创新。
与此同时,聚焦当下游客的感受与需求,提出民宿+狗的设计理念,满足游客携宠出行的需求,在空间、材质与构造层级均考虑人与宠物的双重行为特点,将宠物需求提升至空间权利维度。





04
自然的动律诗——考尔德雕塑展评馆设计
设计者:刘奕辰
年级:大二
| 设计说明
该设计是一个以考尔德雕塑和画作为展览主题的展评馆。考尔德的雕塑尤以动态雕塑闻名,“风驱其动,光赋其形,声伴其生”是其最主要的特点。该建筑旨 在利用公园良好的风、光影、鸟鸣等景观条件塑造多样的展览空间。建筑的入口处有一段长长的弧墙,引导人们沿弧墙行走,看向小岛对岸的景观。
进入展厅后,展厅中心的玻璃隔断内的水面上展出考尔德静态雕塑,水面与玻璃折射的光线塑造出丰富的光影空间,与展厅内的雕塑与画作相得益彰。动态雕塑的展台临近室外,并与室外大展台相连,参观者可拾级而上,伴随鸟鸣与微风身临其境地欣赏雕塑。展厅右侧为室外悬挂雕塑展区,人们可登上观景台眺望辽阔水域。同时,坡屋顶下的孔洞悬挂着动态雕塑,借助风力与光影效果形成独特观赏体验入口处弧墙起引导视线的作用,引领人们沿弧墙前往欣赏对岸景观,同时参观者也可通过弧墙上的洞口窥探建筑内部空间。屋顶下的观景平台可使人在高处眺望辽阔水域,同时,屋顶的洞口也具备“框景”作用。随太阳高度角变化,屋顶下也可形成多样的光影空间。
通过对场地声学环境图表的细致分析可知,能够用于塑造展览氛围的自然声音中,风声与鸟鸣声是最核心的可利用资源。这两种声音自带柔和灵动的特质,能为展览空间注入独特的生机与静谧感。故在动态雕塑展区设置庭院,种植树木,既塑造了优美景观,又可起到吸引鸟类的作用。同时,屋顶与墙面之间可形成较为狭窄的通道,既起到“框景”作用,又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风声。





05
城市客厅
设计者:徐端
年级:大三
| 设计说明
本设计位于某城市公园内,场地周边是高层居民区,且场地为周边居民区唯一休憩场所,人群复杂喧嚣。设计旨在创造沉静的空间氛围,营造远离繁华的“出世”感受,为城市居民提供“喘息”空间。同时,为契合山地特征,本设计采用等高线屋面的形式,部分建筑嵌入山体,屋檐出挑形成灰空间,延续山地走向并吸引人流进入。入口处巨大水院扩大静谧感,为使用者带来强烈视觉冲击,周边亲水平台满足城市客厅的聚集性和休憩功能。建筑内部通过山地高差配合庭院划分空间,主要功能包含演奏厅、小型餐吧和展览区等。自由曲墙赋予空间流动性,混凝土墙面和植物配合光照“物化”时间,居民行走在建筑内部时可通过光影变化沉浸式感受空间丰富性。

06
城市客厅
设计者:闫萌萌
年级:大三
| 设计说明
本建筑灵感源于海河,试图用石头的意象来回应环境,于是在整体体块上进行三角切削,将石块抽象化。同时考虑剧院散场景观,将其置于视野更开阔一侧。另一侧将功能的氛围与环境作为底层逻辑,对不同功能区作了位置的定位,在体块内置入大体量片墙、不设房间,仅置入部分小体块作为辅助空间,意在营造一个流动而通透的“客厅”环境。二层廊道从片墙中穿梭而过,形成画廊流线空间。
立面上直接通过选择三角形块面的虚实,做较大的玻璃幕墙,消解大体量的厚重感。
设少数屋面上人区域,主要为观景作用。同时三角井字梁的结构部分暴露在外,打破屋顶“大”而“平”的无聊感。



07
定制化艺术中心
设计者:朱嘉宁
年级:大三
| 设计说明
本设计是为美国怪奇小说家H·P·洛夫克拉夫特的作品“克苏鲁神话” 系列设计的定制化艺术中心。设计从洛氏作品中提取了三种最为核心的三种感受:对天文学与宇宙的热爱与思考,对故乡、童年的怀念与幻想,来自人生经历的不被认同感,将这三种感受转化为空间原型并组织起来,形成三个主题展厅,分别展出洛氏手稿、其他艺术家为其创作的画作、雕塑等。设计用一条流线串联展厅,通过空间开闭、光影变化、体量对比等手法丰富流线上的空间体验,意图使游客在游览艺术馆的过程中能够体验洛氏作品的内核与氛围,得以一“窥”洛氏眼中光怪陆离的世界一角。

08
儿童之家
设计者:张旭洋
年级:大三
| 设计说明
设计灵感源自对儿童奔跑于原野的想象,旨在打造一个自由生长的自然之家。设计中,四个意向交织而成:
家乡的原野:建筑如同一片开阔的自然之地,中心庭院和屋顶绿化,让儿童之家与自然紧密结合,玻璃幕墙将窗外的原野引入,让孩子们与自然同呼吸。
无边界的空间:玻璃幕墙消融界限,营造出一个开放的世界;流动的自由平面让孩子们在这里自由穿梭;广阔的屋顶平台让孩子们可以随意地奔跑。
生长的植物:儿童之家内有大量庭院与植物。这些植物随着季节生长,与孩子们一同成长,让儿童感受生命的意义。
家:结合儿童对于家的构想以及传统的坡屋顶民居建筑,利用坡屋顶的变形创造家的空间意向。

09
共享公寓
设计者:武文潇
年级:大三
| 设计说明
该方案以富有想象力的手法对社区结构进行了创新性重塑。项目整体规划秉承可持续设计原则,核心建筑大量采用低碳环保的木材结构,并创新性地运用了分级共享的立体公共空间模型。设计不仅极大地增强了建筑群落的公共可达性与视觉开放性,还有效解决了高密度居住环境中的采光、观景和噪声控制问题,显著提升了居住空间的物理舒适度与心理愉悦感。
此外,方案引入了以城市农业为主题的核心公共空间,将绿色生产、社区交往与休闲景观融为一体。这些充满生机的绿色空间积极向城市界面打开,吸引居民参与种植与互动,从而重新连接现代都市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塑造一个生态友好、充满活力且具有高度社区认同感的未来生活范式。

10
Mountain Whisper
设计者:黄天琦
年级:大三
| 设计说明
此设计以安吉山地环境为基底,通过消隐的建筑形态实现与自然的共生。建筑平面顺应等高线延展,以自由错落的体量回应地势高差,弱化人工介入感。空间布局借鉴古希腊圣地与自然对话的精神内核,摒弃对称轴线,转而以蜿蜒路径串联分散的功能体块,形成流动的漫游体验。 天窗与侧窗引入定向山景,将光线、雾气与四季植被转化为建筑动态的界面。建筑轮廓以退让姿态融入环境,既保留当代几何语言的克制,亦延续传统山居“因势成形”的营造智慧。




11
只此青绿
设计者:王雨彤
年级:大三
| 设计说明
提取千里江山图画面中景物的远近关系,用体块抽象为山,来呈现整个山水画的氛围。远近的不同,来表现虚实关系,体块的错落,来表现山水画的三远。
场地为底,周围建筑为背景,将千里江山画卷折叠,分为七个展厅,层层递进展开(流线平面)上升又落下的的七个展厅,自然的穿插堆叠过渡,串联起来,大幅的画卷在眼前,就好像身处画中。
人们走入、走出展厅的过程,也是进入画中、观画的过程。对于在展厅中的人,你是走出画中的,而进入下个展厅的你,对于这个展厅的人正在看的人,是走入画中的。走到最后,你可以看到完整的千里江山图悬浮倒影在水面之上。而原本在一个平面中远近不同的山,被放在了空间中,在空间中被拉开,层次分明,山与山的关系更清晰,观赏画的人也和山一样,远近高低各不同。
此时,画中的你,和看你与画的人,都处在一种,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状态。

12
Dawn Moisture
设计者:CXY
年级:大三
| 设计说明
场地选址在天津大学春水图书馆旧馆。设计这样的图书馆的动机,大概是我从大一开始时常徘徊在校园各个自习场所内,目睹自习室一座难求的情景,也被大家五味杂陈的情绪浸泡吧。我希望天津大学未来的图书馆宽敞到足以容纳下更多人求知若渴的心情,包容到足以承载各式各样上下求索的行为,同时兼具天大传统的特色。于是,一个拥有阶梯教室,胶囊睡眠舱,图书室,自习室,餐吧和交流走廊,同时部分结构以斗拱支撑的多功能通宵自习图书馆在课设中诞生了。
建筑师没有办法解决很多社会问题,但至少能够畅想美好的未来,包括一个终于雨过天晴的,潮湿的黎明。


优秀学员经验谈
Tianjin University
天大
小编还为大家收集了部分【天津大学】成功录取世界名校的优秀录取案例,一同走进他们申请背后的故事,通过学习借鉴学长学姐的申请经验,助力大家找到适合自己的升学方向!
部分经验谈(查看):
保研清华大学!纯理科高考生选择天大建筑本科后,成功上岸清华未来人居项目!
同学bg背景:
天津大学 建筑学
OFFER:
清华大学
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未来人居
新国立三张+港大两张offer,及纽卡斯尔/卡迪夫录取!欧洲or港新,天大城规学长会如何选择?
同学bg背景:
天津大学 城乡规划
OFFER:
新加坡国立大学 城市规划 / NUS Master of Urban Planning (MUP)
新加坡国立大学 综合可持续设计 / NUS Msc Integrated Sustainable Design
新加坡国立大学 城市设计 / NUS Master of Arts in Urban Design
香港大学 城市设计 / HKU Master of Urban Design
香港大学 城市设计与交通 / HKU Master of Science in Urban Design and Transport
纽卡斯尔大学 城市设计 / Newcastle MA Urban Design
卡迪夫大学 城市设计 / Cardiff Urban Design (MA)
考研转留学,5个月拿下UCL/MSA等5所名校offer!天大学姐如何高效申请打动顶尖院校?
同学bg背景:
天津大学 建筑学
OFFER:
伦敦大学学院 建筑设计 / UCL Architectural Design MArch
墨尔本大学 建筑学 / UniMelb Master of Architecture
曼彻斯特建筑学院 建筑和适应性再利用 / MSA MA Architecture and Adaptive Reuse
建筑联盟学院 建筑与都市主义 / AAMArch Architecture and Urbanism
香港理工大学 数字建筑 / PolyUMaster of Science in Intelligent Construction
天津大学学姐“阴差阳错”的景观留学申请记
同学bg背景:
天津大学 风景园林
OFFER: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 景观理学硕士 / TUD MAUB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米兰理工大学 景观设计·景观遗产 / Polimi Landscape Architecture - Land Landscape Heritage
爱丁堡大学 景观建筑 / Edinburgh MLA
瑞典皇家理工大学 可持续城市规划与设计 / KTH Sustainable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曼彻斯特建筑学院 景观 / MSA MLA
新国立/宾大/UCL/代尔夫特/密歇根...天大学姐最终选择城市主义!
同学bg背景:
天津大学 风景园林
OFFER: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 城市主义 /MAUBS in Urbanism
新加坡国立大学 景观建筑 / Master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伦敦大学学院 景观建筑 / MLA Landscape Architecture
宾夕法尼亚大学 景观建筑 / Master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I
康奈尔大学 景观建筑 / Master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密歇根大学 建筑学 /Master of Architecture
老八校城乡规划学长宾夕法尼亚大学继续深造!
同学bg背景:
天津大学 城乡规划
OFFER:
宾夕法尼亚学 UPenn MCP $10,000
新加坡国立大学 NUS MUP
哥伦比亚大学 Columbia MSUP
康奈尔大学 Cornell M.R.P
密歇根大学 UMich MURP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59827
金币
415019
道行
20030
原创
764
奖券
302
斑龄
0
道券
3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9150(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10-20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5小时前
根据现有资料,天津大学建筑学院近年公开的优秀课设案例中,暂未发现名为“昱锐”奖学金的专项项目。但学院有以下两类与课程设计强关联的实践方向值得关注:

📌 背景:天大建筑课设核心方向
项目类型    设计主题    关键能力培养    典型案例来源
共享居住    Co-Living综合体设计    社区凝聚力、空间形态创新    天大建筑学课设
滨海研究    中泰联合滨海城市比较设计    文化景观保护、可持续发展    国际工作坊成果
跨学科实验    艺术介入景观设计    非传统设计思维、材料表达    玛莎·施瓦茨合作
🔍 重点内容解析
共享居住课设

设计挑战:需满足10000㎡以上建筑面积、150套居住单元及3种户型配置
创新点:强调“内向凝聚力”社区,通过公共空间设计促进邻里互动
实践价值:与青年公寓市场趋势高度契合,部分方案被建筑事务所参考
国际联合设计工作坊

中泰对比研究:以天津大神堂村与曼谷为案例,探索滨海地带文化景观保护
教学特色:5天高强度实地调研+跨文化团队协作,成果获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支持
艺术驱动设计实验

教学法革新:放弃传统功能分析,从艺术品触发设计灵感(如使用非常规材料)
能力突破:训练开放式逻辑思维,要求材料特性与概念传达直接关联

✅ 结论与建议
替代性资源:若需奖学金关联项目,可关注吴瑞奖学金(生命科学领域,清华博士获奖)或中泰联合工作坊成果(建筑学院官方发布)
课设趋势:天大建筑课程近年强化跨学科(如艺术+建筑)和国际化(中泰/中美合作)方向
延伸行动:建议直接联系学院教务   获取完整课设档案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95490
金币
486333
道行
2004
原创
2432
奖券
3100
斑龄
39
道券
1134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3527(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0-2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9小时前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整体介绍
天津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国家重点大学以及教育部与天津市联合共建的高水平大学,历史源远流长,其前身北洋大学于1895年创办,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1951年正式更名为天津大学。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的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37年创建的天津工商学院建筑系,至今已有80余年。

学院下辖建筑学系、城乡规划系、风景园林系、环境艺术系,师资队伍实力强劲,业务素质过硬。众多具有博士学位或从国外留学、进修归来的中青年教师活跃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他们承担了多项国家及省部级教学改革、科研及生产实践项目,取得了突出成绩,在国内外建筑界享有很高的学术声誉。

学院拥有一流的教学环境,构建了多层次、高质量、国际化、开放式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教育模式,为学生学习深造及未来发展提供了良好平台。几十年来,已为国家培养了数千名本科毕业生和几百名硕士、博士研究生,他们分布在国家各部委及各省市、自治区的建筑设计院、规划设计院、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政府管理、开发建设等部门,成为各单位的业务骨干和学术中坚力量,为中国建筑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同时,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国际声誉显著提升,在26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建筑与建造环境”学科位列全球第30名,跃升国际建筑院校前列。

RAC“昱锐”优秀课设奖学金获奖作品赏析
本科二年级作品
1. 南来北往市集 - 牟子涵
    - 设计立足点:本设计聚焦于胡同特性,旨在为砖塔胡同创造更多公共空间,吸引更多人来到砖塔书店,深入了解北京文化,感受胡同文化的独特魅力。
    - 空间设计亮点:创造了整个二层灰空间,可用于举办二手书市集、户外阅读,附近居民也能在此聊天遛鸟等。采用连续折断坡屋顶,既符合周围纵向坡屋顶条房的走向,又创造了屋檐下连续灰空间。屋顶层层叠叠向上,从外部向上攀登可体会俯仰之间的角度变化。站在二层公共空间,能看到砖塔的底座、塔下和街道中来来往往的人群、胡同的屋檐;透过屋顶缝隙能看到天空、塔顶、大雁和树冠。底座逐渐升高,高低错落形成的天窗与缩进形成的小院形成纵深感,使书店层次丰富,透过天窗与具有暗示性的小钢柱与上部空间互动。南北向的大楼梯与东西向的屋顶错落形成水平与竖直两种维度的层次,既呼应了砖塔,又丰富了空间。
2. 巷坊栖所 ALLEY·NEST - 吴昕彤
    - 设计主题与问题解决:设计主题是在天津五大道湖南路东侧一块四千余平米的场地上设计一个城市历史街区特色民宿。针对场地附近周末和节假日小摊小贩多,影响道路交通和游览体验的问题,本设计试图将部分摊贩引入场地,成为民宿特色的一部分。
    - 空间划分与尺度转译:从垂直方向划分空间,一层为商业,二、三层为民宿及民宿内部公共空间,解决了开放性与私密性的问题。以天津里巷式住宅为原型,提取典型肌理与D/H值转译,结合建筑概念排布出大致平面,屋顶采用可连续覆盖多体块的长条状坡屋顶,解决了街巷的尺度转译问题。
    - 系统体系形成:在解决两大主要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形成了三大系统体系。首层横向排列的体块在临街处形成多个街巷入口,南北向再贯通一条主街,形成街巷系统;二层通过连廊实现民宿楼与楼之间的通达性,形成连廊系统;三层通过屋顶漫游步道连接散布各处的屋顶露台,形成屋顶漫游系统。三个系统相互独立又彼此交流互动,提升了旅客的游览趣味性与居住体验。
    - 房型与公共空间设置:结合坡屋顶设置了四种不同类型的房间,分别是带Loft的单人间、普通双人间、带Loft的双人间、带Loft的三人间。在民宿内部设置了不同类型的公共空间,如带阅读角的客用洗衣房、共享厨房与简餐区、健身空间、屋顶露台、漫游步道等,保证了民宿的私密性、空间趣味性与社交功能。
    - 建筑构造特点:采用重木结构(胶合木柱框架)+轻型木骨墙(围护结构)作为基本构造系统,楼板与屋面采用楼板格栅作为结构层,具有明显节能环保优势。外墙外表皮使用干挂红色碳化木,使民宿呈现具有特色的红色木质外观,与历史街区主色调一致。木结构坡屋顶设有通风间层,防潮透气性能良好;最上方采用沥青瓦,兼具性价比与实用性。
3. Doggy Box 多格盒子 - 邓英池
    - 场地与风格回应:基地位于天津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该街区位于原英租界内,有2000多幢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建成的洋房,具有完整的街道界面、连续并富有变化的街巷空间等特点。本方案基于五大道的城市肌理、建筑历史文脉,提取出坡屋顶、砖墙、烟囱等元素回应场地的建筑风格与视觉感受,并对其进行了形式上的改进,一面径直通向地面的坡屋顶被“盒子”破开,提供了视线导流和檐下空间。
    - 立面与空间设计:针对场地西侧临街建筑因不同年代建设导致的立面破碎化问题,方案采取了形式整合策略。立面设计以尺度相对一致的“盒子”单元进行模数化堆叠,以达到视觉上的统一。在首层着重营造了“微社区”的空间体验,实现新旧建筑的视觉协同与差异创新。
    - 设计理念创新:聚焦当下游客的感受与需求,提出民宿+狗的设计理念,满足游客携宠出行的需求,在空间、材质与构造层级均考虑人与宠物的双重行为特点,将宠物需求提升至空间权利维度。
4. 自然的动律诗——考尔德雕塑展评馆设计 - 刘奕辰
    - 展览主题与建筑利用:该设计是一个以考尔德雕塑和画作为展览主题的展评馆。考尔德的雕塑尤以动态雕塑闻名,“风驱其动,光赋其形,声伴其生”是其最主要的特点。该建筑旨在利用公园良好的风、光影、鸟鸣等景观条件塑造多样的展览空间。
    - 空间设计与体验:建筑的入口处有一段长长的弧墙,引导人们沿弧墙行走,看向小岛对岸的景观。进入展厅后,展厅中心的玻璃隔断内的水面上展出考尔德静态雕塑,水面与玻璃折射的光线塑造出丰富的光影空间,与展厅内的雕塑与画作相得益彰。动态雕塑的展台临近室外,并与室外大展台相连,参观者可拾级而上,伴随鸟鸣与微风身临其境地欣赏雕塑。展厅右侧为室外悬挂雕塑展区,人们可登上观景台眺望辽阔水域。同时,坡屋顶下的孔洞悬挂着动态雕塑,借助风力与光影效果形成独特观赏体验。入口处弧墙起引导视线的作用,引领人们沿弧墙前往欣赏对岸景观,同时参观者也可通过弧墙上的洞口窥探建筑内部空间。屋顶下的观景平台可使人在高处眺望辽阔水域,同时,屋顶的洞口也具备“框景”作用。随太阳高度角变化,屋顶下也可形成多样的光影空间。
    - 自然声音利用:通过对场地声学环境图表的细致分析可知,能够用于塑造展览氛围的自然声音中,风声与鸟鸣声是最核心的可利用资源。这两种声音自带柔和灵动的特质,能为展览空间注入独特的生机与静谧感。故在动态雕塑展区设置庭院,种植树木,既塑造了优美景观,又可起到吸引鸟类的作用。同时,屋顶与墙面之间可形成较为狭窄的通道,既起到“框景”作用,又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风声。

本科三年级作品
1. 城市客厅 - 徐端
    - 场地与设计目的:本设计位于某城市公园内,场地周边是高层居民区,且场地为周边居民区唯一休憩场所,人群复杂喧嚣。设计旨在创造沉静的空间氛围,营造远离繁华的“出世”感受,为城市居民提供“喘息”空间。
    - 建筑形式与空间划分:为契合山地特征,本设计采用等高线屋面的形式,部分建筑嵌入山体,屋檐出挑形成灰空间,延续山地走向并吸引人流进入。入口处巨大水院扩大静谧感,为使用者带来强烈视觉冲击,周边亲水平台满足城市客厅的聚集性和休憩功能。建筑内部通过山地高差配合庭院划分空间,主要功能包含演奏厅、小型餐吧和展览区等。自由曲墙赋予空间流动性,混凝土墙面和植物配合光照“物化”时间,居民行走在建筑内部时可通过光影变化沉浸式感受空间丰富性。
2. 城市客厅 - 闫萌萌
    - 设计灵感与体块处理:本建筑灵感源于海河,试图用石头的意象来回应环境,于是在整体体块上进行三角切削,将石块抽象化。同时考虑剧院散场景观,将其置于视野更开阔一侧。另一侧将功能的氛围与环境作为底层逻辑,对不同功能区作了位置的定位,在体块内置入大体量片墙、不设房间,仅置入部分小体块作为辅助空间,意在营造一个流动而通透的“客厅”环境。
    - 立面与屋顶设计:立面上直接通过选择三角形块面的虚实,做较大的玻璃幕墙,消解大体量的厚重感。设少数屋面上人区域,主要为观景作用。同时三角井字梁的结构部分暴露在外,打破屋顶“大”而“平”的无聊感。
3. 定制化艺术中心 - 朱嘉宁
    - 设计主题与感受转化:本设计是为美国怪奇小说家H·P·洛夫克拉夫特的作品“克苏鲁神话” 系列设计的定制化艺术中心。设计从洛氏作品中提取了三种最为核心的感受:对天文学与宇宙的热爱与思考,对故乡、童年的怀念与幻想,来自人生经历的不被认同感,将这三种感受转化为空间原型并组织起来,形成三个主题展厅,分别展出洛氏手稿、其他艺术家为其创作的画作、雕塑等。
    - 流线设计与空间体验:设计用一条流线串联展厅,通过空间开闭、光影变化、体量对比等手法丰富流线上的空间体验,意图使游客在游览艺术馆的过程中能够体验洛氏作品的内核与氛围,得以一“窥”洛氏眼中光怪陆离的世界一角。
4. 儿童之家 - 张旭洋
    - 设计灵感来源:设计灵感源自对儿童奔跑于原野的想象,旨在打造一个自由生长的自然之家。
    - 四个意向交织:
        - 家乡的原野:建筑如同一片开阔的自然之地,中心庭院和屋顶绿化,让儿童之家与自然紧密结合,玻璃幕墙将窗外的原野引入,让孩子们与自然同呼吸。
        - 无边界的空间:玻璃幕墙消融界限,营造出一个开放的世界;流动的自由平面让孩子们在这里自由穿梭;广阔的屋顶平台让孩子们可以随意地奔跑。
        - 生长的植物:儿童之家内有大量庭院与植物。这些植物随着季节生长,与孩子们一同成长,让儿童感受生命的意义。
        - 家:结合儿童对于家的构想以及传统的坡屋顶民居建筑,利用坡屋顶的变形创造家的空间意向。
5. 共享公寓 - 武文潇
    - 社区结构重塑与可持续设计:该方案以富有想象力的手法对社区结构进行了创新性重塑。项目整体规划秉承可持续设计原则,核心建筑大量采用低碳环保的木材结构,并创新性地运用了分级共享的立体公共空间模型。
    - 空间问题解决与居住体验提升:设计不仅极大地增强了建筑群落的公共可达性与视觉开放性,还有效解决了高密度居住环境中的采光、观景和噪声控制问题,显著提升了居住空间的物理舒适度与心理愉悦感。
    - 城市农业主题公共空间:方案引入了以城市农业为主题的核心公共空间,将绿色生产、社区交往与休闲景观融为一体。这些充满生机的绿色空间积极向城市界面打开,吸引居民参与种植与互动,从而重新连接现代都市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塑造一个生态友好、充满活力且具有高度社区认同感的未来生活范式。
6. Mountain Whisper - 黄天琦
    - 与自然共生的设计理念:此设计以安吉山地环境为基底,通过消隐的建筑形态实现与自然的共生。建筑平面顺应等高线延展,以自由错落的体量回应地势高差,弱化人工介入感。
    - 空间布局与漫游体验:空间布局借鉴古希腊圣地与自然对话的精神内核,摒弃对称轴线,转而以蜿蜒路径串联分散的功能体块,形成流动的漫游体验。
    - 自然元素引入与建筑融合:天窗与侧窗引入定向山景,将光线、雾气与四季植被转化为建筑动态的界面。建筑轮廓以退让姿态融入环境,既保留当代几何语言的克制,亦延续传统山居“因势成形”的营造智慧。
7. 只此青绿 - 王雨彤
    - 千里江山图元素提取:提取千里江山图画面中景物的远近关系,用体块抽象为山,来呈现整个山水画的氛围。远近的不同,来表现虚实关系,体块的错落,来表现山水画的三远。
    - 展厅布局与观展体验:场地为底,周围建筑为背景,将千里江山画卷折叠,分为七个展厅,层层递进展开(流线平面)上升又落下的的七个展厅,自然的穿插堆叠过渡,串联起来,大幅的画卷在眼前,就好像身处画中。人们走入、走出展厅的过程,也是进入画中、观画的过程。对于在展厅中的人,你是走出画中的,而进入下个展厅的你,对于这个展厅的人正在看的人,是走入画中的。走到最后,你可以看到完整的千里江山图悬浮倒影在水面之上。而原本在一个平面中远近不同的山,被放在了空间中,在空间中被拉开,层次分明,山与山的关系更清晰,观赏画的人也和山一样,远近高低各不同。此时,画中的你,和看你与画的人,都处在一种,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状态。
8. Dawn Moisture - CXY
    - 设计动机:场地选址在天津大学春水图书馆旧馆。设计这样的图书馆的动机,大概是我从大一开始时常徘徊在校园各个自习场所内,目睹自习室一座难求的情景,也被大家五味杂陈的情绪浸泡吧。目前仅给出了设计动机,具体设计内容未详细阐述,但可以推测其设计可能会围绕解决校园自习空间不足的问题,为天津大学的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展开。

这些获奖作品展示了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学生在不同年级对建筑设计的深入理解和创新实践,涵盖了多种类型的建筑项目,从城市公共空间到特色民宿,从艺术中心到儿童之家等,体现了学生们丰富的想象力和扎实的专业能力。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