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1阅读
  • 1回复

[医学知识]温度降低,医生叮嘱高血压老人:喝饮料都不怕,就怕这3件事[9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96171
金币
491392
道行
2004
原创
2432
奖券
3100
斑龄
39
道券
1134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3659(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0-23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1:50
— 本帖被 xian209 执行加亮操作(2025-10-22) —
 

随着天气逐渐变冷,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也开始被越来越多人关注,尤其是高血压患者。在寒冷的季节里,气温降低对老年人,特别是患有高血压的老人来说,确实会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健康风险。

医生常常提醒高血压的老人,虽然平时日常饮食和休息都要保持规律,但冬季尤其要注意一些常见的生活细节,稍有不慎,就可能会加重病情,甚至引发严重的心血管问题。

比如,清晨气温低时突然剧烈运动、外出不注意头部和颈部保暖、以及擅自停药或随意调整降压药剂量,这三件事,尤其值得高血压老人警惕。

清晨气温低时突然剧烈运动,这是许多高血压老人常常忽视的问题。冬季早晨,气温较低,空气湿度较大,这时候人体的血管会自然收缩,血液循环变得不太畅通。

如果在清晨气温较低的时候,突然进行剧烈运动,血管没有预热好,可能会突然导致血压的剧烈波动,甚至引发心脏的负担加重。

尤其是一些长期处于静态状态的高血压老人,身体本就不适应剧烈运动,突然加大运动量,很可能让心脏承受更大的压力,诱发心绞痛、心律失常等问题,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引发心脏病发作。

研究显示,寒冷天气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是显著的,低温不仅会促使血管收缩,还可能导致血液黏稠度升高,进一步增加心脏负担。

在冬季,心脏的工作负担本就加重,如果不加以注意,突然进行剧烈运动,可能会使得血压迅速升高,导致心脏无法承受的压力。

因此,医生通常建议高血压患者,尤其是老年人,最好避免清晨起床后立即进行剧烈运动,应该在室内进行适度的热身,给身体一个适应温度变化的过程。换句话说,冬天如果想要锻炼,应该选择中午温暖时段,尽量避免在气温较低时进行剧烈运动,尤其是在早晨。

外出不注意头部和颈部保暖,也是高血压老人面临的一个重大健康隐患。很多高血压老人往往忽视了这一点,认为只要穿好衣服,戴好围巾就可以了。

然而,事实上,头部和颈部的保暖对于高血压患者尤为重要。医生指出,寒冷天气会使人体的血管收缩,特别是头部和颈部的血管,如果没有得到有效保暖,血流量就会受到影响,容易引发血压波动。

尤其是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血管已经受到一定的压力,寒冷的气温可能导致血压的不稳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此外,头部和颈部保暖不足还可能导致体温下降,诱发头晕、头痛等症状,尤其是在外出时,长期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中,会加剧体内的温差变化。

长期这样下去,不仅仅对心脏、血管有损害,还可能影响老年人的脑血流,增加中风的风险。研究显示,低温环境下,老年人发生中风的几率明显增加。特别是高血压患者,在寒冷的季节更容易发生脑卒中等血管意外。

因此,医生常常叮嘱高血压患者,出门时一定要注意保暖,特别是头部和颈部,可以选择佩戴暖和的帽子和围巾,避免寒冷气流直接刺激颈部和头部的血管。

擅自停药或随意调整降压药剂量,是许多高血压老人常常做的错误举动,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身体的机能逐渐下降,血压波动较大。

为了控制血压,很多高血压患者都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物。然而,随着药物的长期使用,部分患者可能会因为感觉身体状态有所好转而自行停药或减少药物剂量,认为不用再吃药了,或者觉得药物副作用太大,想要减量。

殊不知,此等行为于高血压患者而言,着实危机四伏,它极有可能致使血压波动不稳,严重时更会诱发危及生命的心血管事件,切不可掉以轻心。

事实上,高血压是一种长期且慢性的发展过程,需要通过持续的药物治疗来维持血压的稳定,尤其是在寒冷的季节,天气的变化会使得血压容易波动。

高血压患者若擅自停药或调整药量,极可能致使血压急剧升高或出现波动,如此一来,中风、心脏病等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病风险便会显著增加,切不可掉以轻心。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医生建议高血压患者不要自行调整药物,任何药物的使用和剂量调整都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如果患者感到药物有不适,应该及时和医生沟通,而不是擅自停药或减药。

更重要的是,在冬季,许多高血压患者因为寒冷天气,可能感到精神不振、体力下降,从而减少锻炼和活动,这也容易加剧血压的不稳定。

长期不活动,血液循环不畅,体内的代谢水平降低,也会导致血压波动。因此,高血压患者除了定期服药外,还应该根据医生的建议,适量增加日常的轻度运动,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帮助保持血压稳定。

温度降低时,特别是寒冷的冬季,医生常常会叮嘱高血压患者特别注意一些生活细节,避免一些可能引发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因此,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尤其是老年人,冬季的到来并不是一个可以放松警惕的时刻。相反,他们需要更加注意这些看似细小,却可能对健康造成重大影响的行为。

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适度的运动和适当的保暖,老年人可以有效降低冬季带来的健康风险,保持稳定的血压,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换句话说,冬天不仅要注意保暖,更要保护好身体的每一个细节,才能在寒冷的季节里保持健康。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高血压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武明芬.医联体模式下药师主导的慢病管理对高血压患者的实施效果分析,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24-06-21


1条评分金币+22
xian209 金币 +22 - 昨天 21:10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96171
金币
491392
道行
2004
原创
2432
奖券
3100
斑龄
39
道券
1134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3659(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0-23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11:50
冬季对高血压老人而言是健康风险较高的季节,气温骤降、气候干燥、活动减少等因素极易诱发血压波动,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根据临床医学研究与老年健康管理经验,高血压老人在冬季最需警惕以下“三怕”:

---

一、怕寒冷刺激导致血压骤升

冬季气温低,尤其是清晨和夜间,冷空气刺激会使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大,从而引起血压显著升高,严重时可诱发高血压危象。

- 机制解析:低温环境下,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导致血管痉挛,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可能上升10~30 mmHg。
- 高危时段:清晨6点至9点是血压“晨峰”期,加上室内外温差大(如起床后开窗、如厕、晨练),极易发生意外。
- 应对建议:
  - 出门前做好保暖,尤其是头部、颈部和四肢;
  - 避免过早外出锻炼,宜在日出后、气温回升时进行适度活动;
  - 室内保持恒温(建议18–22℃),避免空调或暖气直吹。

---

二、怕情绪波动与心理压力诱发心脑血管事件

冬季日照时间短,老年人容易出现“冬季抑郁”倾向,加之节日压力、家庭矛盾或孤独感,情绪波动成为血压失控的重要诱因。

- 心理—生理关联:焦虑、愤怒、悲伤等情绪会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导致皮质醇和儿茶酚胺水平上升,加剧血管紧张。
- 常见场景:
  - 春节期间过度劳累、作息紊乱;
  - 子女未归引发的失落感;
  - 对疾病本身的恐惧形成恶性循环。
- 应对建议:
  - 家人应加强陪伴与沟通,营造温暖的家庭氛围;
  - 鼓励老人参与轻度社交活动(如社区棋牌、合唱团);
  - 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或使用抗焦虑辅助治疗(需医生指导)。

---

三、怕忽视规律服药与监测,导致病情失控

许多高血压老人在冬季存在“凭感觉吃药”的误区,或因行动不便、记忆力减退而漏服、停药,埋下中风、心梗等重大隐患。

- 常见问题:
  - 天气寒冷时血压升高,但无明显症状,误以为“没事”;
  - 擅自减药或换药,追求“血压越低越好”;
  - 缺乏家庭血压监测设备或不会正确使用。
- 数据警示:研究表明,冬季高血压控制达标率比夏季下降约15%,脑卒中发病率上升30%以上。
- 应对建议:
  - 坚持每日早晚测量血压并记录(推荐上臂式电子血压计);
  - 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剂量;
  - 设置用药提醒(如手机闹钟、智能药盒);
  - 定期复诊,评估心、肾、眼底等靶器官损害情况。

---

温馨提示:冬季护心护脑“三要三不要”

| 要做的事 | 不要做的事 |
|----------|------------|
| 要保暖、慢起身、稳活动 | 不要骤然暴露于寒冷环境 |
| 要规律测压、按时服药 | 不要凭感觉随意停药 |
| 要清淡饮食、适度运动 | 不要暴饮暴食、熬夜激动 |

---

综上所述,高血压老人冬季最怕的三件事——怕冷、怕烦、怕懒,分别对应生理刺激、心理影响与行为管理三大层面。唯有从环境调节、情绪疏导与健康管理三方面协同干预,才能真正实现“平稳过冬、安全越季”。家人和社会的支持,同样是守护老年高血压患者生命质量的关键屏障。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