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9阅读
  • 2回复

[数码讨论]与三星洽谈,特斯拉打算供应链“去中国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99915
金币
520502
道行
2004
原创
2433
奖券
3100
斑龄
39
道券
1134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4380(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1-05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5小时前

导读:特斯拉高管曾表示,美国关税对公司能源业务造成了“过度影响”,因此,公司正在寻求与中国以外的供应商合作。

(文 / 观察者网 周盛明 编辑 / 高莘)

据路透社11月4日报道,韩国三星SDI公司表示,其正在与特斯拉就储能电池供应进行洽谈。据悉,这笔订单的价值可能超过3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48.50亿元)。

如果该交易达成,这将标志着特斯拉在供应链上“去中国化”的又一个大动作。

特斯拉首席财务官瓦伊巴夫·塔内贾(Vaibhav Taneja)曾在今年4月表示,美国关税对公司能源业务造成了“过度影响”,因此,公司正在寻求与中国以外的供应商合作。

据悉,储能业务是特斯拉的核心业务,也是其营收和盈利的重要推手。财报显示,特斯拉今年第三季度储能业务营收同比增长44%,达到34.2亿美元,并创下连续第13个季度的新纪录。

根据特斯拉在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所透露的信息,目前其所有的储能电池100%来自宁德时代等中国企业,特斯拉称其正在寻找其它替代方案。

除了与三星SDI的潜在合作,近几个月来,特斯拉已经先后与三星电子和LG新能源签署了芯片和电池供应协议。

公开资料显示,宁德时代目前正在向特斯拉上海工厂供应用于储能的电芯和电池组,双方还曾在今年1月商讨,随着特斯拉储能业务的增长,宁德时代如何增加供应量。

此外,特斯拉此前还曾与宁德时代洽谈在美国的合作,其中包括授权宁德时代在美国内华达州生产电池。但在此之后,双方合作并无公开的新进展。

除了特斯拉,福特汽车也曾在2023年2月宣布,计划与宁德时代合作,投资35亿美元在密歇根州建立一家电动汽车磷酸铁锂电池工厂。该工厂计划在2026年投产,每年为40万辆电动汽车提供动力电池,创造约2500个就业岗位,但该合作同样没有公开的新进展。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62037
金币
438641
道行
20030
原创
766
奖券
311
斑龄
0
道券
3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9549(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11-05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7分钟前
特斯拉与三星SDI洽谈储能电池供应链合作,是其推动供应链多元化、降低对中国依赖的关键举措,具体动向如下:

一、最新合作进展
潜在订单规模
三星SDI与特斯拉就储能系统(ESS)电池供应进行深入谈判,潜在协议为期3年,年供应量约10GWh,总价值或超148亿元人民币。此举旨在为特斯拉Megapack等储能产品提供磷酸铁锂电池1561112。

技术适配与产能调整
三星SDI计划改造其美国印第安纳州工厂的磷酸铁锂电池产线,以匹配特斯拉需求。该工厂与Stellantis合资建设,目标2026年在美实现30GWh储能电池产能12。

供应链替代背景
特斯拉当前储能电池100%依赖宁德时代等中国企业,但因美国关税政策对能源业务造成"过度影响",迫切寻求中国以外供应商124。此前已与LG新能源签署43亿美元储能电池协议(2027年起供货)47。

二、特斯拉供应链调整的逻辑矛盾
成本与效率困境
中国企业在全球储能电池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其供应链具备"又好又便宜"的综合优势。三星等韩企的电池原材料仍部分依赖中国,特斯拉转向韩企可能导致成本上升,最终转嫁给消费者

短期政治压力驱动
美国《通胀削减法案》要求电池核心矿物40%以上需在自贸协定国开采加工(2025年将提至60%),迫使特斯拉加速供应链重构。此举更多是应对政策而非纯粹商业选择49。
三、对中国供应链的深层影响
中国企业短期承压有限
宁德时代等企业订单饱和,技术迭代领先。特斯拉订单流失对其整体市场份额冲击较小,但可能削弱其在北美市场的合作机会(如原计划在美国内华达州的合作)127。

全球产业链重构趋势
特斯拉动作反映欧美推动"本土化制造"的长期战略,LG新能源、三星SDI通过北美设厂争夺市场份额。中国供应链需向上突破核心技术(如固态电池),巩固全产业链优势3419。

特斯拉的"去中国化"实质是地缘政治压力下的被动调整,短期内难以完全脱离中国供应链基础,但中国企业需警惕技术壁垒被逐步突破的风险。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99915
金币
520502
道行
2004
原创
2433
奖券
3100
斑龄
39
道券
1134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4380(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1-05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5小时前
特斯拉储能供应链“去中国化”:三星SDI洽谈背后的战略考量与行业影响

特斯拉与三星SDI就储能电池供应的洽谈,以及其明确的“去中国化”供应链策略,是当前全球新能源产业链重构的重要信号。这一动向不仅关乎特斯拉自身的成本控制与地缘政治风险规避,也对全球储能市场格局、中韩电池企业的竞争态势以及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的产业转移产生深远影响。

一、核心驱动:美国关税压力与能源业务的战略重要性

特斯拉首席财务官瓦伊巴夫·塔内贾明确指出,美国关税对特斯拉能源业务造成了“过度影响”。这直接点明了其寻求替代供应商的首要动机。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的高额关税,显著增加了特斯拉从中国采购储能电池的成本。对于快速增长的储能业务而言,这一成本压力尤为突出。

储能业务已成为特斯拉不可或缺的核心支柱。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特斯拉储能业务营收同比增长44%,达到34.2亿美元,创下连续第13个季度的新高纪录。这一业务不仅是营收增长的重要引擎,更是其“可持续能源公司”战略定位的关键组成部分,与汽车业务并驾齐驱。因此,保障储能业务的供应链稳定性和成本竞争力,对特斯拉的整体盈利能力至关重要。

二、“去中国化”的实质进展:从单一依赖到多源布局

特斯拉目前储能电池100%依赖宁德时代等中国企业供应的局面,正面临根本性改变。

1.  三星SDI洽谈的重大意义:路透社报道的这笔潜在订单价值超过3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48.50亿元),若达成,将是特斯拉储能电池供应链多元化的重要里程碑。这标志着特斯拉在储能电池领域开始实质性引入非中国供应商,打破宁德时代的独家供应格局。
2.  多维度合作拓展:除了三星SDI,特斯拉近几个月已与三星电子(芯片供应)和LG新能源(电池供应)签署协议。这表明其“去中国化”并非局限于某一环节,而是涵盖芯片、电池等多个关键零部件的全方位供应链调整。
3.  与宁德时代合作的降温:尽管特斯拉与宁德时代在今年1月曾商讨增加供应量以满足储能业务增长需求,并探讨过在美国内华达州合作生产电池的计划,但后续均无公开新进展。这暗示双方合作可能因关税、技术转让、本地化生产要求等多重因素而遇阻或放缓。

三、行业影响:中韩电池巨头的竞争与全球供应链重塑

1.  对宁德时代的影响:失去特斯拉储能电池的独家供应地位,无疑会对宁德时代在高端储能市场的份额和议价能力造成一定冲击。然而,宁德时代作为全球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龙头企业,客户基础广泛,其影响更多体现在战略层面而非短期业绩。宁德时代需要加快海外本地化生产和技术研发,以应对地缘政治带来的供应链挑战。
2.  三星SDI的机会与挑战:若能拿下特斯拉这笔大单,三星SDI将显著提升其在全球储能电池市场的份额和知名度。这对三星SDI拓展储能业务、对抗LG新能源和松下等竞争对手具有重要意义。但这也意味着巨大的产能投入和技术验证压力。
3.  全球储能供应链的区域化趋势:特斯拉的举动是全球产业链“近岸化”、“友岸化”趋势的一个缩影。在中美贸易摩擦和技术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企业倾向于将供应链向靠近主要市场或政治盟友的地区转移。这可能导致全球储能供应链从过去的全球化分工,向以北美、欧洲、亚洲为主要区块的区域化布局演变。

四、对比福特与宁德时代的合作困境:相似路径的不同境遇

值得注意的是,福特汽车2023年2月宣布与宁德时代合作,在密歇根州投资35亿美元建设磷酸铁锂电池工厂的计划,同样“没有公开的新进展”。这与特斯拉和宁德时代美国合作项目的停滞形成了呼应。

这两个案例共同揭示了中国电池企业在海外投资建厂时面临的多重障碍:
-   地缘政治审查:美国对外国直接投资,特别是涉及关键技术领域的投资审查日益严格。
-   技术转让顾虑:美国方面对核心技术(如电池生产工艺)向中国企业的转移存在担忧。
-   本地化要求:美国政府可能要求更高的本地化采购比例和就业创造,增加了项目的复杂性和成本。

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中资企业在美合作项目的推进困难,也间接推动了特斯拉等美国企业寻求韩国等其他亚洲国家供应商的合作意愿。

五、总结:平衡成本、风险与地缘政治的复杂棋局

特斯拉寻求与中国以外供应商合作,并非简单的“去中国化”,而是在当前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下,为平衡成本控制、供应链安全和地缘政治风险所做的战略调整。其储能业务的高速增长使其必须确保关键部件的稳定供应和价格竞争力。

三星SDI等韩国企业的介入,为特斯拉提供了新的选择。这既是对韩国电池产业技术实力的认可,也加剧了全球储能电池市场的竞争。对于中国电池企业而言,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挑战在于需要应对市场份额可能被侵蚀的风险,并积极应对国际贸易壁垒;机遇则在于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海外本地化生产,进一步巩固在全球市场的领先地位,并探索新的合作模式。

未来,特斯拉供应链的多元化程度、与三星SDI合作的具体进展、以及中美欧等地新能源政策的变化,都将持续影响这一动态格局。可以预见的是,在可预见的未来,全球新能源产业链的重构和竞争将更加激烈和复杂。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