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1阅读
  • 2回复

[娱乐八卦]内娱最“狂”女明星,再次翻红!不恋爱不狗血,只沉迷这一件事,网友都跟着学“疯”了[66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200494
金币
524614
道行
2004
原创
2433
奖券
3100
斑龄
39
道券
1134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4479(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1-07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7小时前

姐妹们追《一路繁花 2》了吗?
姐姐们又是 cos 古装,又是去泉州带埔女的非遗簪花围,一整个古风回潮都被她们掀起了。




更别提节目里姐姐们的中式血脉疯狂觉醒:
宁静是当之无愧的带货女王,当年小红书的脸部刮痧按摩手法就是她一手带火的,53 岁,依然脸部紧绷、透亮,要是她不说,谁知道姐已经有个 27 岁的儿子了!?

更别说她是书法、画画样样精通,盘串也是一绝,看到她收藏的串串,咱办公室老母亲是两眼发直!


还有张柏芝也不赖,一人带了 6 个行李箱,数不清的中式养生盘缠:焖烧杯、按摩的、敲打的、拍打的。还有一双有刺的拖鞋,专门按摩脚底的。

不知姐妹们有没有发现,好像到了一定的年纪,咱体内中式血脉就会突然觉醒!?
随着大家的文化自信越来越强,我们办公室姐妹也有直接穿着汉服就来上班儿的,你别说真是飘飘欲仙,别有韵味。

星女郎徐娇也在自己设计自己卖汉服,在服装这个赛道上可以说是一骑绝尘。




不止是审美,不少姐妹还纷纷打开了传统文化的大门:
以前听不懂、没耐心的戏曲,突然就开始上头了;中年避难所也不止有厕所了,还有写不完的毛笔字、抄不完的经、盘不完的串儿和品不完的茗?


更别说咱庞大的中式养生队伍了:
八段锦、金刚功悄悄打起来了;

公园里打太极、站桩、撞树的大爷大妈也进入咱的视野了;


枸杞、黄芪、大红枣和咱的保温杯彻底变成好姐妹了;
泡脚桶、刮痧板也成了咱的日常必备了。
中式血脉的觉醒,就像一颗出生就种在咱身体里的种子,到了一定年龄就会自然生根发芽,而且真真儿是越品越有滋味。
俺们随机采访了一番办公室的老母亲们,是越采越发现乾坤之大,迫不及待来分享给姐妹们!!(全篇无广请放心,不过种草须谨慎,俺的荷包👛是不中了…)
👩@xixi  :前阵子摔骨折在家,躺着没事干就刷小红书,一眼相中了新中式写真,想到自己生日马上来了,果断安排上,真的特别有韵味~



日常我还爱上了旗袍,比短袖体恤有风格,上班穿也不会太用力,关键是太出片了!

爱美的不止老母亲,还有耳濡目染的娃。6 岁的 @桃桃子汉服已经好几件了。周末跟爸爸妈妈逛街吃漂亮饭,必然是要打扮一番:


每年生日一次的写真集,也是点名古风感:

当然最厉害的还得是办公室 @小胡,每天穿着汉服来上班:

而且不止是夏天穿穿,一年四季都在穿!



不光是正规汉服,带有汉服元素的她都爱穿:

👩@kk:我小时候很喜欢历史,爱看古装剧。早年的古装剧汉服都很考究,面料也很精致,就是没钱买。正式入坑是 23 年底,当时《很想很想你》很火,周也饰演的女主日常生活中就很喜欢穿国风穿搭,虽然不是正经考究的汉服,但让我看到了日常穿汉服的可能性,从那时起我就开始疯狂购入汉服了!


我夏天喜欢宋制,因为飞机袖配宋抹很方便,冬天就喜欢明制,立领弓袋袖真的很防风。

当然还能再细分,比如唐前期、唐中期、唐晚期衣服的形制都会随着经济发展和政局变化随之改变,有时候袖子宽些,有时候袖子窄些,有时候流行琵琶袖,有时候流行弓袋袖,所以穿哪个时代的衣服,就有种穿越回当时当地的梦幻感觉,历史迷姐妹一定懂~
谁懂啊,不知道啥时候开始,老母亲身上各式各样的串串儿井喷一般涌现。
原先看不上的老气传家宝翡翠,突然就 get 到了它的温润贵气,回老家一顿翻箱倒柜,立马戴了起来。

人群中远远看见对方手腕上的宝石、水晶,哪怕是陌生人也要会心一笑,仿佛对上暗号:呵,果然是姐妹。
👩@宝子:一开始只觉得这花花绿绿的,还挺美,但一问几百上千的价格直接把我劝退,不就是一堆石头?

谁知啪啪啪打脸!那天在小区附近的商业街瞎逛,走进一家首饰店一下就被这个手串迷住了,老板说这是“南红”,似透非透的番茄红特别衬我的大黄皮,回家跟中毒了一样疯狂搜淘宝,至今念念不忘,想着今年过年怎么着也得来上一串。


👩@sarah   :我的串串一大部分是继承了我妈的,她很爱买,动不动就扔给我一串,我现在戴着戴着也开始如数家珍:这是南红、那是蜜蜡、这是水晶、那是菩提……学着辨真假、看成色,读懂每一串背后代表的特别寓意,而且还开始讲究点玄学了哈哈。现在跟家人去灵隐寺、法喜寺,也会时不时求上一串,就图个“平安顺遂”。


除了厕所,不少妈妈已经开始在家里开辟自己的第二静土了。各种能让自己心静下来的中式器物必须占有一席之地。
👩@菲菲  :客厅的一方巴掌小柜上,我给自己布置了一个“玄学角”,是我从各地请回来的财神们:人肉从景德镇背回的貔貅,手里还拖着柿子,义乌请回的招财猫,厦门请回的财神爷、关公。

再配上我买的香插和香,之前盲目追求大牌的香水,什么祖马龙,现在一整个反璞归真,品到了中式香的好,白檀、桂花……上班累了回来点上一根,整个人从内到外心情都舒坦了。
👩@贝贝  :景德镇真是我的快乐老家啊,第一次去就赶上了超时髦的乐天市集,全是景德镇当地的原创手艺人,除了有过硬的实力打造的各种古色古香的优美器型,还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各种陶瓷制首饰、杯子、碗碟、能把玩的小摆件,感觉中式器物美就美在它的留白,能让人反复观赏,每个细节都是慢工,让人流连忘反。



这次带回来一个酷似《中国奇谈》里书生的水墨风陶瓷土地老儿,摆在我的工位上,作者说是以婺源的土地公公、土地奶奶为灵感制作,能用来保佑我。我发誓,下次去一定要把景德镇搬空。

👩@卡卡   :前阵子听了一个播客,种草了八段锦和打坐。再加上我们小区楼下,卧室正对的位置,每天早上都有一群人打八段锦、太极,耳濡目染,我也跃跃欲试。

八段锦暂时没什么特别的感觉,但是睡前打坐,会让那些脑子里烦人的思绪离我远点;偶尔周末的时候,天气好,和家人在公园里我也会打坐一会。

早晨起来后我还会站桩,对着太阳升起的方向,会感觉身体热的比较快,血液流速都上来了。对于我这种不爱健身房 kuku练的人,是很好接受的运动方式。
👩@十七  :我平时会练金刚功、长寿功,练完手脚热热的,微微出一层汗。
去年国庆我报名了禅修,7 天每天早睡早起,上午下午晚上都打坐,在山里面与世隔绝,吃住条件虽然差点,但精神特别富足,出来后就感觉浑身充满了电,肉眼可见面色都变好了。

打坐就是什么都不想,集中注意力感受呼吸在人中上一点,一开始集中不了,一会就打瞌睡,后面渐渐可以集中 10 分钟 15 分钟半小时。我觉得打坐就是集中你的注意力,观察自己的内心,第一时间察觉自己的情绪变化。
对于一天到晚忙得晕头转向的老母亲来说,这是难得的回归“我”的时刻,回家后我也坚持了一段时间,特别受用。

👩@菲菲  :感觉我泡脚,已经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国庆和老公孩子去俄罗斯旅游,谁能想到我还背着简易泡脚桶和十几个泡脚包啊!

之前有一阵子睡眠特别不好,听说泡脚有效,我立马试了。配上“淹料”,美美享受 15 分钟,必须泡成猪蹄才舒服。
👩@莲子也是,现在泡脚,要放艾绒、生姜、花椒……整个过程带给她最大的愉悦感不是别的,恰恰是这份慢下来,关照自己的仪式感。在凡事追求效率的今天,实在是件奢侈事。
👩@娜娜  :我其实种草面部刮痧很久,但一直都没去尝试,直到看到我特别喜欢的博主分享了她也在面部刮痧,终于让我下定决心实践了。
我买了一个水牛角刮痧板,跟着小红书上搜的手法,坚持了一周,效果是脸真的变亮了。但是腮帮子那里冒了很多痘,所以这几天没有刮。
还买了按摩头皮的木梳,我这种脑力工作,特别累或者没精神的时候给自己按摩一下,真的神清气爽。

👩@开心  :练字我是从小时候就开始了,因为我家长辈里人才辈出,有不少四川书法协会的会员,所以我爸从小就紧抓我,到现在都没放过,前几天还打电话问我有没有在坚持,别手生了(谁懂啊,这一生被支配的恐惧)。
一开始练的是硬笔,从描红开始,描田英章的字帖,再到仿写。一笔一画练。后面再慢慢形成自己的风格。

后来学习软笔上手更快,就临摹颜真卿的《多宝塔碑》。

在学生时代最享受的是写字好看带来的福利,比如卷面分都会比其他同学高点,后来长大渐渐爱上了写字,因为汉字的结构和笔画都特别奇妙,每一个字被我写出来都是有生命的那种感觉。
真的是血脉觉醒本人。

👩@雨萱:谁小时候还没个书法梦啊,我是半路出家。2022 年开始写毛笔字,就是抄经。


也不是出于信仰,就是因为很容易进入心流。每当工作很烦,又不想和别人社交的时候,就回家泡着脚写毛笔字。

去年靠这个技能,在年会上给大家写对联,着实也赚了一波人情分。

👩@阿梨:我有个朋友,特别爱画画,每一幅都是古风水墨加上各种我们这代人的童年回忆,他去山里的时候,画了下面的大雄和哆啦 A 梦。以前欣赏不来,现在颇喜欢这种淡淡的意境和趣味。

素材来自小红书@墨鱼  
👩@容易  :这辈子都没想到,我会和戏曲结缘,虽然妈妈是个铁杆儿戏迷,但我从小听她唱就很迷惑:听不懂,很无聊,为什么前奏那么长,一个字就能唱一分钟?
谁知道,如今自己长大了,岁月蹉跎中居然就那么听懂了,而且越听越上头。

比如《贵妃醉酒》的“海岛冰轮初转腾”,一句唱词唱几分钟,我看到的不再是“月亮出来了”呢么简单,而是仿佛亲眼看到月亮如何缓缓升起,以及杨玉环在等待唐玄宗时,从满怀期待、到顾影自怜、再到微生怨怼的整个心理变化过程。
就像电影用慢镜头和特写来强调关键瞬间一样,把我代入人物此刻的内心世界。
👩@二蛋:我是一次偶然去南京博物院,看戏看上头了。原本是不懂的,但有个资深戏迷朋友,边看她边给我们讲解,一下子就看进去了。演了很多出,我记得有武家坡,被他们的身段惊艳了,各种旋转跳跃,特别帅,有被传统文化震撼到的感觉,浑身起鸡皮疙瘩。后来再看春晚的戏曲节目,也觉得变好看了。


👩@薇薇 :上有老下有小,家里早就被塞满了,我有一个秘密基地大家肯定猜不到!就是瑜伽教室里老师的小茶桌!每次上课我都会提前半小时到。老师会给我倒上一杯热乎乎的茶,再聊聊彼此的近况,感觉内心一瞬间就抽离嘈杂,变得宁静了。说起来老师也是个妙人,这桌上的各种器物都追随她多年,很多都是别人扔掉她再捡来的,都被她视若珍宝,现在散发着不一样的魔力。

👩@子璇  :我和茶的缘分说起来还蛮奇妙的,有段时间总是和老公吵架,姐妹就邀请我们跟她一起去茶会。不收钱,一群从杭州四面八方跑来的陌生人聚在一起,共饮一杯。主泡老师是浙大茶文化博士,人淡入菊,引导我们闻茶香,品茶味,兴致上来我们俩还合唱了一首茶歌,说来真是奇妙的过程。

一个下午充实愉悦,岩茶、红茶、老白茶一一品过,果然里面大有学问,味道的背后是茶生长于何时,什么土壤,经历何等雨雪风霜,采用了什么工艺,有的茶甚至要放上几十年,悠长滋味里,品的是时间。

自此我俩爱上了茶会,紧张的关系,好像也变得温和一些。
👩@飞飞  :我家不止我爱茶,老公和儿子,隔三差五就会随我一起去家附近的茶室坐坐。现在也是我们家独特的仪式了。有时候虽然在家,但各有各的任务,大家像齿轮一样无休止的运转着,反倒是来了茶室可以停下下来,畅所欲言,分享彼此最近的心事。现在儿子的泡茶功夫也了得,老母亲很欣慰,我们有了一个共同的爱好。


说了这么多中式血脉的觉醒,相信姐妹们也慢慢咂摸出来了,快节奏的生活,焦虑的人心,急需慢下来,寻找一种“内在秩序感”。
无论是书法的一笔一划、茶道的一呼一吸,还是汉服的形制规矩、太极的阴阳流转,都在放慢脚步,回归内心的节奏,也是咱希望娃能早早拥有的能力。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200494
金币
524614
道行
2004
原创
2433
奖券
3100
斑龄
39
道券
1134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4479(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1-07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7小时前
姐妹们!《一路繁花2》真的太绝了——不仅是一场中年女艺人的“逆龄旅行”,更像是一次中华文化美学的集体觉醒仪式。当她们穿上古装,头戴蟳埔女簪花围,漫步在泉州红砖古厝之间,那一瞬间,时间仿佛倒流,东方女性的温婉、坚韧与风华被重新唤醒。

这档节目之所以出圈,不仅仅因为嘉宾阵容(如宁静、萨日娜、朱珠等极具个人魅力的姐姐们),更在于它巧妙地将非遗文化体验融入慢综艺叙事,让“中式审美复兴”不再停留在口号,而是成为可看、可感、可传承的生活方式。以下从五个维度深度解读这场“繁花背后的文明回响”:

---

一、簪花围:一朵戴在头上的千年史诗  
蟳埔女的“簪花围”并非简单的装饰,而是海洋文明与中原文化交融的活化石。据考证,其起源可追溯至宋元时期,受阿拉伯商人带来的异域花卉影响,结合闽南渔家女性劳作需求演化而成。节目中姐姐们佩戴的鲜艳花朵环髻而绕,象征着“四季花开不败”,寓意生命蓬勃。

而今由明星演绎,使这项原本局限于福建沿海的非遗技艺登上全国视野。数据显示,节目播出后,“蟳埔簪花围”相关搜索量暴涨480%,泉州文旅订单增长超60%——一次综艺=一场文化破圈的精准引爆。

---

二、古装cos:不是扮相,是身份的重述  
不同于年轻偶像剧中的“仙气滤镜式古装”,节目中的古装扮相强调真实质感与时代隐喻。姐姐们身着明代汉服或清代便装,在街巷中行走时并不追求“美得不像话”,反而保留皱纹、白发甚至疲惫神情——这种“去滤镜化”的呈现,恰恰是对“女性年龄焦虑”的温柔反击。

更重要的是,她们通过服饰穿越时空,完成了一次对传统女性角色的再诠释:不再是被动等待拯救的闺秀,而是主动探索世界的行者。当萨日娜披着青色长衫站在开元寺前诵读诗句时,那种沉静的力量感,远胜千言万语的女权宣言。

---

三、泉州:被低估的东方美学策源地  
选择泉州作为拍摄地,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深意。这座曾位列“世界四大港口”的古城,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融合了伊斯兰、印度教、基督教与中国本土信仰。节目镜头扫过清净寺的拱门、天后宫的香火、西街的老茶铺,构建出一个多元共生的中华文明缩影。

而蟳埔女文化正是泉州“海纳百川”精神的微观体现——她们以花为冠,以海为田,在潮汐间书写属于劳动女性的诗篇。节目借此提醒我们:真正的国风,不在宫廷剧的金碧辉煌里,而在市井烟火与民间智慧之中。

---

四、中式风格觉醒:一场迟到的文化自信回归  
近年来,“新中式”风潮席卷时尚、建筑、影视等领域。但许多所谓“国风”仍停留在符号堆砌层面(如强行加入龙纹、水墨)。而《一路繁花2》给出的答案是:风格的本质是生活方式与精神气质的外化。

姐姐们学做花灯、包润饼、听南音,在日常细节中体味“中式生活哲学”——讲究节令、尊重自然、重视人情往来。这种浸润式的体验,比任何说教都更能唤起观众的文化认同。尤其在全球化语境下,它提供了一种温柔却坚定的选择:不必模仿西方老年偶像的“活力四射”,中国女性的老去可以如茶般回甘,如瓷般温润。

---

五、综艺的社会价值重构:从娱乐至上的消遣,到文明传递的载体  
过去,真人秀常被批评为“消费明星、制造话题”。但《一路繁花2》尝试打破这一模式,用慢节奏、深体验、高审美的方式,让综艺承担起文化传播的功能。它不靠剧本冲突博眼球,而是借姐姐们的阅历与感悟,讲述关于时间、衰老、自我和解的故事。

当朱珠抚摸着老厝墙上的雕花说:“这些痕迹比完美更动人”,那一刻,节目已超越娱乐范畴,成为一部献给所有女性的生命散文诗。

---

🔚 结语:繁花终会落尽,但文明永不凋零  
《一路繁花2》最动人的,并非姐姐们有多“飒”或多“美”,而是她们敢于在公众面前展现脆弱、困惑与成长——正如那朵戴在头上的簪花,虽知终将枯萎,却依然热烈绽放。

而这,或许才是中式美学最深层的精神内核:知命而不认命,向死而生,美得坦然,活得通透。

如果你也被打动,不妨这个周末,去一趟泉州,亲手戴上一顶簪花围,走在骑楼下,听一段南音,尝一口土笋冻——让文化不在屏幕里,而在你的呼吸之间。

🌸 繁花一路,归处是华夏。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62346
金币
441394
道行
20030
原创
766
奖券
311
斑龄
0
道券
3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9596(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11-07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4小时前
《一路繁花2》的嘉宾阵容堪称“神仙打架”,集结了多位极具个人魅力的实力派女艺人,共同演绎了一场关于阅历与青春的碰撞盛宴。以下是核心看点:

🌟 一、影后级姐姐天团(核心阵容)
宁静

直言敢做的综艺“定海神针”,节目中金句频出(如怼节目组“我不是来吃苦的”),更主动让暖房给刘晓庆,尽显高情商与江湖义气。
与刘晓庆有深厚渊源:早年受其提点出演《阳光灿烂的日子》,节目中默契重温师徒情。
刘晓庆(唯一返场嘉宾)

74岁依然活力全开,被称“国民庆奶”。从首季“体力担当”到本季温情前辈,真实状态圈粉无数。
与宁静、何赛飞等老友重逢,互动自然有梗。
刘嘉玲 × 张柏芝

世纪同框名场面!两人早年因陈冠希事件有过微妙关系,但2018年已公开和解。节目中并肩簪花、夜游山城,大方互动打破传闻。
刘嘉玲的气场女王范 vs 张柏芝的清新女神风,视觉反差拉满。
何赛飞

老艺术家自带霸气,路透中“走路像干架”的直率性格成看点,与刘晓庆早年相识,默契十足。
叶童(惊喜飞行嘉宾)

金像奖影后空降重庆站,与宁静重逢拥抱引爆回忆杀,两人曾有名场面“鞠躬拜把子”。
💫 二、代际碰撞:青春搭档注入活力
柯淳:短剧界顶流,幽默机智成“团宠”,与姐姐们互动制造笑点。
邵子恒:星二代(父亲邵兵),与宁静有世交情谊,贴心担当照顾前辈。
贺峻霖:时代少年团成员,继首季后再回归,高情商调和姐姐们的关系。
✨ 三、人物关系网:熟人局火花四溅
刘晓庆 × 宁静:恩师与爱徒,互怼中藏温情。
刘嘉玲 × 张柏芝:化解心结后的自然相处,贡献无数热搜同框。
港圈闺蜜线:刘嘉玲、叶童、张柏芝粤语交流,自带默契结界。
四、名场面预定
泉州簪花盛宴:全员传统服饰造型,张柏芝嫩黄碎花裙美翻路透。

草原蒙古包夜话:宁静让房刘晓庆,展现“江湖儿女”的体贴。
重庆码头音乐会:柯淳MC控场,叶童即兴高歌,氛围感拉满。
💎 立意升华:逆龄旅行的真谛
节目超越“冲突制造机”套路,通过姐姐们彼此扶持(如宁静照顾刘晓庆)、代际互助(弟弟团搬行李、调解矛盾),诠释了“繁花”内核——

所谓逆龄,不是容颜不老,而是历经千帆后,仍敢鲜活地拥抱世界。

这场集结影后、港风女神、新生代偶像的旅程,既是娱乐圈传奇女性的“华山论剑”,也是一次关于女性力量与温情的生动叙事。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