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1阅读
  • 2回复

[奇观]树下 UNDER TREE | 武汉麓客岛一号驿站 / ZAD鸷飞建筑设计事务所[34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201601
金币
533560
道行
2004
原创
2433
奖券
3100
斑龄
39
道券
1137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4696(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1-1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5小时前


项目鸟瞰 摄影:李鑫

立面效果 摄影:吴文培

局部 摄影:吴文培
当城市的钢筋森林日益压缩自然的呼吸空间,人们对走向郊野、探寻自然野趣的向往愈发迫切。武汉麓客岛,一座由万华地产擘画的文旅秘境,以自然乌托邦为灵魂内核,在城市近郊铺展开一幅人与自然共生的图景。它并非简单的景观堆砌或功能集合,而是从整体规划到节点营造,贯穿让自然成为主角,建筑与景观共语的思考,以“低介入、高融合” 为策略,编织了一个自然叙事的脉络。

夜晚鸟瞰 摄影:李鑫

檐下空间 摄影:吴文培

南入口 摄影:吴文培

入口空间 摄影:吴文培

屋檐一角 摄影:吴文培
建筑以“消隐者”与“对话者”的双重身份介入场地。形式上顺应丘陵起伏的肌理布局,以自然形态勾勒轮廓。同时通过檐下灰空间、半开放界面的设计,模糊室内外边界,连接人与景观,让空间体验成为与游客动态的开放性对话。

项目鸟瞰 摄影:李鑫

东立面 摄影:吴文培

南立面 摄影:吴文培
项目伊始,我们携自然庇护所的憧憬,以三条屋顶曲线勾勒出屋顶,曲线分别向场地内轻微收束。屋顶下方是三个彼此独立椭圆空间,弧形的边界弱化了建筑与环境的边界。三个室内空间承担了卫生间、储物和园区功能用房,檐下的灰空间则是弹性的休闲活动区。我们通过间距控制与曲线走向,使三个空间形成视觉与动线的连续性,也让阳光能够渗透进空间内部。设计让墙体和屋顶脱开,让雨棚更具有漂浮体态,同时也尽量让空气自然流通,减少对机械通风的依赖。让建筑拥有“自然呼吸”的能力。也是呼应了园区生态优先的规划理念。

屋顶局部 摄影:吴文培

北外立面 摄影:吴文培

项目一角 摄影:吴文培

设计手稿 ZAD





方案模型 ZAD
设计过程中,我们注入“筒”这一元素,让他们嵌入屋顶和墙体。材料上顺应雨棚,使原本平面的耐候钢屋顶延申到地面,成为与游客互动的空间。我们特意将乔木纳入筒的核心,让树木成为这个空间的主角。空间也在筒与树阴形成庇护共生的关系下形成双重包裹。筒内预留了休憩座椅的空间,目前暂受乔木支撑木限制暂未放置。不过游客仍可以步入其中,体验这份宁静。


站在“花盆”下的树荫 摄影:吴文培


穿孔耐候钢板 摄影:吴文培


混凝土外墙 摄影:吴文培
为构建与自然的深度对话。我们采用混凝土与耐候钢的经典组合:混凝土的厚重和浇筑时的纹理呼应了场地的肌理;耐候钢则会随时间变化沉淀出铁锈红,与环境形成温暖的色彩共鸣。让建筑像自然一样拥有生长和时间的痕迹。

局部 摄影:吴文培

女卫生间 摄影:吴文培

卫生间_摄影:吴文培

卫生间_摄影:吴文培

入口空间 摄影:吴文培
室内则更为温润细腻,暖色哑光地砖配合陶土色手工砖,细微的颗粒感与纹路让体验更加亲近。当游客从室外步入室内的温润砖石空间,触感与温度的转变,让人从自然探索切换到温暖庇护的状态。

摄影:李鑫
场地平面

平面图
南立面

东立面
项目名称:树下 UNDER TREE | 武汉麓客岛一号驿站
项目类型:公共建筑
项目地点:武汉,中国
建成状态:建成
设计时间(起迄年月):2023年9月
建设时间(起迄年月):2025年8月
用地面积(平方米):420
建筑面积(平方米):270
设计单位:ZAD鸷飞建筑设计事务所
主创建筑师:陈鸷飞
设计团队完整名单:陈鸷飞,马杰,李子韬
业主设计管理:罗希、梁馨尹、周筱雅、梁家豪
业主:成都麓湖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其他参与单位,包括但不限于(若无可空出,若有其他合作方请补充):
外装施工图设计:四川中恒筑科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建筑施工图设计:上海联创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施工:湖北天迈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材料:耐候钢,混凝土,砖
摄影师:吴文培,李鑫
[ 此帖被jjybzxw在2025-11-11 07:26重新编辑 ]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201601
金币
533560
道行
2004
原创
2433
奖券
3100
斑龄
39
道券
1137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4696(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1-1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5小时前
武汉麓客岛一号驿站项目解读

武汉麓客岛一号驿站,由ZAD鸷飞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是一座位于武汉的公共建筑,项目在2025年8月建成。该项目的设计理念围绕着“自然呼吸”和“人与自然的对话”,在城市近郊打造出一个与自然共生的文旅秘境。

设计理念与策略

麓客岛一号驿站的设计以“低介入、高融合”为策略,旨在让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设计团队通过三条屋顶曲线和筒状结构的创新设计,使建筑能够自然呼吸,同时也为游客提供了与自然互动的空间。耐候钢和混凝土的材料选择,不仅体现了建筑的坚固耐用,还赋予了建筑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化的美感,仿佛建筑本身也在经历生长和变化。

建筑与景观的融合

建筑的形式和布局顺应了场地的自然肌理,通过檐下灰空间和半开放界面的设计,模糊了室内外的边界,增强了人与景观的连接。三个独立的椭圆空间分别承担了卫生问、储物和园区功能用房的功能,而檐下的灰空间则作为弹性的休闲活动区,为游客提供了多样化的体验空间。

材料与构造

项目大量使用了耐候钢和混凝土,这两种材料的组合不仅体现了建筑的结构美,还与自然环境形成了和谐的色彩共鸣。耐候钢的铁锈红与环境温暖相融,而混凝土的厚重则与场地肌理相呼应。内部空间则采用了暖色哑光地砖和陶土色手工砖,为游客提供了舒适宜人的体验。

结论

武汉麓客岛一号驿站项目是一个成功的自然主义设计案例,它不仅提供了实用的功能空间,还通过创新的设计理念和材料选择,实现了建筑与自然的深度对话。这个项目展示了如何在城市发展中保留自然的呼吸空间,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远离城市喧嚣,亲近自然的理想场所。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62991
金币
447121
道行
20030
原创
766
奖券
341
斑龄
0
道券
3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9688(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11-11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5小时前
武汉麓客岛一号驿站「树下 UNDER TREE」设计解析
设计方:ZAD鸷飞建筑设计事务所

一、项目背景与定位
生态融合:驿站作为武汉麓客岛生态公园的首个服务节点3,位于长江新区湿地景观带,依托水域与绿植构建"水、野、绿"主题空间。
功能复合:集游客服务、休憩、文化展示于一体,呼应麓客岛"全龄段沉浸式自然体验"的总体规划目标。
二、核心设计理念
自然共生形态

"树"的意象抽象化:建筑以悬浮体量模拟树冠遮蔽感,顶部结构如枝干交错,形成光影渗透的灰空间。
亲水性处理:底层架高设计减少湿地干扰,栈道延伸至水面,强化人、建筑与自然的三方互动。
材料与可持续性

本土化选材:外层采用再生木材与耐候钢板,内衬粗粝混凝土,呼应场地原始质。
低干预策略:微型桩基础避免大面积开挖,屋面收集雨水灌溉周边植被。

三、空间体验亮点
模块化功能舱体:内部可移动隔断适应季节需求,夏季开放为通透茶室,冬季转换为封闭展厅。
360°观景界面:环形玻璃幕墙引入湿地景观,中央天井栽植本土乔木,实现"在树下观树"的意境。

四、社会价值
项目以轻巧介入重新定义公园服务设施,成为市民接触自然生态的"诗意发生器",亦为后续驿站设计提供范式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