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爹 |
2021-04-06 16:27 |
现在的年轻人 耳朵越来越不好了
![](https://p8.itc.cn/q_70/images03/20210406/a7987e41adc24064bbccf0259db64308.jpeg)
![](https://p0.itc.cn/q_70/images03/20210406/e714eb3c18754e27ab59ce629ef61f16.jpeg) 世界卫生组织 2019 年公布的数据中显示
![](https://p6.itc.cn/q_70/images03/20210406/88c24581b03a474e8caefa004a737796.jpeg) 这一切都与 年轻人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
![](https://p7.itc.cn/q_70/images03/20210406/a9fade9284634e009955b30966f7abf6.jpeg) 其中以 耳机不离首 破坏性最广泛 以 iphone 耳机为例 在手机驱动下它的 最大音量 能达到 115~120分贝左右 什么概念? 在这种音量下听歌 10 秒 听力就会永久性损伤 如果你用中档音量 长时间听歌 也同样会损伤听力 音量每多加一格 世上就少一个灵敏的耳朵
![](https://p7.itc.cn/q_70/images03/20210406/23805112f0f849dcaacd1809cfeeb1ae.jpeg) 但有些人 就喜欢用大音量强暴双耳
![](https://p7.itc.cn/q_70/images03/20210406/ad3fcc7d554847d983b8bb5f95f37daf.gif) 更大的音量 会让耳膜和听小骨 产生更强烈的震动
![](https://p8.itc.cn/q_70/images03/20210406/53d55e2c0ab44ac69629dfec73892374.jpeg) 剧烈震动 会直接损伤耳蜗毛细胞 (过度刺激所造成的代谢超负荷,也会损伤毛细胞)
![](https://p9.itc.cn/q_70/images03/20210406/486a4d8336e143caa80c8012d782f7c6.jpeg) 造成大量毛细胞死亡
![](https://p6.itc.cn/q_70/images03/20210406/a1e88b0ec0d14c589ff98daa0be0ed57.jpeg) 毛细胞并非普通细胞 而属于著名的神经细胞 其特点是 死一个少一个 无法再生 失去毛细胞会让 声音传输受影响 听力因此不完整了 (通常,我们会率先失去感应高频声音的毛细胞)
![](https://p2.itc.cn/q_70/images03/20210406/b8197d4e41d5472d8b46bd72fb195332.jpeg) 因此 噪音对听力造成的伤害 是不可逆的 但俗话说: 抛开音量谈伤害是耍流氓 究竟多大音量 才会损伤听力呢? 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NIOSH) 于 1998 年 制定过一份噪音暴露的安全标准 不同分贝的噪音下 听力能承受的时间不同
![](https://p0.itc.cn/q_70/images03/20210406/8a68c453bfee441281b0f044455b75d1.jpeg) 数据来源:美国 CDC 超过 82 分贝 听力就有损伤的可能 而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很多场景都超过了这个音量
![](https://p2.itc.cn/q_70/images03/20210406/6d641f747cbc4107a6a1e6a5469f8303.jpeg) 数据来源:美国 CDC 所以,日常生活一定要注意 特别是耳机党! iphone 手机配备了 能检测耳机分贝的 App 可检测听歌噪音暴露情况
![](https://p8.itc.cn/q_70/images03/20210406/9c7c0c2846d141cc9940532ff6c1c8ac.jpeg) 总结一下
- 调低音量,耳机、音响、电视等设备音量尽量小一点。
- 有条件的话,选择降噪耳机,能在嘈杂环境中,使用较小音量听歌。
- 别连续听太久,耳机的佩戴时间最好别超过 60 分钟。
- 远离噪音场合,或减少停留时间。
- 如果怀疑自己有听力损伤,可去医院做「 纯音测听」。
医院耳鼻喉科的纯音测听
![](https://p7.itc.cn/q_70/images03/20210406/7f7cff6fba0f41938af37efc4454a061.jpeg)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无论视力还是听力 皆是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 希望大家重视 平常不被重视的听力问题 不要年纪轻轻 就进化成了......
![](https://p2.itc.cn/q_70/images03/20210406/03c03358426e4aec88d160e38d45a0db.jpeg) 参考文献 [1] 柏树令,应大君.系统解剖学第九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18.8:258-265. [2] 孙虹,张罗.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16.3:34-35. [3] WHO.Deafness and hearing loss[EB/OL].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deafness-and-hearing-loss,2020-3-1.[4]Peter C Weber, MD, FACS. 成年人听力损失的病因. UpToDate 临床顾问. https://www.uptodate.cn/contents/zh-Hans/etiology-of-hearing-loss-in-adults?search=%E5%90%AC%E5%8A%9B&source=search_result&selectedTitle=3~150&usage_type=default&display_rank=3 (Assessed on Oct 10, 201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