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地 |
2021-06-20 07:17 |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当你吹着海风,站在格鲁吉亚海岸边,你会看到两尊大型雕塑如灯塔般守望着黑海两两对望。
![](https://p2.itc.cn/q_70/images03/20210602/2bcf0a42f0014c638e4e025669ab0be4.gif)
![](https://p9.itc.cn/q_70/images03/20210602/ab0dddebc6ea4b70a1d856cdc293979e.jpeg) 静穆而且高大, 据说看到这个雕塑的人都会流泪。
![](https://p1.itc.cn/q_70/images03/20210602/ce63067c650a408a86022bdacc2cd69f.jpeg) 因为爱,他们分离。 这是世上最有爱的雕塑,两尊雕像分别叫做Ali和Nino,有人看到心酸,有人看到幸福。
![](https://p5.itc.cn/q_70/images03/20210602/b348eb6612a4463f81ce6b95870f7d31.jpeg) 在白天,他们就这样静静地站着,沉默地望着着彼此。
![](https://p9.itc.cn/q_70/images03/20210602/bb14a1da870b47f9b554c240bfa21e30.jpeg) 可是当夜幕降临时,Ali和Nino开始缓慢向对方移动,然后再穿过彼此的身体渐渐地远离…… 被命运诅咒的爱情,这对饱经风霜的情侣,每一天能相遇的时间,仅仅只有 10分钟。
![](https://p3.itc.cn/q_70/images03/20210602/2fb605a4720043e688c41884b5d49c31.gif) 拥抱仅仅是一刹那间的事 这件8米高的作品从2007年开始建造,最终在2010年落成。
![](https://p2.itc.cn/q_70/images03/20210602/7327d6088ed7483281edcecf515d4074.jpeg) 分离之痛 雕塑艺术家是 TamaraKvesitadze根据1937年的小说《Ali and Nino》而创作,小说讲述了一个回教男孩与基督教公主的爱情悲剧。
![](https://p9.itc.cn/q_70/images03/20210602/9df2bfe586be46f6b4d72f76e4ec747a.jpeg) 相遇时,他们拥吻直至分离
![](https://p4.itc.cn/q_70/images03/20210602/36abf46c600e4e488252f295496661e7.jpeg) 吻过后便是心碎 Ali是一位信奉伊斯兰教的阿塞拜疆青年, Nino则是一位信奉基督教的格鲁吉亚公主,两人同在一所高中读书相识后坠入爱河。
![](https://p4.itc.cn/q_70/images03/20210602/4b2d00a756504345821d5eaf5fd96070.jpeg) 有一瞬间,他们合为一体 他们为了,历经坎坷与曲折,最终排除万难走到了一起。 却因为东西方文明不同宗教信仰的分歧与冲突以及命运的作弄,让爱情最终酿成了悲剧。
![](https://p2.itc.cn/q_70/images03/20210602/d307b4bf30e7456a8ed233aed3a4b488.jpeg) 他们穿过彼此的身体,却被迫分离
![](https://p1.itc.cn/q_70/images03/20210602/3a34da4cf3b84e8ab8a6e56e38395171.jpeg) 这注定是一个悲伤的故事,谁也没有改变自己。 最初行驶的方向,谁也没有为谁停留。
![](https://p1.itc.cn/q_70/images03/20210602/117b211875a14e91b4d0173604774e73.jpeg) 他们的爱情,如同那没有归途的船。 不知道这世上有多少人,从这件雕塑作品中看到了自己的故事相识、相拥、相离……
![](https://p7.itc.cn/q_70/images03/20210602/6bb9d6c6782c4e94b9ae63dfc46fd6ce.jpeg) 愿这一刻永远停留 但让我们念念不忘的, 不就是那个没有得到的短暂的美好吗,让爱情获得了永恒的灵魂。
![](https://p6.itc.cn/q_70/images03/20210602/b042ac1c1cc3461fa72138ebb558530d.jpeg) 黑海守望者 悲剧是爱情永恒的主题,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交会时总会互放光亮……
![](https://p2.itc.cn/q_70/images03/20210602/9fa9c103994741a091543fdbda799527.gif)
![](https://p8.itc.cn/q_70/images03/20210602/10ac2e21f9044ec4a5675c4dabd6db78.jpeg)
![](https://p3.itc.cn/q_70/images03/20210602/ebbc6944e6fb4dc1a0aeea481e13b24f.gif) 2 莎士比亚曾说: “爱是一种甜蜜的痛苦,真诚的爱情永不是一条坦途。” 英国艺术家翠西·艾敏的作品总是围绕着破碎的亲密关系展开,少年时遭受到的性侵犯,自己的流产经历而展开。 成年后的她,继续延续着混乱和历经痛苦的生活,酗酒,抑郁症,滥交,数次流产…… 这些痛苦的经历,成了她日后艺术创作的直接灵感来源。
![](https://p3.itc.cn/q_70/images03/20210602/0f1d299f70144b2bb8e62f44ff327a34.jpeg) 翠西·艾敏 《那些和我睡过的人》是翠西·艾敏在1997年完成的作品。 这件作品的主体是一个蓝色帐篷,在帐篷里翠西写下从1963年到1995年期间,和她有过纠葛的男人名字。
![](https://p9.itc.cn/q_70/images03/20210602/10991e7cff2e437bb674e9e38e82e013.jpeg)
![](https://p9.itc.cn/q_70/images03/20210602/562dca3d9713407b91787c7ce9701ea7.jpeg)
![](https://p8.itc.cn/q_70/images03/20210602/de0a8d4dc793430c9fc477544b959755.jpeg)
![](https://p8.itc.cn/q_70/images03/20210602/1c1b97976476425cb72c7a51c70414ed.jpeg) 翠西·艾敏《那些和我睡过的人》,1997 20多年前,艾敏与伤她很深的那任男友分手,那段日子不堪回首,用过的避孕套、穿过的带有血污的内裤、卫生巾也没丢。 伏特加酒瓶、药丸盒、空烟盒、破拖鞋也把床边堆得一塌糊涂…… 《我的床》呈现的就是 那张床经过艾敏窝在床上度过了好几天之后的情景。
![](https://p4.itc.cn/q_70/images03/20210602/ac7442cdec284c5d920805c82a73903f.jpeg)
![](https://p7.itc.cn/q_70/images03/20210602/7bf04bd9f9ec499d8d36f3605bb03740.jpeg)
![](https://p4.itc.cn/q_70/images03/20210602/4abfa341d3a5476d9a82a016c2614d2b.jpeg) 翠西·艾敏《我的床》,1998 就是这么一张记录了叛逆女子失恋苦楚的床,因为主人公的头脑风暴,得以保留了将近20年,成了艺术史上极具争议的《我的床》。 2015年在伦敦泰特美术馆展出。
![](https://p6.itc.cn/q_70/images03/20210602/75b9923cbae4442e847d910a49846759.jpeg)
![](https://p3.itc.cn/q_70/images03/20210602/f89ea13adfb64b3cb8d13f5466b5113d.jpeg) 翠西·艾敏与《我的床》 其实,这种赤裸裸探讨亲密关系的方式,并不是没有“前人”可鉴。 在她之前,也有其他女性艺术家,推出过类似的“私密告白”,比如小野洋子、路易丝·布尔乔亚。 3 其实 路易丝·布尔乔亚真正被世人所关注,是在70岁的时候。 她此后开始大胆尝试橡胶、石膏等新材料,并恰到好处地将行为、装置等形式融入自己的艺术。 她曾说, “作为雕塑家,你必须有侵略性。” 而蜘蛛,无疑是布尔乔亚最经典的符号与标志。
![](https://p7.itc.cn/q_70/images03/20210602/047119bfd0ba4920b382565576dce57d.jpeg) 蜘蛛细胞 Spider Cell, 1997 布尔乔亚在痛苦压抑中寻找出口,在孤独纠结中挖掘创作思路的切入点。 她在这过程中与其说是探索艺术,不如说她在认识自己。 与其说是艺术选择了她,不如说是她选择了艺术作为终身的救赎。
![](https://p0.itc.cn/q_70/images03/20210602/8a462f64d3e54d5daea7af8482c46c68.jpeg)
![](https://p1.itc.cn/q_70/images03/20210602/6bbfadeb6fd44770a527e106db537288.jpeg) 童年记忆是伴随布尔乔亚一生的痛苦来源,同时也是她艺术创作灵感的来源。 对父亲的愤怒,构成了布尔乔亚此后艺术作品中的主旋律之一。 从出生开始,她的父亲就时常因为她 “不是男孩”而迁怒于她。 父亲周旋于情人之间逍遥作乐,而母亲只能选择隐忍退让。
![](https://p6.itc.cn/q_70/images03/20210602/233021417ced4c10835112dcd972f4d6.jpeg) 在那个年代,离婚不是一个出路,压抑和忍耐成为了女性在婚姻里常见的姿态。 也因此,这样扭曲的家庭关系带给她心灵上的折磨。 冷漠暴烈的父亲不仅用出轨刺激着她的感官,还不断给她灌输父权的主宰思维与性别歧视。 “我的作品中确实满含着愤怒,即使是五十年后的今天,我也不愿意多谈那个情妇的事……我所有作品的创作动机都源于对她的不满。”
![](https://p4.itc.cn/q_70/images03/20210602/a16ee56c3e1046eb9df337ed4b2db8eb.jpeg) Cell XXVI detail, 2003 1951年,布尔乔亚的父亲去世了。 她曾说道: “在梦里我报复了父亲,他的眼珠掉在桌子上,被一只大猫一口吞了下去。我实现了我的报复。” 而父亲死后,愤怒转化为一种无言的痛苦,布尔乔亚陷入了严重的抑郁。 她之后停展整整十一年,接受精神分析治疗。 用布尔乔亚的话来说,她艺术生涯的第一个阶段,是“解开折磨”的过程,聚焦于她和父亲病态的关系。
![](https://p8.itc.cn/q_70/images03/20210602/6dd06bc248e5466395938719cc952023.jpeg) 艺术使人保持理智 布尔乔亚一生都在“渴求被人爱”和“接纳自己”中挣扎。 直到父亲离世,她的创作也从未得到过他的认可。 不过,布尔乔亚也在一次又一次直白地挖掘伤痛的过程中,疗愈了自己。 她曾直言, “艺术家并非一种职业,成为一名艺术家是一种特权,生来如此,无能为力,别无选择”。
![](https://p4.itc.cn/q_70/images03/20210602/13d8a9efab064d248ab256984b722376.jpeg) 在一间封闭而空旷的展厅里,一只巨大的蜘蛛静静地矗立着。 它的八条腿有力地扎向地面,撑开身体保护着身下的事物。
![](https://p8.itc.cn/q_70/images03/20210602/60ba7f1133a640aca2453805fdd3d8a5.jpeg) Spider, 1997 如果你曾感受过恐惧、不安、愤怒、嫉妒和自我怀疑,那么你会感受到这只蜘蛛里所蕴含的情绪的力量。 它就像在你脆弱时刻突然入侵的梦,将你在无意间埋藏的无助感翻找出来,同时却又将之抚慰。
![](https://p0.itc.cn/q_70/images03/20210602/710ae0912f8b4fb28ec474ff861bf4b7.jpeg) 布尔乔亚就像一面镜子,在我们观看之时也映现我们自身。 她的作品其实远远超越了性别的局限,对于每一位有意识去认识自我的人,都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