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ybzxw |
2024-12-24 08:20 |
河南,一个对面条有着狂热追求的省份。然而,细数河南出名的面,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只有烩面。好像河南除了烩面,就没什么出色的面食了。大错特错。河南的面,可一点都不单调。 汤的、干的、浆的; 卤的、拌的、煮的; 酸的、咸的、鲜的; 菜的、肉的、斋的…… 样式齐全,做法多样,口味各异,任君选择。
小麦磨成粉、压成面,厚实的面条能够维持一个成年人半天的劳动所需热量,河南人吃面条,吃的是实在、吃的是满满的满足感。数千年的时光里,中原沃野的麦香养育了千千万万的河南人。 面条,早已经融进了河南人的饮食基因中, 01 干汤,简单而真实 虽然河南烩面声名在外,但是在河南,捞面和蒸面才是河南人家常最常吃的面。简单的制作方法,却是无数河南人对家的味道最深的记忆。
蒜汁拌料,在河南就是万能搭配。哪个河南人的记忆中,没有一碗蒜汁捞面呢?生蒜、葱花、香菜和各种调味料放到蒜臼子里反复磨捣,让生蒜的味道浸入料汁中。将蒜汁与面拌匀,吸溜一口,一秒上头。
蒜汁捞面中,面条的最佳选择是手擀宽面。 虽然机器工业的发展方便了面条的生产,但由于机器过于程式化,做出的面条厚薄均一,口感欠佳。这时候,人们又将目光投向了最原始的手擀面。和面、揉面、擀面,每一步都是案板上的绝妙功夫。搓、摔、揉、推,力的方向不同,为面条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口感。
煮好的面过一遍冷水,口感会更加筋道而且不易粘连。配上切好的黄瓜丝或者本地的荆芥菜,淋上备好的蒜汁,搅拌一下。呲溜一大口,蒜汁的味道先在口中融化,咀嚼过后就是面食的香甜。没有复杂的浇头,胜在原汁原味。
在中国人的饮食地图里,番茄炒蛋堪称万能配菜,河南自然也不例外。番茄炒蛋捞面,是河南人家里最常见的搭配。虽然常见,但吃不腻,足见河南人对其爱之深了。
能浇到捞面上的菜还有很多。 家常点:豆角黄瓜、青椒鸡蛋、蒜苔肉丝、茄子肉末、白菜粉条…… 隆重点:鲍鱼海参、孜然羊肉、碳烤牛肉…… 只要是带些风味的菜,浇到捞面上,味道总是不差的。
除了捞面,卤面也是常吃的一种干汤面。卤面、蒸面、焖面,其实差别不大,只是叫法不同。卤面谐音“路面”,传说是由洛阳街头美食演变而来。因为是在路上叫卖的面,因而叫“路面”,时间久了就成了“卤面”。卤面讲究面、菜、肉三合一,既有碳水又有蛋白质,还有膳食纤维,简单又有营养。
不过,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好吃实惠!在家做卤面,装面的必须是个大盆,出锅后满满一盆面,上边覆盖着豆角、豆芽、韭菜等各种蔬菜和肉类。卤面蒸的时长不同,干湿程度也不同,可以根据口味自由决定。 02 热汤面,暖暖的 有了干面,自然就少不了汤面。在凛冽的冬日来上一碗热乎的汤面,整个人都能被暖起来。
提到河南汤面,必不能忽略的了烩面。这两个字,散发着河南人浓浓的乡愁。烩面的味道,越是熟悉它的人,越讲不出其中滋味。因为,河南烩面的种类,实在是太多了!
吃烩面,必须得大口吃。一筷子夹起的,除了面,还有肉片、木耳、香菜等等诸多配料。这样混合着吃,才最能吃到烩面的好滋味。在河南,很少看到烩面外卖。因为正宗的烩面必须出锅就吃,否则容易粘连,面坨了味道便大打折扣。因此,每逢饭点,街头的绘面馆总是顾客满满,充满了“河南气”。
人均一个大碗,个个“埋头苦干”,这是烩面馆里最常见的情景。随着河南经济的发展,河南人把烩面带到了全国甚至世界各地,成为了河南一张靓丽的名片。
“舒脾健胃,养生至宝”,说的就是郏县饸饹面。羊骨熬汤,使汤底成浓郁的奶白色。圆条状的面更有嚼劲,也十分滑溜。葱花更是整碗面的点睛之笔,解腻去膻。各种香料也紧密配合,呈现出一碗味道与颜色都十分浓郁的郏县饸饹面。
面店的操作台经常摆上满满一盆秘制辣酱,每一碗放一点,生意好的店家一天能用上好几盆。 辣酱颜色鲜红、色泽诱人、香而不辣。将面、葱花、调料、肉片依次加入碗中,再淋上满满一勺羊骨汤,香味一下子被激发。操作简单,味道却格外浓郁诱人。
此外,河南洛阳,还有一种“面如其名”的糊涂面。玉米或小米熬制成糊糊状,就是这里边的精华“糊涂”。糊涂面的做法并不固定,只要有配料就能往里加。 各种杂面、红薯面、绿豆面等等都可以做成面条放入其中。由于粗粮面耐煮,不易粘连或煮烂,因此糊涂面条煮的时间越久,味道越香。 粉条、黄豆、豇豆、胡萝卜、韭菜、芝麻叶、水菠菜、榆钱…… 根据时令可以加入各种各样的菜色,每一种都别有一番滋味。 再搭配上油炸花生米,淋上芝麻酱,香气直击心灵。
黏糊糊的面条一锅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已经很少见到了。在粮食短缺的年代,这样一碗面是十分奢侈的存在。 后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黏糊糊的面条一锅烩的场面越来越少见。不过,随着健康饮食生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粗粮重新获得了关注。 糊涂面条的复兴,未来可期。
每当高铁经过的地方变成了一望无际的麦田,河南人就知道,要到家了。 伴随着一声“老家河南欢迎您”,踏上这片肥沃的土地。 无论走了多远,无论成就多高,不管在哪里,都忘不了河南这碗面的味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