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短剧拍摄困难的体现 技术层面问题 画面质量不佳:AI 短剧由于是文生图 - 图生视频,人物主体很难保持一模一样,说话对口型也常穿帮,画面中的环境和其他主体也经常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很多观众调侃 AI 短剧演员不会塌房、但会面瘫,还有人将镜头不流畅、节奏奇怪的作品评价为“PPT 式短剧”。 功能更新迭代快:AI 功能更新迭代的频率太快,很多时候,AI 短剧刚做完,新功能就出现了,甚至作品还没出来就有了新功能,这意味着作品还未上线就已过时。像宋方用的小团队把所有时间都花在了学习新技术上,到现在都没能有一部成品短剧问世。 难以实现复杂脑洞:AI 工具是人基于现实逻辑去训练的,一些复杂的脑洞通常很难被 AI 工具所理解,也就无从实现。目前的 AI 技术可以制作一个精良的两三分钟 AI 短片,但想要制作一个总时长 100 分钟、有故事线的短剧还达不到标准。 创作层面问题 很多 AI 短剧只是为了使用 AI 技术才去进行创作,并在创作过程中不断舍弃、放低预期,称不上是真正意义的短剧。比如周鑫团队为做出一部职场奇幻 AI 短剧,投入大量人力、精力和资金,购买了市面上几乎所有 AI 工具的会员,但往往要抽二三十次才有一个勉强过关的镜头,且作品充满 bug,更像是一个配音秀。
行业现状与未来展望 目前行业内几乎每家公司都在尝试 AI 短剧,唯恐脚步慢了落于人后。2025 年下半年,将迎来 AI 短剧的井喷,但在热闹之下,更多的是质量不佳的作品和难以实现盈利的困境。从业者们认为,如果 AI 技术在一年内有突飞猛进的变化,AI 与短剧也许能碰撞出更多可能,但提前布局需要大量资金、人才和试错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