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7801728 |
2025-10-19 22:17 |
经过半个世纪后的小学同学聚会,会是什么样?记者就曾经有过这样一次难忘的经历。那是2014年5月25日,我和小学同学们与曾经担任过我们班主任的陆玲玲与周万瑜两位老师,在北京龙潭湖公园,亲身感受并度过了一段与半个世纪多未曾谋面的众多小学同学们快乐相逢,激动人心,终身难忘的美好时光。
 龙潭湖公园门首(摄影:冯赣勇) 同学聚会之所以选在北京龙潭湖公园,这里曾是我当时所在的北京第一兴隆街小学的同学们时常光顾的地方,这里拥有大家太多的美好回忆。如今的龙潭湖公园已经归属于东城区了,而半个世纪前它一直在南城崇文区的公园里赫赫有名。
 龙潭湖景色(摄影:冯赣勇) 五十多年过去了,同学们纷纷带着自己心底中的那些感慨和回味,来到这里与当年的陆玲玲、周万瑜两位陪伴大家六年学业的师长重逢相聚,那种激动、兴奋和奇怪的说不出来的感觉,令每位同学都怦怦心动。在龙潭公园的西北大门前,大家留下了一张大合影后步入园中。
 小学同学大合影(摄影:路人) 对于北京龙潭湖公园的过去和今天,真不是一句两句话能说清的。然而这座公园却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这里原为明代修建外城后留下的一片窑坑。西部为龙须沟污水排泄处。上世纪的1952年整修成东、中、西3个人工湖,因与龙须沟成首尾之势。梁思成起名为龙潭湖。1984年后东湖建为龙潭湖公园,中湖为北京游乐园,西湖为龙潭西湖公园,三座公园总面积1,758亩,其中水面596亩。
 走进龙潭湖公园(摄影:冯赣勇) 走进公园,眼前的景象和童年时的回忆不敢说完全对不上,但起码是焕然一新的感觉,如今这里是老百姓的乐园,从在此进行各种游戏、娱乐的儿童,到休闲下棋、跳舞、唱戏、唱歌的成年人,每个在这里活动的人们都洋溢着欢欣的喜悦。
 老百姓的乐园(摄影:冯赣勇) 如今的龙潭湖公园有30万平方米的水面,3700米蜿蜒曲折的湖岸,由天然石和规则石断面砌成。湖中山岛相映,于整齐中见天然情趣。沿岸林木葱葱、绿草茵茵、湖中碧水粼粼,临湖小路,卵石浅滩,台阶护坡,变化无穷,使湖岸时而平滑直立,棱角分明,时而山石层叠,令人心旷神怡。
 龙潭飞瀑(摄影:冯赣勇) 湖中石拱桥、双亭桥和龙潭瀑布把湖分成四个小岛、四个半岛、三个浅滩、一个峡谷、六块桥头绿地。人们在湖中荡舟,可以观赏湖光景色、亭台殿阁。
 龙潭湖公园一角(摄影:冯赣勇) 龙潭景区由14座山峰组成,层峦叠嶂,瀑布从高14.5米、宽3米的山石上直泻而下;龙字石林景区由自然山石堆砌而成,石碑林立。这里汇集了甲骨文、秦篆、金文,汉、晋、北魏、唐、宋、元、明、清及现代著名书法家和名人题的“龙”字,还有中国龙形的演变,共有龙字229个;荷塘花屿景区7、8月荷花满池,亭亭玉立,摇曳于涟漪荡漾的清波碧浪之上。
 龙潭湖东码头(摄影:冯赣勇) 龙门景区是公园入水口,“龙门”石壁上伸出一对汉白玉雕龙头,龙头喷水汇入轩前奇石环抱的龙池;万柳堂景区中既有腾空翻飞的威龙,又有精雕细琢的九龙解析,集文化与园林于一身。整个景区以龙为主题,形成了龙吟阁景区、龙潭景区、龙字石林景区、龙门景区和莲塘花屿景区等五处景区。
 绿树成荫(摄影:冯赣勇) 这里不仅有各种与龙有关的建筑,而且种植的树木花草,也都巧取龙趣。龙柏、龙须柳、龙爪槐,给人以龙的联想。漫步其间,游人好像在龙的世界里前行,无时无刻不感受到龙的冲击,那种震撼是其他的景点所不能相提并论的。
 龙潭湖公园龙亭(摄影:冯赣勇) 既然龙潭湖和一个“龙”字有如此的渊源,我们的欢乐聚会自然就选在了龙潭湖的龙亭。同学们与老师落座之后,大家的话匣子像开闸的洪水此起彼伏地倾泻出来。那种几十年未见,从开始生疏、回忆、感觉到熟悉的逐渐转变的过程是那样的令人心动。
 男生与两位老师留影(摄影:罗兰舠) 特别令同学激动的是因远在西安陕西省委党校的韩勤同学不能前来聚会,竟在聚会的前一天寄来了一大箱子的土特产,里面几十种的特色食品可以说将陕西风味一网打尽。在同学看来,这不仅仅是一些吃的东西,确切的说,这是一颗火热的同学之情爱心的奉献。
 与两位老师留影(摄影:张长生) 但更没想到的是,如今一个个都已相继两鬓白发或已步入老态的同学们,一谈起童年中发生在每个人身上的那些事情却记忆犹新,甚至有了一种返老孩童的灵动突然降临在每个人的身上,那种感觉真的好奇怪和令人愉悦。
 女生与陆老师留影(摄影:张长生) 而记者却想起几十年前在龙潭湖畔跳伞的经历,那时学生的课外活动较多,记者当年曾经在北京北海公园科技馆学习过车工,而在北京龙潭湖畔跳伞塔学习跳伞,却是国防体育的项目。记得那时每逢活动时间,一下课就向龙潭湖这边奔。
 滑旱冰的快乐(摄影:冯赣勇) 到了跳伞活动时间,同学列队于30米高的伞塔下,教练先喊:“为了祖国!”大家马上齐声回复:“锻炼!锻炼!”那种铿锵有力的喊声至今回想起来都很激动。起初学习牵引,学员穿好伞衣被升降机吊到塔顶再慢慢放下来。
 龙潭湖畔跳伞塔(资料) 这个动作熟悉后就开始进行脱钩,学员被升到塔顶后,在教练“脱钩”的命令下,一拉伞绳,那种从伞塔上往下飞的感觉真有点飘飘欲仙的味道……同学们开心地说着过去的那些有滋有味的事情,兴奋喜悦的表情溢于言表,一起回味,曾在北京兴隆街第一小学度过的那些难忘的童年时光。
 龙潭湖龙脊桥(摄影:冯赣勇) 既然是在龙潭湖聚会,势必也得说点关于龙潭湖的历史文化。由于园内及附近有著名的民族英雄袁崇焕庙,夕照寺(古柏堂)、金代法塔、清代柳塘等古迹,以及滨香园,茗香水榭等新建的景点。所有这些都注定了龙潭湖公园有着不同凡响的过去和今天。
 龙潭湖双星桥(摄影:冯赣勇) 像袁崇焕,本是明末一位精忠报国的名将,但却因受奸人的诬陷,竟被崇祯皇帝信以为真,将袁崇焕逮捕下狱。崇祯三年(1630年),袁崇焕被磔刑处死于西市,也就是凌迟处死,西市就是今天的菜市口。
 湖光水秀(摄影:冯赣勇) 据说当年袁崇焕行刑当日不仅无人哭送,而且遭到痛骂。磔刑照例应剐三干六百刀,而袁崇焕所受不止此数。百姓视其为“卖国贼”,争相掏钱买其肉而食之,以解心头之恨。据《明季北略》载“将银一钱买肉一块,如手指大,啖之,食时必骂一声,须臾,崇焕肉悉卖尽。”如此惨烈的情景,现在读来还让人不寒而栗。
 龙潭湖玉龙桥(摄影:冯赣勇) 1952年,根据毛泽 东主席的批示,袁崇焕祠墓得到保留,同年进行了修复。现在袁崇焕祠存有祠堂5间,在祠内壁间嵌有石刻,祠后为墓园,立有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吴荣光撰写的“有明袁大将军墓”碑。
 姹紫嫣红(摄影:冯赣勇) 此外,在龙潭湖公园内还有袁督师庙3间,是清末由张伯祯等人出资修建。庙坐西向东,面阔3间,建在高约1米的台基上。庙堂3间各自分隔,中门上有石门额,上书“袁督师庙”,门两旁有石刻对联为:“其身世系中夏存亡千秋享庙死重泰山当时乃蒙大难;闻鼙鼓思东辽将帅一夫当关隐苦敌国何处更得先生。”庙内明间正壁上镶嵌袁崇焕石刻像。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曾经前往袁督师庙拜谒,康有为感念袁崇焕的一片赤胆忠心,亲自撰写了祭文和门联。现在在袁督师庙内壁上还有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石刻。
 孩子们水上游乐(摄影:冯赣勇) 如今,最为北京人津津乐道的就是每逢春节期间的众多庙会中龙潭庙会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每逢庙会到来,北京市民们在此感受民俗文化,体验市井风情,共渡新春佳节。如今算起来,估计龙潭庙会从开办至今,起码都已经超过30届了。
 龙潭湖水榭(摄影:冯赣勇) 短短的三个多小时的聚会,在龙潭湖公园中不知不觉的就过去了,大家纷纷为半个世纪后的此次龙潭同学聚会而乐此不疲,有位同学说得好:我觉得在不远的将来,当同学们有意无意地回味其今天的难忘时光,必定还会令大家激动不已……(图文:冯赣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