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山东半岛南端的青岛,三面环海、风光秀丽、气候宜人,是一座独具特色的海滨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为青岛遗留下大量名胜古迹,除了栈桥、八大关等著名旅游景点,青岛还拥有多座在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寺观庙宇,法海寺就是其中一座。
![](https://p5.itc.cn/q_70/images03/20221124/31e819c02e7d420bb52b550ca160e874.jpeg)
法海寺,坐落在青岛市城阳区夏庄街道,属于佛教临济派的寺院。整座寺院占地12亩,分为前后两院,殿宇屋舍近五十余间。其中前院的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殿以及后院的三圣殿、藏经楼、送子观音殿等殿宇均为砖木结构的单檐歇山式建筑,庄严肃穆,古色古香。
![](https://p9.itc.cn/q_70/images03/20221124/145b030e5e984b86bf0c9bf206a241bd.jpeg)
据法海寺内一座元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所立的《重修法海寺碑》记载:法海寺由魏武皇帝创建于北魏时期,是青岛地区最古老的一座寺院,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值得一提的是,法海寺的寺名并非来自拆散了白娘子和许仙的法海和尚,而是为了纪念该寺的第一代方丈法海大师。
![](https://p0.itc.cn/q_70/images03/20221124/f009bdd464884b8699be9efac88aa913.jpeg)
1700多年以来,法海寺的香火一直都很兴旺,几乎每朝每代都对其进行过修葺。在最鼎盛时期,寺院规模宏大,甚至有“骑马关门”的说法。即僧人将所有院门都关上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只有骑着马才能将所有的院门一一关闭。
![](https://p0.itc.cn/q_70/images03/20221124/25a390b5d9f844be9a8172d3233cba06.jpeg)
然而在上世纪60年代,因为住持离开寺庙,法海寺的香火也中断了。2009年5月份,青岛市佛教协会对这座千年古刹进行了重修,现在修缮一新的法海寺占地只有12亩,虽然没有往日的宏伟壮观,香火却依然旺盛,尤其是每年正月十五、十六和四月初八的庙会期间,更是人山人海。
![](https://p5.itc.cn/q_70/images03/20221124/22ec157bcdb64802be0e2b9b6c2e6a5d.jpeg)
银杏树,又被称为“中国的菩提树”,在国内很多古刹名寺中都会看到它们的身影。在青岛法海寺,也有三棵树龄在千年以上的银杏树,其中两棵种植在大雄宝殿前,还有一棵种植在寺院的山门前。它们承载着千年的岁月,静静伫立在这片土地上,无声地诉说着岁月。
![](https://p0.itc.cn/q_70/images03/20221124/212739a84a27428b8682162c951d6c17.jpeg)
据《青岛市古树名木志》记载,法海寺最初栽种了四棵银杏树,为两雌两雄。民国时期,由于部队在寺院山门前的一棵银杏树旁拴马,结果树被马啃咬导致枯死,只剩下了现在的三棵银杏树。据说法海寺的银杏树祈福很灵验,树上密密麻麻系满了许愿的红丝带。
![](https://p6.itc.cn/q_70/images03/20221124/f35921c13216464a89a9f06c63a84aed.jpeg)
经考证,法海寺最古老的一棵银杏树,高达31米,至今仍枝繁叶茂。据说该树的树龄长达1600年,超过了始建于隋代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的即墨古城,因此民间自古有“先有法海寺的白果树,后有即墨城”之说,而法海寺也深受青岛人民的喜爱,被誉为“青岛之根”。
![](https://p2.itc.cn/q_70/images03/20221124/6d3cbb8f985741bd8bae794385dde182.jpeg)
在法海寺的银杏树下,至今仍遗留着一座与寺院同龄的石像。它长约一米半,宽约一米,看上去像一尊石龟。
![](https://p8.itc.cn/q_70/images03/20221124/ae272758853c4b6592b6672b292135e0.jpeg)
据考证,这座石像雕刻的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兽——赑屃,有着长寿和吉祥的寓意。很多游客来到法海寺都会摸一摸这座“老赑屃”,希望能够带来好运气。
![](https://p3.itc.cn/q_70/images03/20221124/fca44109f6994974a970f09763f14efb.jpeg)
每年11月中旬,法海寺内的银杏树开始逐渐“换装”,叶片由翠绿逐渐变成金黄,仿佛一片黄色的云彩,为古寺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