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1627269
-
- 注册时间2012-09-03
- 最后登录2025-01-25
- 在线时间33837小时
-
- 发帖293959
- 搜Ta的帖子
- 精华2
- 金币47115
- 道行39038
- 原创108
- 奖券30
- 斑龄0
- 道券30
- 获奖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UID: 1627269
- 发帖
- 293959
- 金币
- 47115
- 道行
- 39038
- 原创
- 108
- 奖券
- 30
- 斑龄
- 0
- 道券
- 30
- 获奖
- 0
- 座驾
-
- 设备
-
- 摄影级
-
在线时间: 33837(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9-03
最后登录: 2025-01-25
|
“曼德拉效应”是指“大众对历史的集体记忆与史实不符的现象”。当“打抽丰”出现“曼德拉效应”在《红楼梦》中体现时,是非常有意思的事。经常提到刘姥姥两进荣国府来贾家“打抽丰”,每次都要被很多读者指正是“打秋风”,不是“打抽丰”。其实,仔细看曹雪芹的原文,就是“打抽丰”。(第三十九回)平儿答应着,一径出了园门,来至家内,只见凤姐儿不在房里。忽见上回来打抽丰的那刘姥姥和板儿又来了,坐在那边屋里,还有张材家的周瑞家的陪着,又有两三个丫头在地下倒口袋里的枣子倭瓜并些野菜。”
明明“打抽丰”,却总被人提醒是“打秋风”,是非常奇妙的经历。❈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其实“打抽丰”和“打秋风”都不错,意思也都是指穷人在秋收后来到富人家中祈求帮助“分利”的举动。区别在于,“打抽丰”是原意,“打秋风”算是民间俚语,是“打抽丰”的演变。打抽丰,根据词条释义直通“打秋风”。明代江盈科在《雪涛谐史》写道:一士人好打抽丰。其所厚友人,巡案某处,逆其必来。阴属所司将银二百两,造杽一副,练绳一条,用药煮之如铁。其人至,求见,辄怒曰:“我巡案衙门是打抽丰的?可取杽、练来,解回原籍。”后来《醒世恒言》和《红楼梦》也作“打抽丰”。到了近代沈从文在《湘西·沅陵的人》依旧是:“虽上下船只极多,这小东西知道向什么船可发利市、什么船不打抽丰。”可见“打抽丰”是文章书面语,“打秋风”多作为民间俚语使用。1916年《盐山新志》记载:“《七修类稿》:米芾札中有‘抽丰’字,即世之‘秋风’之义。”明代汤显祖《牡丹亭·诀谒》第六出:“怎生叫做一棍?混名打秋风呢!”也作“秋丰”。打抽丰、打秋丰、打秋风,是一个意思。只是用法略有区别。书面语更多用打抽丰,民间俚语更多用打秋风。读书人会混淆“打抽丰”和“打秋风”,大体源于两点:一,是思维形成的惯例,如今多为“打秋风”说法少见“打抽丰”,更少见“打抽丰”的人和事。二,对“打抽丰”的真正来历和用意不熟悉,简化了词的本意。追根溯源,“打抽丰”和“打秋丰”是一个意思,而“打秋风”是讹变。从字面看,“打秋丰”的直接意思是说秋天丰收了,穷人来到富人家中求“分润”帮助。“分”别人的丰收。“打抽丰”意思差不多,“抽”取别人的丰收而自肥,算是空手套白狼,仗着自己穷而管富人白要。“打秋风”并不算严谨,只突出“秋”意,反而淡化秋天穷人去富人家中求帮助,白要钱粮的意思。不管如何,三个词可以混用,且都有一个主要时间点,就是秋天收完庄稼之后。刘姥姥两次来到荣国府的时间都是秋天,她自己也说:“家里都问好。早要来请姑奶奶的安看姑娘来的,因为庄家忙。好容易今年多打了两石粮食,瓜果菜蔬也丰盛。这是头一起摘下来的,并没敢卖呢,留的尖儿孝敬姑奶奶姑娘·们尝尝。”她的这个话不尽不实。有过农村生活经验的都知道农历六月末七月初,不但不算忙,地里的瓜果菜蔬也最是新鲜丰富。等到中秋节后,除了南瓜、白菜、萝卜以外,其他的菜已经凋敝不得用了。那会儿的情况,游览大观园时贾宝玉吐槽“破荷叶子恼人”要拔了去就是佐证,哪里还谈什么“头一起摘下来的”。刘姥姥真要感恩,一夏天地里的产出更适合送新鲜。她那时候不来,专门赶在中秋节秋收以后来贾府,根据当时的民间习俗,就是再来“打抽丰”的时间点。如果说“一进荣国府”,因王狗儿家里财政出了问题,没有钱准备“冬事”过年,来贾府求帮助还情有可原。但“二进荣国府”又赶在“打抽丰”的时间,嘴里说着“孝敬姑奶奶姑娘·们尝尝”,却还说“没敢卖呢”,又算螃蟹账,“这样螃蟹,今年就值五分一斤。十斤五钱,五五二两五,三五一十五,再搭上酒菜,一共倒有二十多两银子。阿弥陀佛!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家人过一年了。”都表明刘姥姥再来打抽丰的用心。其实六七十斤螃蟹不到五两银子,其他小菜、酒水加一起也不超过十两银子足够,才是宝钗帮助史湘云的意思,哪里就出来个二十多两银子?刘姥姥言外之意提醒贾府众人,她还想要二十两银子回家,就是“打抽丰”要“嗟来之食”。如果细看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尽管羞口难开“臊眉耷眼”,形象却并不“小丑”。二进荣国府时,却被贾府捉弄取笑的一如小丑“女篾片”,作者下笔也不再留情,就源于第一次来是救急,第二次来假借报恩实为要钱,就过分不知足了。曹雪芹将刘姥姥的前后形象对比描写,是对习惯伸手要钱的德行不以为然。嗟来之食者,德行如泥,烂泥扶不上墙。王狗儿家有房子有地小生意,并不穷。只是好吃懒做没有存款。真要努力根本不用低三下四接二连三来贾府打抽丰。妙玉、林黛玉、薛宝钗和贾宝玉嫌弃刘姥姥,也不是因为她的穷和老,而是她“打抽丰”的德行有亏。当然,仗义每多屠狗辈,刘姥姥习惯打抽丰固然是不好,但她在贾家抄家后逆势而上,像醉金刚倪二帮助贾芸一样,仗义收养巧姐,其知恩图报的德,足以掩盖打抽丰的不德。如此反转才是曹雪芹真正大手笔的讽刺。刘姥姥终究是那个瑕不掩瑜的“侠者”。但还是那句话,不能因为刘姥姥知恩图报,就对她二进荣国府打抽丰的目的视如不见,甚至支持。不多赘述了。✍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