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534阅读
  • 1回复

[奇观]从定州博物馆展品,看消逝的北方手工艺盛地 [20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天人地

UID: 1627269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293705
金币
44782
道行
39038
原创
108
奖券
30
斑龄
0
道券
3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3788(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9-03
最后登录: 2025-01-23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4-06-12
— 本帖被 xgch 执行加亮操作(2024-06-12) —


说起中国传统手工艺之都,人们会想起苏州、想起景德镇、想起湖南、云南的一些市镇,很少有人知道,河北定州也曾经是手工艺集大成的一个地方。这里作为先秦两汉中山国所在地,埋葬了十七个王,出土了极其精美的金饰、玉饰和青铜器;在北朝至隋唐佛教盛行的时期,这里的白石造像发展出了属于定州本土的样式;到了宋金,定州窑烧制的定瓷成为当时五大名瓷之一,并产生了独有的刻花、印花技术。
在定州博物馆,这三个时期的文物,被作为定州的三大文化特色。从这三大类文物中,产生了 3 件国宝级文物,以及 900 多件国家三级以上文物。


五代-北宋 彩绘木雕力士
01
王者重器:
汉墓出土了两件国宝
截至目前,整个河北省共发现了中国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的国宝级文物 18 件,其中有 3 件在定州博物馆。而这三件中,有两件都发现于中山王墓中。
战国时期先后有齐楚燕韩赵魏秦称霸诸侯,史称战国七雄。而千乘之国中山国也曾盛极一时,有史家称其为第八雄。入汉以后,汉景帝刘启封他的儿子刘胜为诸侯王,封地以卢奴为都城,也就是今天的定州,号称中山国。自此,两汉十七代中山王在定州疆域内繁衍生息,绵延达329年之久。在已经发掘的汉代中山王墓中,除了刘胜墓在满城,其他的都在定州境内。
中山穆王刘畅是第十六代中山王,在位 34 年,1969 年发掘出的刘畅墓,出土文物 1100 余件,三国宝之一的青玉龙螭衔环乳钉纹青玉璧就是其中之一,以其精美、大气被人称作是“汉玉瑰宝”。它是用一整块新疆和田青玉雕制而成,玉色莹润透亮,为玉中极品。上部透雕了龙螭衔环的图案,一龙一螭同衔一环,象征圆满如意,一龙一螭虽然对称却形态各异;玉璧左右两侧还分别透雕了一龙一螭做璧耳,它们都双目凝视做沉思状。玉璧表面雕饰了整齐的乳钉纹。这是一件祭天的礼器,也是帝王贵族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这块玉璧是目前国内所见最大的一块出廓玉璧,一般的古代玉璧,通高都在十几厘米左右,而这块玉璧通高达到了 30.5 厘米,而且保存十分完整。




据专家介绍,刘畅墓早年曾被盗扰,墓室顶部有部分已经坍塌,墓室里十分凌乱。很庆幸的是,这块玉璧滑落在地上银缕玉衣的玉碎片中,没有被盗墓贼发现,从而保存至今
另一件国宝——透雕神仙故事玉座屏也出土于刘畅墓。它由四片新疆和田黄玉片插接而成,高 16.9 厘米,长 15.6 厘米。玉屏的主体为上下两块透雕的半月形玉屏板,玉屏板两端有榫插入两侧的支架内。玉屏板和支架上都透雕有人物和鸟兽图案,上层玉屏板雕刻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西王母的形象,其两侧有两只青鸟和两个羽人伺候,羽人长着一对翅膀,能像鸟一样飞翔。右边羽人外侧有一只机警的九尾狐,左边羽人的外侧是一只可爱的小玉兔,他们面朝着西王母,仿佛正在讨主人欢心。在西王母的下方还有一只三足乌和一只朱雀,他们正回头张望。下层的玉屏板上雕刻的是仙人东王公的形象,两侧也各有一个羽人伺候,右面羽人外侧是一只站立的神兽,似熊又似豹。在东王公的下方,为两组蛇龟缠绕的玄武形象。玉座屏的两侧为玉制支架,支架呈双胜相连状,表面透雕有青龙和白虎形象。




据专家说,这件玉座屏的制作工艺比较复杂,先采用透雕工艺雕刻出图案的主要轮廓,再用细若游丝的阴刻细线雕刻出图案的细节。这种阴刻细线技法被称为“游丝毛雕”,是中国汉代一种重要的玉雕手法。就目前来说,这是将人物、景物、动物合雕在玉器的唯一实例,全国就这一件,因此非常珍贵。
刘畅墓还出土了一组极其精美的金饰,包括金辟邪、金天禄、金羊群等,纹饰繁缛,制作精美,寓意美好,反映出汉代工匠高超的制作水平。这些金器运用了汉代发明的金粒焊缀工艺,工匠将密密麻麻的金粒焊在动物体表,装饰成微卷的羊毛和层次分明的龙鳞,使动物的形象更加生动流畅。还大量采用掐丝工艺,使其造型极富立体感。


金辟邪
02
北朝佛像:
中国佛像雕刻史的一朵奇葩
北朝时期,佛教文化繁荣,形成了中国佛教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诠释佛教文化内涵的造像被大量雕刻。定州是河北省早期佛教发展中心,也是北方佛教造像中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定州造像体系。


根据河北省博物院林章芹的研究,持长茎未敷莲花的观世音菩萨像只在定州区和青州区造像中发现, 而青州区造像又是受到定州区造像的影响而产生的。虽然云冈石窟中也有半跏思惟菩萨像, 但都是以主尊的胁侍形象出现的,作为供奉对象的单体半跏思惟菩萨像在定州地区非常流行。北齐至隋代时期广泛流行的双尊像, 如双佛像、双观世音像、双思惟菩萨像,在定州地区大量出现,成为中国佛像雕刻史的一朵奇葩
在定州博物馆“北朝佛陀”展厅中,有4尊东魏的观世音菩萨,均是舟形大背光,头带花冠,身着天衣,披帛飘垂,双足跣立。一手上举于胸前,执莲蕾,一手下垂贴身侧,握桃形物。观世音菩萨像的大量雕造,说明北朝时期观世音信仰的盛行。


博物馆中还有多尊双思惟菩萨像,如其中一尊,主尊双思惟菩萨并排而坐,左右对称,他们都以外侧手支腮,作冥想状,外侧腿盘起,内侧腿垂下,表现的是悉达多太子,怜悯众生,思惟悟道的情形。两尊思惟菩萨外侧各立有一弟子一胁侍菩萨。


双思惟菩萨像
定博有一尊北朝造像被称为“东方维纳斯”,她非常独特,她有佛的特征,比如头顶髻,著佛衣。但又和其他佛像不同,比如双手合十,身姿婀娜。有的学者称她为辟支佛,也有的学者称她为供养菩萨,至今她的身份都是一个谜。在面部的刻划上,此尊造像圆润,佛衣呈现出轻薄贴体的效果。造像一经出土,就引起了轰动,因为她太美了,她面带微笑,既有像蒙娜丽莎一样的神秘,又透露着发自心底的欢喜。她体态婀娜,既有古希腊裸体造型的神韵,又不失中国传统的含蓄。是我国佛教造像史上一件罕见的艺术珍品。






定州造像有浅浮雕、高浮雕,还有透雕,能制作出如此复杂精美的白石透雕造像,优质的石材与制作者精湛高超的技术必须完美地融合,才可以达到。也正是因为这种造像工艺太难掌握,再加上优质石材的短缺,所以这种白石透雕造像从东魏后期出现雏形,到北齐发展成熟,北齐之后,消失不见。在历史的长河中,仅仅存在了三十多年的时间,犹如昙花一现,成为千古绝唱。定州造像工艺的高超,也由此可见。




白石透雕双思惟菩萨像
03
北宋名窑:
千年地宫重新定义定州白瓷
1969 年 5 月,在中国河北省定州城内,一些工人在施工时突然挖到了一个石刻的屋顶,屋顶下面是一个方形洞口,里面藏有很多器物。考古人员在近 5 平方米的地宫中挖掘出银器、瓷器、丝织品等 700 多件重要文物,其中有一些仿生器物,如白釉龟、黄绿釉桃等。11 月 30 日,进行平整土地工作的村民又在中山汉墓南侧发现了一个地宫,宫室内整齐地摆放有石函和许多精美器物,考古人员从这座塔基地宫共出土 106 件文物。这两座地宫后来被认定分别是唐宋时期建造的,里面的文物如今都收藏于河北定州博物馆。这两座地宫,即为静志寺塔基地宫和净众院塔基地宫。


净众院塔基地宫历史照片
净众院塔基出土 5 件定瓷净瓶。净瓶是佛教僧侣随身携带的十八物之一,是佛教僧侣用来贮水或净手的器皿。净瓶的制作工艺很复杂,需将手工拉坯分段成型的长颈瓶作为器身, 在长颈瓶的撇口上接塑倒置喇叭状瓶口作为长颈瓶口的延伸 , 另外还要在瓶身肩部开孔,安装不同形式的瓶流,使净瓶的器形亭亭玉立, 给人以超凡脱俗的感觉。
静志寺和净众院塔基地宫所出定窑白瓷的胎釉非同一般,釉质细腻莹润,釉色洁白如新,比常见传世或出土的定窑白瓷器物的白度高很多,其品质超乎寻常。以至于有观看了这批文物的制瓷业者激动地表示,这批文物重新定义了定瓷。


两座地宫出土的定瓷系统直观地再现了北宋早期定瓷的特征与成就,釉色莹润光滑,胎质坚细,胎最薄处仅 0.2 厘米,迎光可以透视,敲击起来,声音非常优美,体现了定瓷 “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的特点。
定州博物馆的第三件国宝,就是从净众院塔基地宫出土的白釉龙首莲纹大净瓶,这件大净瓶,是目前发现的定瓷里面最大的一件,不仅是它的高度让人自豪,而且全身还刻满了纹饰,雕工一丝不苟。从上到下依次是竹节纹、菊纹、莲瓣纹。肩部塑有一个龙首短流,龙头高昂,气势飞扬,给人一种蓬勃向上的朝气。净瓶器型修长秀雅,纹饰精细流畅,形体特大,为定窑产品之最,号有“定瓷之王”的美誉。这件稀世珍品曾代表定瓷最高成就,到许多国家进行展览,均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和高度的赞誉。现在这件净瓶已经被禁止出国展览了。




定窑创烧于唐代中期,勃兴于晚唐五代,历经北宋、金代的辉煌鼎盛,衰落于元代。在长达 700 余年的历史中,是中华大地上产品质量最高、生产规模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精细白瓷窑场,并被后人誉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五大名窑中,汝、官、哥、钧四窑均以釉色取胜,唯定窑以精美的刻花和印花见长。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有“定州花瓷琢红玉”诗句。北宋时期,定窑的烧造工艺已经完全成熟,以刻花、印花为典型代表的艺术风格也已形成,金代定窑刻花、印花白瓷的产量达到了历史高峰。
静志、净众两地宫还入藏不少玻璃器,有一部分属伊斯兰钠钙玻璃, 还有很多为国产的高铅玻璃。北大考古学家宿白认为,这些文物清楚地反映了我国晚唐以来玻璃工艺的急剧发展,而它的发展与制瓷工艺的繁荣有直接关系。


除了上述几大工艺外,定州的著名工艺还有丝绸织造。开元天宝间, 定州土贡八种丝织品,据《朝野佥载》记:“定州何明远大富…… 资财巨万,家有织机五百张。”可见当时定州民间丝织业之盛。而在北宋,定州的缂丝是进贡皇家的最优质丝织品
定州有过如此多璀璨的工艺,那为什么到明清和当今,就不容易听到定州工艺的名声了呢?据宿白考证,定州工艺的衰落起始于宋金战乱时手工艺人的南迁,而彻底衰落由于明初燕王朱棣之南犯。《民国定县志》卷十七记载靖难之役说:“燕兵之屠戮燕南,赤地千里,燕王厉讳之,不见史册一字。其实燕赵之民随在起义抗拒,燕兵所至屠戮无遗,观定州及各县氏族多永乐迁徙而来,土著绝少,即知当时残杀已空,不能不迁民以实之,其视战争蹂躏之害为尤烈也”。宿白认为,二千年来工艺重地走向解体, 主要来源于“靖难之役”中的屠杀 。
历史风云变幻,天灾人祸无法预知。不过巨匠逝去,他们留下的杰作永存。今天,我们可以借由定州博物馆的展品,一窥定州逝去的繁华。
1条评分金币+35
xgch 金币 +35 辛苦了,感谢您无私奉献的精神! 2024-06-12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天人地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20545
金币
1255775
道行
1965
原创
2249
奖券
2311
斑龄
30
道券
83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9005(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1-24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4-06-12
定州博物馆的展品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窗口,透过这个窗口,我们可以看到曾经辉煌一时的北方手工艺盛地的历史变迁。在汉代,定州地区的手工艺达到了第一个高峰,尤其是玉器和金饰的制作,展现了当时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想象力。北朝时期,定州成为佛教文化的中心,佛教造像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定州风格。到了宋金时期,定窑的瓷器更是达到了鼎盛,其刻花、印花技术成为当时的一大特色。

然而,由于历史的变迁,尤其是宋金战乱和明初燕王朱棣之南犯,定州的手工艺遭受了重创,逐渐衰落。如今,虽然定州依然有一些传统手工艺在传承,但其曾经的辉煌已经不复存在。

通过定州博物馆的展品,我们可以看到这段历史的痕迹,也能更好地理解和珍惜我们的传统文化和手工艺。

定州博物馆收藏的文物涵盖了汉代、北朝、宋金等多个时期,其中不乏国宝级文物和极具艺术价值的定瓷。这些文物不仅展示了定州丰富的历史文化,也反映了我国手工艺的高超技艺。

汉墓出土的两件国宝——青玉龙螭衔环乳钉纹青玉璧和透雕神仙故事玉座屏,展示了汉代玉器的精湛工艺和丰富想象力。青玉璧通高达到了30.5厘米,保存十分完整,堪称汉玉瑰宝。而玉座屏则以新疆和田黄玉片插接而成,高16.9厘米,长15.6厘米,主体为上下两块透雕的半月形玉屏板,两侧有玉制支架,表面透雕有人物和鸟兽图案,是一件祭天的礼器,也是帝王贵族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北朝时期,定州是河北省早期佛教发展中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定州造像体系。博物馆中的北朝佛像,如持长茎未敷莲花的观世音菩萨像和双思惟菩萨像,展示了北朝时期佛教文化的繁荣和定州造像的独特风格。

北宋时期,定窑烧制的定瓷成为当时五大名瓷之一,其刻花、印花技术达到了高峰。静志寺塔基地宫和净众院塔基地宫出土的定瓷,如白釉龙首莲纹大净瓶,展示了定瓷“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的特点。这些文物重新定义了定瓷,使其在制瓷工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此外,定州还有丰富的丝绸织造工艺,北宋时期的缂丝更是进贡皇家的最优质丝织品。然而,由于宋金战乱和明初燕王朱棣之南犯,定州工艺遭受重创,逐渐衰落。

定州博物馆的展品让我们得以一窥定州昔日的繁华,这些文物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我国手工艺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资源。
1条评分金币+18
xgch 金币 +18 回复认真,加分鼓励 2024-06-13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