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与挑战
近期,AI工具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引起了广泛关注。特别是在标准化程度较高的诊疗场景中,AI展现出的稳定性和一致性被许多医学专家看好。然而,尽管AI在医疗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但其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和限制。
1. AI在医疗中的积极作用
高效解析病例:AI可以瞬间解析数万份病例特征,捕捉人类难以察觉的细节,从而高效地协助医生诊疗。例如,在影像诊断和心电图阅图等方面,AI的表现尤为出色。
辅助医生工作:当医生人手不足时,AI可以帮助医生完成采集病例等重复性工作,并提供诊疗思路,减少诊疗盲区。在基层,AI丰富的知识储备能够对医生形成有力补充。
多地医院引入AI:深圳、上海等地多家医院都接入了DeepSeek等AI工具,以提高诊疗效率和准确性。
2. AI在医疗中的局限性
数据质量决定算法精确度:当AI获取的仅是某地或某医院的病例数据时,就会产生很大的数据偏差,进而给出质量较差的诊疗方案。尤其当AI获得的数据本身不够真实或带有偏见时,就会导致算法偏见,让患者掉进算法陷阱当中。
缺乏情感交流:AI无法像真医生那样体察情感,对患者给予鼓励和安慰。真人医生贴心的话和温暖的手,AI不可能拥有,而这恰恰是医学这门人文科学最为宝贵之处。
中医诊疗的特殊性:在中医层面,AI若忽视中医的这些特点和患者的差异性,很可能导致诊疗极不恰当,甚至给出完全相反的结果。中医是一门经验性极强的学科,其望闻问切需要医患更加近距离接触,也更带有诊疗的温度。
3. 对AI应用的监管与限制
明确AI的辅助地位:多地医院在引进AI工具时,也都明确将其定位为医疗辅助工具,一些地方还禁止AI用于首诊、危重病人处置及侵入性治疗决策等。
建立动态评估机制:医疗机构需要建立对AI工具的动态评估机制,及时校准AI可能导致的偏差,避免过度使用和盲目相信AI等现象。
4. 患者的理性认知
破除对AI的迷思:患者需要破除对AI技术的迷思,建立对AI工具的理性认知。只有各方都能正确看待和使用AI工具,才能确保其合理运用于医疗,真正造福患者。
结语
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但其应用也需要谨慎和理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患者都需要共同努力,确保AI在医疗中的合理使用,真正造福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