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不就是肩膀后背有点疼,扛扛就过去了……”多少人有过这种想法?可就是这种“硬扛”,差点要了半条命!

最近,一男子出现肩背疼痛,硬扛三天,到医院时心肌已大面积坏死。医生提醒:很多心梗患者发作前会出现不典型疼痛,左肩、后背、牙床等部位“预警式疼痛”极易被误判。
背痛硬扛3天,心肌大面积坏死
据长江日报报道,6月30日樊先生(化名)睡觉时突发左侧肩背部剧烈疼痛,他误以为是肩周炎发作,也就并没有重视。硬扛3天后,他开始出现胸痛、喘气、无法平卧等症状,他才前往医院就诊,被诊断为急性前壁心梗合并心衰、休克。
接诊医生表示,樊先生发病已超过72小时,远超心梗救治的12小时黄金窗口期,心肌坏死范围大,并发症风险极高。医生马上为其手术并疏通血管,5天后樊先生转入普通病房。
如果患者能在发病的2小时内就医,预后会更好。时间就是心肌,延误治疗会导致不可逆损伤。一旦出现疑似症状,应立即拨打120,并在120分钟内到达医院,尽早疏通血管。
7种疼痛,是心脏在求救
事实上,很多人在心梗发生前的几天甚至几周内会经历一系列先兆症状。7种疼痛可能是心梗前兆,一定要及时就医。

1.
胸痛胸闷+大汗
胸部正中,或者在胸部中间偏左部位出现疼痛,范围至少一个巴掌大小。这种胸痛、胸闷像胸口放了块大石或用胶带缠了几圈,还常伴有莫名的恐惧、焦虑感。
2.
长时间恶心呕吐
心梗发作时,心肌缺血可能导致胃肠道功能异常,出现恶心和呕吐。这种恶心和呕吐通常会持续一段时间,不会因为进食或休息而缓解。有些人还可能会出现腹部不适或胃酸倒流的感觉。
3.
嗓子发紧难受
咽喉部烧灼痛,感觉喉部发紧,可能伴有胸闷、憋气、大汗症状。
4.
上肢和左肩痛
一般为左侧肩膀或者左侧手臂内侧出现钝痛,可能放射到小指和无名指。
5.
持续背部疼痛
有些心梗患者的疼痛会放射到后背,出现持续的后背疼痛。女性相比男性更多见。
6.
上腹部疼痛
感觉“胃痛”或上腹痛,服用护胃或者解痉药物无效,且疼痛与活动或劳力有关时,也应警惕急性心梗的可能。
7.
牙痛或下颌痛
少数情况下,心梗患者会出现牙痛、下颌痛,且伴随胸痛、肩膀痛、冒冷汗、濒死感等症状。这类牙痛与运动相关,患者处于静止状态时不痛,一运动就疼或疼痛不止。

心梗抢救有个黄金4分钟
严重的心梗很容易引起心跳骤停,心跳骤停后的4分钟是急救的黄金时间。
如果能在这段时间内及时抢救,病人的死亡风险可以迅速下降。否则,即使挽回生命,患者也会因为长时间脑部缺氧造成不可逆的脑损伤。
● 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
● 有条件者进行人工心肺复苏;
● 舌下含服1片硝酸甘油。
硝酸甘油是缓解胸痛最有效的药物,病变不严重时,含服一片后5分钟左右胸痛即可缓解。如果连服3片都不缓解,建议停止服用立刻就医。
如何预防心梗?
心肌梗死有很多诱因,平时做好健康管理就可以大大降低患病风险。
1. 定期体检
每年安排一次全方面的体检,如果发现问题及时就医,争取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
2. 生活作息规律
提倡早睡早起,如果做不到,晚睡晚起也可以。只要有足够且规律的睡眠时间,就可称为“作息规律”。

3. 坚持健康饮食
不要天天都是大鱼大肉,肠胃也需要休息,用清淡的小菜来给肠胃“减减压”。
4. 避免情绪激动
尤其是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不可情绪跌宕起伏,容易诱发疾病发生发展。
5. 每天都运动
锻炼心肺功能,舒畅心情,缓解压力。
6. 老年人排便不易过度用力
尤其是有高血压的老年人,在用力排便时,人体的腹内压增大,血压迅速上升,严重时血压可能是平时的两倍,心率也会加快,这些都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可能诱发心肌梗死。
7. 洗澡时要特别注意
不要在饥饿和饱餐时洗澡。水温最好与体温相当,水太热也不好;洗澡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容易缺氧。
心梗猝死已向年轻人发展,别等悲剧发生才追悔莫及!请转发告诉身边的朋友,关爱自己的健康!
科普专家Expert
杨人强二附院心血管内科 主任医师
擅长:胸痛、冠心病、老年瓣膜性心脏病、顽固性高血压等疑难杂症诊治,擅长复杂冠心病以及瓣膜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科主任,江西省胸痛中心质控中心主任,省部级人才,2012-2014教育部公派欧洲出国留学。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动脉粥样硬化学组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心血管健康医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心血管急救分会理事,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胸痛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疗复用管理分会委员,中国胸痛中心核查专家,全国介入培训基地冠脉介入培训导师,江西省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江西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秘书长。近年主持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课题7项。
徐莹莹二附院心血管内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省保健学会老年心血管病学分会委员,江西省保健学会高血压病学分会委员。江西省睡眠医学会委员,江西省研究型医院胸痛协会委员,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多次参加院内外会诊和疑难危重症抢救,熟练掌握心血管疾病介入诊断及冠心病介入诊治技术,参与多项国际国内多中心药物临床研究和国家自然基金。
编辑:杨君琴 编审:兰天
综合:健康时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来源正版图片库123RF、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