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5阅读
  • 2回复

[奇观]沈阳万象城37Lounge 3.0街区 - 街区公共性探索,将城市缝隙转化为社区客厅[36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82353
金币
385871
道行
2004
原创
2425
奖券
2935
斑龄
37
道券
1068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0809(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9-02
— 本帖被 huozm32831 执行加亮操作(2025-08-29) —

街区公共性的探索——将消极空间城市缝隙转化为社区客厅
01.
源起:以“积木”重构城市想象
“城市积木计划”是由策展人张红雷发起的多元共创平台。该计划以阿尔多·罗西的“漂浮剧院”为灵感,通过建筑与艺术融合的形式,用“积木”创造临时场域,重构城市想象,探索公共空间的无限潜能。

▲ 场地鸟瞰图 © 存在建筑
在沈阳万象城37Lounge 3.0街区设计中,共创团队以日常之力诠释近景之然。简至一墙,回至一径,长至一苔 —— 日常即大道,近景即天地,共同打造一座自由生长的“积木岛屿”。
空间不仅是物理容器,更是人与生活相遇的“存在之境”:通过“盒而不同”的积木语法,拼接、组合、拆解出灵动的“微生活城市岛屿”,以连续、围合、停顿、转折的节奏重塑街区形态,编织建筑、艺术与生活场景的多维叙事。

▲ 37 Lounge 街区 © 存在建筑
设计完成悄然隐退,自然光影流转,亲切的尺度让公共性回归,人们漫步、停留、小憩,在层叠的空间中赋予其意义。这是一场未完成的城市剧场,答案始终开放。如同本雅明所言,"城市的记忆存在于街角的偶然性中"。留驻于时间,留驻于每一次相遇的瞬间,让建筑、艺术与生活在此刻交织—它不仅是空间,更是流动的公共生活本身。
02.
微缩社区
37lounge街区项目位于沈阳万象城商业建筑群间的狭缝空间。设计将这个新置入的商业街区塑造为一个"微缩社区",各个店铺单元重构为有机整体。项目希望在有限用地内平衡商业效益与公共空间品质,最终将这个原本消极的城市缝隙转化为充满活力的社区客厅。

▲ 建筑轴测图 © 在上行建筑
文化沙龙、艺术表演、快闪市集等各类正式与非正式活动持续激发着场所活力,将建筑、艺术与生活场景无缝编织,构建一个多维度的公共空间缩影。建筑不仅是承载商业活动的容器,也成为了催化社会交往、培育社区文化的活性媒介。最终重塑并强化了原本利用率不高、缺乏活力的广场区域的场所感和归属感。
03.
城市积木 生活岛屿
面对周边建筑形态与材质的复杂性,设计采用"积木聚落"的平面策略,以9个简洁几何体量构成空间组团。这些既独立又互连的体量形成渗透性边界,实现内外景观与活动的交融。

▲ 公共节点轴测图 © 在上行建筑
规划引入"三个岛屿"作为空间锚点,整合体量群。中心主力店与半开放聚落形成复合结构,将传统线性商业街升级为多元体验的社区场所。这种群体组织方式重构了空间序列,创造出自由穿行与驻足互动的社区氛围。

▲ 广场 © 存在建筑

▲ 街道 © 存在建筑
04.
广场与街道
37 lounge街区在空间组团的基础上回应传统城市聚落,9个单体建筑相互错落、挤压、围合,通过扩张与收缩的变化,产生不同的空间形态——广场与街道。

▲ 广场 © 存在建筑

▲ 街道© 在上行建筑
广场与街道为建筑内的商业经营和周围发生的公共活动事件创造了潜力。广场自然地成为街区的中心聚集场所,用于精心组织或自由即兴的活动。小体量的建筑群与周围庞大的建筑物形成反差,通过对街道尺度的控制,营造出亲密感。同时,檐下的街道,有效地遮挡了雨水和猛烈的阳光,鼓励人群停留,也便创造出了更多的商业机会。

▲ 街道 © 存在建筑

▲ 聚落组团 © 存在建筑
05.
岛屿与小房子

▲ 建筑组团轴测图 © 在上行建筑
岛屿 1

▲ 岛屿 1 建筑轴测图 © 住住建筑

▲ 岛屿 1 © 存在建筑

▲ 岛屿 1 © 存在建筑

▲ 岛屿 1 © 存在建筑
岛屿 2

▲ 岛屿 2 © 在上行建筑

▲ 岛屿 2 © 存在建筑

▲ 岛屿 2 © 存在建筑

▲ 岛屿 2 © 存在建筑

▲ 岛屿 2 © 存在建筑

▲ 岛屿 2 © 存在建筑
岛屿 3

▲ 岛屿 3 建筑轴测图 © 住住设计

▲ 岛屿 3 © 存在建筑

▲ 岛屿 3 © 存在建筑

▲ 岛屿 3 © 存在建筑
06.
庆祝日常
我们希望在项目中根植一种日常性,给人们提供充足的公共空间,尺度宜人,允许人们漫无目的闲逛。街区中小店密布,可移动的街道家具、“未完成的设计”留给主理人自发使用。在这里人们可以在寻觅中获得强烈的发现感,形成动态的街区记忆。

▲广场中休憩的人们 © 存在建筑

▲ 37 Lounge 日常街景 © 存在建筑

▲ 37 Lounge 日常街景 © 存在建筑

▲ 37 Lounge 日常街景© 存在建筑
场地东侧原有的6棵树木被融合到设计中,通过设置景观亭子和休息节点,引导人们在树下停留、交谈。在一年中有三分之一的日子都需要供暖的沈阳,当阳光穿过树叶,树影摇曳,这份自然安逸的美好,是室内空间无法复制的。

▲ 37 Lounge 日常街景 © 存在建筑
07.
容纳生长
项目希望街区能随着时间,在与各方参与者的互动中逐渐生长,因此我们了回避传统“庆典式”或“主题化”的快闪模式。基于场地特性,构建具有高度适应性的建筑系统:
1)设计可灵活改造的局部形态;
2)制定标准化改造导则;
3)建立主理人自主更新机制;

▲ 品牌改造后的建筑立面 © 存在建筑

▲ 品牌改造后的建筑立面 © 存在建筑

▲ 街区主力店为背景的城市广场 © 存在建筑

▲品牌改造后的建筑立面 © 存在建筑

▲品牌改造后的建筑立面 © 存在建筑
这种自由框架的开发模式为商户提供了可持续的经营平台,使街区能够随着商业业态和文化活动的自然演替,有机生长。

▲ 首层平面图 © 在上行建筑
项目信息
项目类型:非标商业街
项目地点:沈阳万象城三期广场
项目设计时间:2025 年 3 月-5 月
建筑面积:2000 平方米
项目业主:沈阳万象城
业主团队:沈阳万象城推广部
艺术策划:张红雷
艺术团队:Nature Arts Group
设计团队:
在上行建筑工作室 / 温必福 陈睿
住住设计 / 林超 梅放
灯光顾问:秦章
执行落地:十方
摄影团队:存在建筑
文案编辑:陈睿,温必福,张红雷
1条评分金币+20
huozm32831 金币 +20 - 08-29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82353
金币
385871
道行
2004
原创
2425
奖券
2935
斑龄
37
道券
1068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0809(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9-02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8-29
街区公共性的探索——将消极空间城市缝隙转化为社区客厅深度解析

在上述项目中,“城市积木计划”通过一系列创新的设计理念和实践,成功地将沈阳万象城商业建筑群间的狭缝空间转化为一个充满活力的社区客厅。以下是对这一项目的深度解析:

一、设计理念的创新

1. “积木”重构城市想象:
   - 项目以阿尔多·罗西的“漂浮剧院”为灵感,通过“积木”这一元素,创造了临时却富有变化的场域,为城市空间带来了新的想象。
   - “积木”不仅作为物理空间的构建元素,更象征着城市空间的灵活性和可变性,为公共空间注入了无限潜能。

2. 日常即大道,近景即天地:
   - 设计团队强调日常性与近景性,通过简洁的墙体、路径和苔藓等元素,营造出亲切、自然的空间氛围。
   - 这种设计理念使得空间不再是冰冷的物理容器,而是人与生活相遇的“存在之境”。

二、空间布局的精妙

1. “微缩社区”的构建:
   - 项目将新置入的商业街区塑造为一个“微缩社区”,各个店铺单元被重构为有机整体,实现了商业效益与公共空间品质的平衡。
   - 通过文化沙龙、艺术表演等活动,持续激发场所活力,构建了多维度的公共空间缩影。

2. “积木聚落”的平面策略:
   - 设计采用9个简洁几何体量构成空间组团,形成渗透性边界,实现了内外景观与活动的交融。
   - 这种布局方式不仅丰富了空间形态,还创造了自由穿行与驻足互动的社区氛围。

3. 广场与街道的呼应:
   - 广场作为街区的中心聚集场所,为各类活动提供了潜力空间。
   - 街道则通过尺度的控制,营造出亲密感,鼓励人群停留,创造了更多的商业机会。

三、细节设计的匠心

1. “岛屿”与“小房子”的巧妙设置:
   - 三个“岛屿”作为空间锚点,整合了体量群,为街区提供了多元体验的复合结构。
   - “小房子”则作为街区的组成部分,与周围建筑形成反差,增添了空间的趣味性。

2. 庆祝日常与容纳生长:
   - 项目根植日常性,提供充足的公共空间,允许人们闲逛、发现,形成动态的街区记忆。
   - 通过制定标准化改造导则和建立主理人自主更新机制,项目实现了高度的适应性和可持续性,为街区的未来生长提供了可能。

四、项目意义与启示

1. 城市更新的新思路:
   - 该项目为城市更新提供了新思路,即通过创新的设计理念和实践,将消极空间转化为积极空间,提升城市公共空间的品质和活力。

2. 社区建设的典范:
   - 项目成功地将商业街区打造为社区客厅,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交流、休闲、娱乐的场所,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3. 可持续发展的探索:
   - 通过建立高度适应性的建筑系统和主理人自主更新机制,项目实现了可持续发展,为未来的城市空间设计和商业街区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综上所述,“街区公共性的探索——将消极空间城市缝隙转化为社区客厅”项目不仅是一次成功的城市更新实践,更是一次对公共空间设计和社区建设的深刻思考。它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借鉴。

1条评分金币+6
huozm32831 金币 +6 - 08-29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53247
金币
352137
道行
20030
原创
764
奖券
233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8170(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9-02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08-29
基于对沈阳万象城37LOUNGE街区的迭代升级(尤其是2025年焕新的“共鸣之野”主题)及其公共性实践的深入分析,该街区通过空间重构、功能复合与社群运营,成功将商业缝隙转化为具有归属感的“社区客厅”。核心探索路径如下:

一、空间重构:从商业边角到活力磁场
物理边界消融
街区打破传统商场封闭形态,利用三期广场的过渡区域(原城市缝隙),通过开放式布局(遮阳休息区、日光池畔喷泉、热带绿植景观),将商业空间融入城市肌理,形成可自由穿行的公共领域。
主题场景迭代
3.0阶段“共鸣之野”:延续“落日公路”设计基因(2023年),升级为自然生态主题,以棕榈、龙舌兰等植物营造“都市绿洲”,强化视觉吸引力与休憩舒适度。
光影艺术赋能:利用树影斑驳与灯光设计,打造拍照打卡胜地,激发市民自发传播。

二、功能复合:超越消费的社交文化枢纽
多元业态共生
首店经济+在地品牌:引入Potato Corner、SNOW PEAK等全国网红快闪店,同时扶持HALFHALF、日晒七里等本土品牌,形成“国际潮流+本地文化”混搭。
非商业公共设施:设置青年伞、青年亭、青年椅等公益设施,提供免费休憩与社交节点。
文化内容持续供给
定期举办音乐演出(如新兰草乐队爵士表演)、艺术活动5,2025年升级为“周末惊喜音乐现场”,满足青年精神需求。
成为政府“青春寻访地图”推荐场景,纳入沈阳“500+30+5”青年友好型城市体系。

三、社群运营:构建青年认同的社区纽带
精准定位青年客群
以“城市对青年更友好”为理念,通过快闪店、网红打卡、音乐节等年轻化内容,吸引Z世代聚集
共创式社区营造
鼓励用户通过小红书等平台分享“寻访路线”,形成UGC内容生态。
2025年强调“青年共创基因”,提供自由呼吸、寻找同频的社交场域。

四、公共价值:从商业地标到城市名片
政策认可与社会认证
获授“沈阳市青年友好型街区”(共青团沈阳市委)、“东北亚地标购物中心”(辽宁省贸促会),体现公共贡献获官方背书。
加入“金钥匙国际联盟”,服务标准接轨国际。
城市活力引擎
夏季成为市民文化活动核心场所(如2023年“理想志”街区),2025年进一步升级为“文旅新地标”,推动沈阳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

结语:缝隙再生的“社区客厅”范式
37LOUNGE以商业空间公共化为核心逻辑,通过物理开放、内容赋能与社群激活三重策略,将城市边缘地带转化为兼具消费、文化、社交功能的“社区客厅”。其迭代历程(1.0基础场景→2.0品牌聚合→3.0情感共鸣)为商业体参与城市更新提供了可复用的路径:以青年需求为锚点,让空间不止于消费,更成为情感联结与城市记忆的载体。


1条评分金币+6
huozm32831 金币 +6 - 08-29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