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科技馆新馆设计方案对比
深圳科技馆新馆的设计方案引发了广泛关注,尤其是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ZHA)和马岩松带领的MAD建筑事务所提交的两个方案,各有千秋。下面将从设计理念、建筑形态、环境融合、功能布局等方面对这两个方案进行详细对比,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它们的特点。
---
1. 设计理念
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ZHA):
- 核心理念:数字文明·创新未来
- 设计灵感:自然形态
- 未来感:强调科技与未来的结合,建筑形态流线型,充满未来感。
马岩松带领的MAD建筑事务所:
- 核心理念:回归自然,科创未来
- 设计灵感:麦田飞船
- 自然融合:强调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试图让科技馆成为承载土地记忆的容器。
---
2. 建筑形态
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ZHA):
- 造型特点:流线般的造型,犹如一艘驶向未来的旗舰。
- 材料选择:深灰色的金属表皮,构成太空飞船般的昭示性外观。
- 结构特点:包含大量倾斜、悬挑、扭转及下挂的结构柱,整体建筑形态相当复杂。
马岩松带领的MAD建筑事务所:
- 造型特点:数个光滑的椭圆体块组合而成,像散落在田野中的不明飞行物。
- 材料选择:深灰金属材质配合大弧度的玻璃幕墙。
- 结构特点:建筑底部被大面积抬高,屋顶设计成起伏的草坡,模拟麦田的柔软质感。
---
3. 环境融合
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ZHA):
- 环境关系: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较为独立,强调自身的未来感和科技感。
- 绿色设计:采用雨水回用、可再生能源利用、太阳能发电等技术,打造绿色低碳环保建设试点项目。
马岩松带领的MAD建筑事务所:
- 环境关系:模糊了建筑与环境的界限,让公园的绿地与水流自然穿过。
- 绿色设计:屋顶设计成起伏的草坡,部分区域设有圆形草坪供人活动,使建筑本身成为大地景观的一部分。
---
4. 功能布局
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ZHA):
- 功能区划分:科技展示区、科普影院区、创新实践区、科技交流区、公众服务区、业务管理区、科普公园区等七大功能区。
- 互动性:在更具交互感的空间里,人们可以切身体验科学技术,在互动中积极交流。
马岩松带领的MAD建筑事务所:
- 功能区划分:以中央中庭为轴,串联起“创空间”“智空间”等不同功能区。
- 互动性:游走其间,不仅能参观展览,还能透过窗口眺望田园与城市交织的风景。
---
5. 夜景效果
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ZHA):
- 夜景特点:夜晚来临时,玻璃幕墙与屋顶灯光渐次亮起,中庭如发光麦田,底部透出暖光,整座建筑仿佛悬浮的灯笼,静谧而科技感十足。
马岩松带领的MAD建筑事务所:
- 夜景特点:夜晚来临时,玻璃幕墙与屋顶灯光渐次亮起,中庭如发光麦田,底部透出暖光,整座建筑仿佛悬浮的灯笼,静谧而科技感十足。
---
个人偏好
两个方案各有特色,选择哪一个更喜欢取决于个人对设计理念和建筑风格的偏好:
- 如果你更喜欢未来感和科技感的设计,可能会更倾向于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的方案。
- 如果你更喜欢自然融合和人文温度的设计,可能会更倾向于马岩松带领的MAD建筑事务所的方案。
无论选择哪一个方案,这两个设计都展示了建筑师们对科技与自然、未来与人文的独特理解。希望这个对比分析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两个方案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