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6阅读
  • 0回复

[红楼梦]中秋夜宴时,贾珍为何会听到一声长叹之声?[3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3282
金币
3238
道行
19523
原创
29323
奖券
17968
斑龄
199
道券
10553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3210(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9-02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8:20

《红楼梦》第七十五回中,中秋夜宴时贾珍听到的叹息声,这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充满诡异和宿命色彩的细节。这声叹息并非寻常,而是曹雪芹精心设计的一个预示贾府衰败、祖宗之灵哀叹不肖子孙的强烈信号。一、 叹息之声
中秋之际,宁国府贾珍在家中设宴,带领妻子姬妾先开怀赏月。酒酣耳热之际,贾珍提议吹箫唱曲以助兴,却忽然传来异象:正说得高兴,只听见墙下有人长叹之声。大家明明听见,都毛发竦然。贾珍忙厉声问:“谁在那里?”连问几声,无人答应。尤氏道:“必是墙外边家里人,也未可知。”贾珍道:“胡说!这墙四面皆无下人的房子,况且那边又紧靠着祠堂,焉得有人?”

二、 叹息声的来源与象征意义
这声叹息并非现实意义上的“人”发出的,而是具有深刻寓意的文学笔法。
1、祖宗的叹息
贾珍明确指出,声音传来的方向“紧靠着祠堂”。祠堂是供奉贾府列祖列宗牌位的地方,是家族精神和宗法制度的象征。这个地点绝非偶然,直接将叹息的来源指向了贾府的先人。
此时,贾珍作为贾家的族长,在干什么?他不是在读书上进或光耀门楣,而是在中秋这个象征团圆和敬祖的传统节日里,带领一群姬妾饮酒作乐,行令猜拳,风气淫 靡。这与祠堂所代表的严肃、庄重、功业的祖宗期望形成了尖锐的对比。
因此,这声叹息可以被理解为贾府先祖之灵,看到不肖子孙如此不堪,将祖辈挣下的家业挥霍殆尽,将家族推向深渊而感到的无比失望、痛心和绝望。这是一种“祖宗之灵也看不下去”的艺术化表达。
2、宁国府的“鬼哭”
在第十三回,秦可卿临死前托梦给王熙凤时曾说:“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一日倘或乐极悲生,若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的俗语,岂不虚称了一世的诗书旧族了!” 她早已预见了家族的危机。
更早在第七十五回之前,柳湘莲就曾对贾宝玉说过:“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 可见宁国府的淫乱和污秽已是外人皆知。
这声叹息,正是宁国府“不干净”、气数将尽的鬼魅预兆。它发生在深夜、紧靠祠堂,让所有人“毛发竦然”,成功地营造了一种阴森、不祥的氛围,预示着贾府(尤其是宁国府)的末日将至。
3、艺术上的“虚笔”与“真事隐”
曹雪芹善于使用“虚笔”,不直接说理,而是通过这种超自然的、带有神秘色彩的细节来传达寓意和推动情绪。
这声叹息是“假作真时真亦假”的又一体现:它看似荒诞(无人之处的叹息),却道出了最真实的现状——贾府精神已死,祖宗基业即将崩塌。
它也让读者感受到,贾府的衰败不是偶然,而是冥冥之中自有定数,是一种道德和天道上的必然结局。

三、 后续发展的印证
这声叹息并非孤立事件,它是中秋悲音的前奏。紧接着,在荣国府的中秋夜宴上,同样充满了悲凉之气。
贾母强打精神举办的宴会,却处处冷清,人丁寥落,连笛声都显得凄凉。
原本热闹的击鼓传花游戏,竟以贾政讲了“怕老婆”的冷笑话、贾宝玉作诗受训、贾环作诗显露妒忌不平之心而收场,毫无雅趣可言。
最后,黛玉和湘云联诗,联出的却是“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这等极度凄清、不祥的绝唱。
宁国府的祖宗叹息与荣国府的凄凉夜宴上下呼应,共同构成了《红楼梦》中最为浓墨重彩的“衰败预告”,表明贾府的内囊已经彻底耗尽,无可挽回了。
结论:贾珍听到的叹息声,表面上是无人之处的诡异声响,实质上是曹雪芹借祖宗之灵发出的、对贾府不肖子孙的最终审判和哀悼。
这声叹息,是来自旧日荣耀的悲鸣,也是敲响未来丧钟的第一声。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