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6阅读
  • 1回复

[转帖]范蠡:人有4祸,躲过是福[3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97711
金币
502789
道行
2004
原创
2433
奖券
3100
斑龄
39
道券
1134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3950(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0-2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1小时前

第一、口无遮拦

一个人的命不好,多半是因为嘴不好!

老话讲:言多必失,出言切忌满。

说的越多,错的就越多,不经意间脱口而出的话,一定程度上也会决定你接下来要走的路。

生活中,有太多的人,就是因为说话不经过大脑,啥都说,结果就说了一些不该说的话,得罪了人,最后给自己惹来了一堆麻烦。

第二、贪婪无度

贪婪,顾名思义,就是对物质、财富、权力等过度追求,永不满足的心态;这种心态,让人像掉入了一个无底洞,永远想要更多,却永远填不满内心的欲望。

贪婪虽是人性的一部分,但那些不善于控制自身欲望的人,就像一个不断膨胀的气球,越吹越大,当大到不能再大,到达极限的时候,砰的一声爆炸了,最终连同已取得的成就灰飞烟灭,导致自己一无所获!

那么,如何摆脱贪婪的束缚呢?

01、要学会感恩和珍惜。感恩自己所拥有的,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02、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金钱、权力等只是生活的附属品,而不是生活的全部。

03、要学会放下。放下那些不必要的欲望和执念,让自己的内心回归平静和满足。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愿我们都能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不被贪婪所迷惑;记住,贪婪过度的人,往往会失去更多。

第三、骄傲自满

王阳明曾言:“人生大病,只一个‘’傲‘’字。在纷繁复杂的人生旅途中,“傲”字如同一道难以逾越的坎,让许多人陷入困境,无法自拔。

为什么不能骄傲自满?

就拿学习为例:一个有傲心之人,学的越多,便越骄傲自满,越瞧不起别人,越自认为很牛,什么都懂;这个时候危害就来了,他骄傲自满认为自己什么都懂,就会对他人指手画脚,精力都放在对别人的指手画脚上,那就没有精力时间学习了,久而久之就越来越愚蠢。

中国有句古训叫:“满招损,谦受益”。

意思是说:骄傲自满的人会招来损害,而谦虚谨慎的人则会受益;老子也说过:“不自以为是的人,才能对事情判断分明;不自夸的人,他的功劳才会被肯定;不骄傲的人,才能成就大事。

第四、执念过深

什么是“执念”?

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态度,就是“执念”的体现,也是人们活不好的体现。

人生大多数的痛苦,都是因为执念太深;你喜欢的人不喜欢你,就会感到悲观失望;你想要的东西得不到,就会耿耿于怀;总是羡慕别人拥有的生活,就会对自己的处境唉声叹气。

执念太深,犹如心魔缠身,它具有摧毁性的力量;当我们过分执着于某一事物或观念时,它可能会扭曲我们的认知,使我们陷入无尽的痛苦与挣扎之中。

弘一法师说:“执念太深,就变成了心魔,不是毁掉自己,就是毁掉他人,放下执念,就是善待自己;执于一念,困于一念;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97711
金币
502789
道行
2004
原创
2433
奖券
3100
斑龄
39
道券
1134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3950(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0-28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11小时前
“一个人命运不好多半是因为嘴不好,言多必失”这句话看似偏激,实则蕴含着深刻的人际智慧与传统文化中的处世哲学。它并非主张命运完全由“说话方式”决定,而是强调言语作为行为的外显,往往折射出一个人的性格、认知、情绪管理能力与社会适应力,从而间接影响其人生际遇。以下从多个维度深入解析这一观点:

---

一、言语是内在世界的镜子:嘴不好,实为心不修

所谓“嘴不好”,并不仅仅指骂人、粗鲁或刻薄,更深层的是指:
- 缺乏边界感:随意评论他人隐私、家庭、收入,甚至对领导评头论足;
- 情绪化表达:愤怒时口无遮拦,得意时炫耀张扬,失意时怨天尤人;
- 认知狭隘的流露:以偏概全、妄下判断、传播未经核实的信息。

这些言语背后,往往是自我修养不足、情商低下、思维片面的表现。一个人若长期习惯于负面表达,会形成“受害者心态”或“攻击性人格”,导致人际关系紧张,机会流失,进而陷入“越倒霉—越抱怨—更倒霉”的恶性循环。

> 🌿 古语云:“祸从口出,病从口入。”言语如刀,伤人亦自伤。真正决定命运的,不是某一句话的后果,而是长期言语模式所塑造的“人际磁场”。

---

二、言多必失:信息过载与信任危机

“言多必失”出自《周易·系辞上》:“言行,君子之枢机也。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可不慎乎?”意思是,言语和行为是决定一个人荣辱的关键。

为什么“多言”容易“失”?
1. 泄露机密:话多者往往不分场合、对象地倾诉,容易在无意中透露重要信息,被有心人利用。
2. 暴露弱点:频繁抱怨工作、吐槽领导、贬低同事,等于主动展示自己的不满与不稳定,难以获得重用。
3. 逻辑漏洞:说得多,破绽就多。一旦前后矛盾,便失去可信度,影响个人声誉。
4. 消耗能量:喋喋不休的人常被视为“情绪黑洞”,他人避之不及,社交资源逐渐枯竭。

> 💡 心理学研究表明,高成就者普遍具备“选择性沉默”的能力——他们懂得在关键时刻发声,在无关紧要处保持静默。这是一种战略性的自我保护。

---

三、语言塑造现实:积极言语吸引正向命运

语言不仅是沟通工具,更是建构现实的心理机制。现代心理学中的“自我实现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指出:
- 若一个人常说“我运气差”“没人帮我”“这事肯定不成”,他的潜意识会不断寻找证据支持这些信念,最终真的活成“命不好”的样子。
- 反之,言语积极、感恩、建设性的人,更容易吸引合作、机遇与贵人。

例如:
- 同样遭遇失业,A说:“我又失败了,这辈子完了!”——陷入抑郁,错失新机会;
- B说:“这是个转折点,我可以重新规划职业方向。”——主动学习,迎来转机。

> 🌱 言语如同种子,播下抱怨,收获苦难;播下希望,孕育可能。命运并非注定,而是在每一次开口中悄然成型。

---

四、文化语境下的“慎言”传统:东方智慧的生存策略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慎言”是一种极高的德行标准:
- 孔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 老子言:“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 《礼记》强调:“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这些训诫源于古代宗法社会的生存逻辑:在等级森严、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中,一句话可能招致杀身之祸。即使在现代社会,职场、官场、商场中依然存在“站队”“派系”“权力博弈”,贸然发言极易卷入纷争。

> 🔍 观察现实中“命运坎坷”者,常有一类典型特征:爱议论是非、热衷站队、喜欢指点江山,却缺乏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的“嘴”成了人生的绊脚石。

---

五、如何改善“嘴不好”以扭转命运轨迹?

改变言语模式,本质是重塑思维方式与人格结构。建议从以下几点入手:
1. 练习“三思而后言”:说话前问自己——这真实吗?必要吗?善意吗?
2. 培养倾听习惯:少说多听,不仅能获取更多信息,也能赢得尊重。
3. 建立语言“过滤系统”:将负面情绪写进日记而非倾诉给他人。
4. 使用建设性语言:把“这不可能”改为“我们可以试试这样”。
5. 定期反思言语后果:回顾近期因说话引发的冲突或误会,总结教训。

> 🌟 真正的贵人运,不是靠讨好得来,而是靠“稳重可信”的形象积累而成。一个管得住嘴的人,才配得上托付重任。

---

结语:命运之轮,始于唇齿之间

“嘴不好导致命运不好”,并非宿命论,而是一种深刻的因果洞察。  
言语是思想的出口,是情绪的阀门,是人际关系的桥梁,也是个人品牌的载体。  
当你开始敬畏语言的力量,学会在喧嚣中保持清醒,在冲动时按下暂停键,你已在悄然改写自己的人生剧本。

> 📜 记住:  
> 你说的话,终将成为你的命运。  
> 你沉默的智慧,或许正是转运的起点。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