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丨苏木 文丨苏木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你敢信中国有个比很多县城还小的城市,却在全球造船业里横得不行吗?

全球每10艘新船,就有1艘是它造的,2021年一年它一个市的造船量,居然超过了整个日本!
更厉害的是,它不靠房地产、不搞金融炒作,就凭硬核制造业,人均GDP比西安、郑州、合肥这些省会城市高一大截。
这个地方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从破产小厂逆袭成全球玩家
靖江的造船业,一开始根本没跟巨头硬碰硬,而是专挑别人看不上的边角料生意,硬生生在夹缝里闯出了一条路。
故事得从1994年说起,当时靖江有个国营小厂叫交通机械修理厂,亏损快一个亿,马上要破产了,没人愿意接这个烂摊子,一个叫袁凯飞的人却敢接手。

那时候中国造船业,大单都被国有大厂和国外企业抢着做,袁凯飞要是也去抢,肯定是以卵击石。
他琢磨来琢磨去,选了个没人盯的领域,造1万到5万吨的散货船。
为啥没人做?大型船厂嫌这生意利润薄懒得干,小型船厂没技术没资本干不了,这片无人区,成了袁凯飞的机会。

1997年,他们好不容易造出第一艘1.2万吨散货船,结果一下子亏了2500万。
外人都觉得这厂彻底完了,可没想到,这笔亏损反而让全世界船东注意到了靖江,原来中国还有这么个敢造大船的小厂!
很快一个印尼船东找上门,订了一艘1.75万吨的油船,就靠这笔订单,濒临破产的小厂活过来了,靖江的造船业也从这儿起步。

后来靖江的企业都跟着学,不追风口、不凑热闹,专在细分领域做到极致,比如有企业把空调蒸发器做到全球三分之一的份额,还有企业造的高压储罐,能扛住30头大象的重量。
因为没竞争对手,根本不用卷,安安稳稳赚大钱。

现在靖江的造船业早就不是小打小闹了,比如扬子江船业,在大型集装箱船领域,比日本三菱重工的设计更节能、运力更强,订单量还比对方多30%,从小配角变成了规则制定者。
企业抱团政府当后勤
靖江能成功,还有个关键,这里的企业不内耗,反而抱团发展,政府也不瞎指挥,只做好后勤服务,形成了特别好的产业生态。

在靖江几家造船龙头企业,新时代造船、扬子江船业、南洋船舶,早就达成了君子协定:你专做散货船和油船,我主攻集装箱船,他盯着特种船,各做各的领域,不抢对方生意。
他们还成立了船舶产业联盟,共享技术和订单,从根儿上杜绝了打价格战的可能。

不像有些地方,企业之间互相拆台、压价,最后大家都赚不到钱,靖江的企业明白,与其窝里斗,不如一起把蛋糕做大,一致对外赚外国人的钱。
政府在这儿也很拎得清,不喊打造世界造船之都这种空口号,而是企业需要啥就帮啥,比如企业要土地建厂房,政府就帮忙协调指标,企业遇到环保审批难题,政府就帮忙沟通解决。

这种不折腾的氛围,让靖江的民营企业特别有活力,现在靖江90%的规上工业企业是民企,86%的固定资产投资来自民间。
大家不用花心思搞关系,只管安心搞生产、做技术。
围绕着这些龙头船厂,还聚集了200多家配套企业,小到一颗螺丝,大到占全球60%份额的船用锚链,在这里都能造。

这种啥都能自己搞定的供应链,让靖江造船的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别人想跟它竞争都难。
从造大船到造尖端船
很多人觉得造船是人海战术,靠拼人力,但靖江早就靠技术升级,把造船变成了高科技活,效率和质量都甩别人一大截。

新时代造船花了17.5亿,建了个国内最大的智能化车间,长480米、宽52米,走进车间,全是机器人在干活,焊接精度比最有经验的老师傅还高10倍。
以前造一艘大船要一两年,现在最快29天就能下水,原来需要300个工人的生产线,现在150人就够了,这哪里是效率提升,简直是对传统造船模式的降维打击。

不光效率高,靖江还敢啃硬骨头,造别人造不了的尖端船,比如扬子江船业,就拿下了17.5万立方米LNG运输船的订单。
这种船被称为造船业皇冠上的明珠,因为要运输零下163摄氏度的液化天然气,稍微出点错就可能出大事故,以前只有日韩企业能造。
扬子江船业突破这项技术,成了中国第一家能造这种船的民企,一下子站到了行业顶端。

靖江还特别会借外力搞研发,他们跟上海船舶设计研究院、哈尔滨工程大学这些顶尖机构合作,甚至把研发中心开到了苏州,搞苏州研发、靖江制造,让好技术能快速落地。
比如他们跟高校合作5年,研发出一款新型船用发动机,比传统发动机省油20%,现在航运成本这么高,省油就意味着能多赚钱,这款发动机一出来,就成了香饽饽。

现在全球都在搞绿色航运,靖江又抓住了这个风口,在中国占全球57%份额的新能源船舶市场里,靖江企业是主力军,造的双燃料动力船、甲醇动力船,订单都排到2028年了,未来几年的话语权都攥在手里。
老百姓过得好才是真本事

靖江最让人佩服的,不是造了多少船、GDP多高,而是把发展的红利实实在在给到了老百姓。
现在靖江造船业带动了6万人就业,占全市人口的十分之一,工人月薪八千到一万五,比很多省会城市的工资还高,管理层年薪二三十万很常见,厉害的能拿五十万。
房价却很亲民,均价不到1.5万,普通人努力几年就能买上房,而且这里有三所三甲医院,还有南京名校的分校,教育、医疗资源都不差。

不像有些地方,GDP看着高,老百姓却没享受到实惠,靖江明白,发展的终极目的,是让生活在这里的人过得有尊严、有幸福感。
它不是在存量里抢蛋糕,而是靠造新船、搞技术,把蛋糕做大,让企业、工人、政府都能分到好处,实现了真正的共赢。

靖江只是个665平方公里的小县级市,没有先天的资源优势,却靠专做别人不做的生意、企业抱团不内耗、靠技术升级抢高端市场,在全球造船业里站稳了脚跟,还让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
它的故事告诉我们,发展不一定非要卷,不一定非要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找到自己的优势,在细分领域做到极致,靠聪明和技术赚钱,比盲目内耗强多了。
结语
现在很多人觉得卷是常态,但靖江用实际行动证明,只要选对路、找对方法,不卷也能赢,而且能赢得更长久、更踏实。

这种低调做事、高调赚钱、惠及民生的模式,值得很多地方学习。
参考资料:
焦点24小时《新晋“黑马”的目标,远不止于拿下苏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