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青年建筑】十大热门环境设计项目解析
前言
过去的一个月中,【青年建筑】平台通过全网多渠道发布了众多优秀设计项目。基于各平台的互动热度与反馈,我们精选出10个最具代表性的环境设计项目。这些项目不仅展现了设计师对空间的独特思考,更体现了当代设计在功能创新、文化传承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前沿探索。以下为您详细介绍这十大项目:
---
01. 武汉小狗客厅 - 人宠共处的社交空间
设计单位:本样设计
核心亮点:
- 三业态融合:将宠物零售、鲜食、洗护三大功能有机结合,打造一站式人宠社交平台。
- 动态动线设计:围绕核心筒展开抬高区域与洄游路径,增强宠物活动趣味性与空间互动性。
- 灵活空间系统:可调式货架、洗护区实时显示屏及多功能立柱,提升空间适应性与用户体验。
- 开放边界:270°开敞街角设计,模糊室内外界限,成为城市中人宠友好的公共样本。
摄影:阿盛
设计理念:通过“宠物友好”理念重构城市公共空间,让宠物成为社交媒介,创造人与宠物共享的温馨社区氛围。
---
02. 惠州明月坞 - 废弃花房的诗意重生
设计单位:郭廖辉工作室
核心亮点:
- 意象重构:以“水、月、花、舟”为母题,将废弃花房改造为沉浸式诗意场域。
- 结构延续:保留原花房铰接节点与层叠空间构造,新增二层结构如“漂浮船坞”,底层乱钢柱支撑营造轻盈感。
- 材料创新:外覆深色耐力板形成“墨镜”效果,不同颜色钢构件强化视觉层次,半透明材质结合被动式通风实现可持续设计。
- 景观融合:内部阴生植物向外延伸,与岛屿原有植被融为一体,形成自然与人工的和谐共生。
摄影:陈颢
设计理念:在保留场地记忆的基础上,通过抽象与重组传统意象,创造“非日常”的感官体验,让千年风雅融入当代山居生活。
---
03. 山西既下山·大同 - 北魏文化的在地性表达
设计单位:goa大象设计
核心亮点:
- 古城肌理融合:延续大同里坊格局,“均质中作变化”的院落布局,回应北魏平城历史文脉。
- 光影与空间协奏:通过光塔、回廊、水景等元素,将北魏石窟意象融入现代建筑语言,营造“外雄内秀”的文化栖居地。
- 材质气候适应:选用耐候性强的石材与金属,回应大同高光照、干燥的气候特征,实现建筑与环境的长期对话。
- 文化体验深化:47间带独立庭院的套房,结合壁画、古器等艺术装置,让客人在居住中感受北魏文明的厚重底蕴。
摄影:雷坛坛、刘国威、陈曦工作室等
设计理念:“活态传承”古城文化,将酒店打造为串联历史与当下的文化载体,成为大同的精神坐标。
---
04. 惠州凤谷驿 - 山水间的骑行驿站
设计单位:有限设计工作室
核心亮点:
- 地形适应性设计:“绿手掌”屋顶嵌入山坡,五指观景平台探向湖面,顺应罗浮山脚原有地形与树木分布。
- 立体交通系统:保留原台地与台阶,新建单车道连接不同高差,形成可骑行、可登顶、可入林的复合路径。
- 在地性表达:融合咖啡、卫生间与小型艺术装置,采用本地石材与木构,呼应岭南气候与建造传统。
- 公共属性强化:如“道旁茶棚”般开放包容,为游客提供休憩、观景与社交的多功能空间。
摄影:张超,有限设计工作室
设计理念:以最小干预原则融入自然,打造一个与山水共生、通俗可亲的公共驿站,激活环南昆山-罗浮山旅游公路的文化体验。
---
05. 扬州广陵有熊酒店 - 文保修复与园林新生
设计单位:青山周平
核心亮点:
- 文保转化:保留苏北电影院木结构并改造为酒店大堂,以屋顶庭院、老榆木装饰重塑场所记忆。
- 园林意境营造:新建建筑融入亭台楼阁元素,通过流动空间传递扬州传统园林的“移步换景”之美。
- 工艺传承:客房融合木作、肌理材质与扬州传统工艺(如漆器、剪纸),实现现代舒适与地方文化的结合。
- 城市更新样本:在历史街区内平衡保护与活化,为老旧城区注入新的文化活力与居住体验。
摄影:夏至
设计理念:将历史建筑转化为可感知、可体验的生活空间,在保护中创新,在传承中发展。
---
06. 武汉麓客岛动物农场 - 自然与未来的城市乌托邦
设计单位:万社设计
核心亮点:
- 地景融合:“天外飞石”灵感下,动物圈舍半覆土嵌入山体,竹编穹顶工坊轻盈悬浮于山谷。
- 沉浸式场景构建:通过竹编、原木等自然材质与地景构筑相结合,打造自由散落的游憩系统。
- 功能多样性:包含冰饮站、甜品屋、创意工坊等多元设施,满足观光、互动、社交需求。
- 可持续理念:采用轻型构建与再生材料,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干扰,探索城市微度假新模式。
设计理念:打破传统动物园边界,创造一个人与自然、动物和谐共处的“未来生活提案”,让城市居民近距离感受自然野趣。
---
07. 深圳美团机器人研究院总部 - 人机共存的试验场
设计单位:加减智库设计事务所
核心亮点:
- 空间机器理念:“NEOWALL”核心装置可实现多种模式切换(平行、散置、聚拢、空场),适配机器人研发展示需求。
- 配送站创新:“模糊立方”配送站具备液压驱动可变外立面系统,部署于商圈屋顶,连接地空楼宇物流网络。
- 未来感营造:通过几何体块、金属材质与智能交互系统,构建科技感十足的研发与运营空间。
摄影:张云鹏、曾喆
设计理念:探索未来城市中人机协同的可能性,将建筑本身转化为可进化、可交互的技术实验平台。
---
08. 顺德渔人码头“文化锚地” - 社区艺术营造计划
设计单位:加减智库建筑设计事务所
核心亮点:
- 历史痕迹保留:改造四层宅基地旧楼,在“和地在创”计划下重构“附近”的价值认知。
- 精神地标构建:屋顶反拱体量形成昭示性标志,联动红墙街巷与展览空间,激活城村交界地带的能量场。
- 文化运营植入:由CANTONBON书店主理,持续举办文学艺术活动,成为社区文化枢纽。
摄影:林力勤 Liky Lam、曾喆 Zhe Zeng
设计理念:“小而美”的社区更新实践,通过微介入式改造唤醒旧建筑生命力,为在地社区注入文化根基。
---
09. 临汾共炉火锅 - 北方城市的园林秘境
设计单位:本样设计
核心亮点:
- 双层庭院格局:利用商场闲置区域打造“L”形空间,包含景观亭、螺旋楼梯与空中廊桥。
- 山水意境融入:在北方城市中心营造林间漫步、池畔小坐的用餐体验,模糊室内室外界限。
- 动线串联巧妙:内外双楼梯串联整体动线,大开景观面让自然光线与绿植渗透空间各处。
摄影:阿盛
设计理念:“火锅与山水共炉”,将南方园林意境移植到北方火锅店,在味觉享受中叠加视觉与情感体验。
---
10. 广州“折叠的舞台” - 未来感服装零售空间
设计单位:物质组
核心亮点:
- 三重系统构建:几何体块(展示)、线性杆件(秩序)、光影长廊(传播)三者交织,超越传统销售场景。
- 异形构筑物应用:“残片”状几何体集成音响与储藏功能,划分场域并强化视觉焦点。
- 冷峻未来感氛围:不锈钢材质与线性灯光营造简洁硬朗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