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5阅读
  • 1回复

[奇观]惠州罗浮山下浪大幕 / 亩加建筑规划(深圳)有限公司[30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202228
金币
537129
道行
2004
原创
2433
奖券
3100
斑龄
39
道券
1137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4788(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1-13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4小时前


© 朱雨蒙
下浪大幕为「环两山建筑艺术计划」十六所驿站的其中一站。位于最美旅游公路和澜石河之间的汀步入口。澜石河从罗浮山高处流下,被分流成大大小小的水脉,穿过竹林、水田、村庄。
盛夏时分,没有一平米的水面会被浪费,天幕扎得满满当当。即使是冬天来踏勘,也能通过石滩上无穷无尽带着铁钩的卵石,窥见夏日盛景。

© 朱雨蒙

©朱雨蒙

© 朱雨蒙

© 朱雨蒙

© 朱雨蒙
在社交媒体搜索「下浪」,会看到 100 种岭南人戏水的姿态。我们沿用十六乐事其中「暑至临溪濯足」的隐喻,在这幅澜石嬉水长卷上,加上了一片大号的天幕。

© 朱雨蒙

© 朱雨蒙

© 朱雨蒙
遮阳、嬉水、过河
无需太多无中生有的策划,场地有灵,本身就已将任务书写好:下浪美,如果能再加上一片天幕遮阳、几步台阶亲水、一道汀步过河,大概就更美了。场地未来的咖啡馆运营方,对建筑面积的要求不高,可在现状公厕的投影面积内消化。那剩下的室外天地,将会是我们构想的重点。

© 朱雨蒙

© 朱雨蒙
先看天(幕),卵石是村民租赁天幕的结构基础。下浪大幕决定利用厕所的主体结构,用四个片墙归纳 8 根结构柱,形成天幕较高一侧的基础;在现状陂头一侧,砌筑对应矮墩四个,形成另一侧的基础。在一高一低一南一北两道基础间拉索,完成天幕的结构搭建。酷暑盛夏,天幕支开,迎接游客;台风雨天,天幕收拢,保障安全;秋冬淡季,天幕摘下,便于管养,也无需索要更多建设指标。轻松灵活的建造运营逻辑,取之于场地,用之于场地。

© 朱雨蒙

© 朱雨蒙

© 朱雨蒙

© 朱雨蒙

© 朱雨蒙
再看地面景观,在满足了河道蓝线退线及水利标高要求后,我们将天幕的地面投影面,视作进入汀步的起点,一个放大的下河台地,类似于「桥头」的角色,承接人流聚会、亲水活动。

© 朱雨蒙

© 朱雨蒙

© 朱雨蒙
风吹水上鳞
天幕,作为场地的第五立面,是天然的大地画布。感谢惠州本土草根艺术家老朱,为下浪留下轻盈的注脚。老朱说:两代人出生在惠州,也许与「道」无缘,罗浮山竟很少前往,但长在惠州自然少不了「水」:记忆中少时东江边的嬉戏,夏日的虫鸣与燥热 一一 呈现脑海中。有水自然有风,夕阳下,逆光中,清风水上,波光粼粼,一日中最美好的时光莫过于此。当然「风吹水上鳞」是余英时先生回忆其师钱穆先生的句子,对于我而言,儿时的故乡片段何尝又不是如此。

© 朱雨蒙

© 朱雨蒙

© 朱雨蒙
夏日伊始大幕初张
项目进度要求紧张,从踏勘到开工,是冬春两季,下浪村戏水的画面从来只存在想象中。直至施工接近尾声,岭南夏日终于开启,荔枝挂满枝头,龙舟雨一日三访工地,寂寥的村子也终于醒了过来,沿河民宿陆续开张,村中空屋开起了餐馆。假以时日,待河道整治工程完成,我们便能迎来「暑至临溪濯足」的时节,也是下浪大幕被村民与游客验收的时分。
*后续因蓝线管控的原因,现状公厕不具备施工条件,实施方案镜像到了陂头北侧,咖啡馆改为新建结构。

© 朱雨蒙

© 朱雨蒙

© 朱雨蒙
项目图纸

总平面图 © MLA+

平面图 © MLA+

剖面图 © MLA+

立面图 © MLA+

墙身大样图 © MLA+
项目信息
建筑事务所:亩加建筑规划(深圳)有限公司
项目地址:博罗县,惠州市,广东省,中国
项目年份:2025 年
建筑面积: 36 平方米
主持建筑师:曹睿芝
项目建筑师:李泓逸
设计团队:曹睿芝、李泓逸、胡益敏、胡雅、邓锐筠(实习生)
合作艺术家:朱雄毅
结构设计:栾栌构造设计事务所
景观设计:亩加建筑规划(深圳)有限公司
施工方:四川匠人清水劳务有限公司
委托方:上海风语筑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摄影师:朱雨蒙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202228
金币
537129
道行
2004
原创
2433
奖券
3100
斑龄
39
道券
1137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4788(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1-13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4小时前
下浪大幕:环两山建筑艺术计划中的诗意栖居驿站

项目背景与设计理念
下浪大幕是“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惠州)建筑艺术计划”中“东坡乐事”主题驿站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博罗县长宁镇下浪溪畔,最美旅游公路与澜石河之间。该项目以苏东坡《赏心十六乐事》中的“暑至临溪濯足”为核心灵感,旨在打造一处融合自然、艺术与在地文化的沉浸式体验空间。设计师通过轻盈的天幕结构、亲水台地和汀步设计,将岭南夏日戏水的闲适意趣转化为可感知的空间语言,成为游客与村民共享的诗意栖居地。

场地特征与设计挑战
场地概况
下浪溪畔驿站选址于澜石河沿岸,河流从罗浮山高处分流而来,穿过竹林、水田与村庄,形成丰富的水系景观。场地原始条件优越,但面临蓝线管控、水利标高要求等挑战。冬季踏勘时虽无盛夏水景,但通过石滩上带铁钩的卵石等线索,设计师预判了夏季“无一平米水面被浪费”的盛景。

设计策略
1. 尊重场地灵性:设计团队认为“场地有灵”,无需过度策划。核心任务简化为“遮阳、嬉水、过河”,即通过天幕遮阳、台阶亲水、汀步过河三大要素,回应场地需求。
2. 灵活的天幕系统:最初计划利用现状公厕结构搭建天幕,后因蓝线管控调整至陂头北侧。天幕采用可开合设计,酷暑时支开供游客纳凉嬉水,台风雨天收拢保障安全,秋冬淡季摘下便于管养,体现了“取之于场地,用之于场地”的灵活逻辑。
3. 亲水台地与汀步:在满足河道蓝线退线及水利标高要求后,将天幕地面投影面设计为放大的下河台地,作为进入汀步的起点,承担人流聚会与亲水活动功能。汀步则解决了过河需求,串联起两岸空间。

空间设计与艺术表达
天幕结构:“风吹水上鳞”的意境营造
天幕作为场地的“第五立面”,由四个片墙归纳8根结构柱形成较高一侧基础,在陂头一侧砌筑矮墩形成另一侧基础,通过拉索完成搭建。惠州本土艺术家老朱以“风吹水上鳞”为主题创作艺术装置,灵感源自其儿时东江边嬉戏的记忆,“清风水上,波光粼粼”的画面通过天幕这一“大地画布”得以呈现,赋予空间浓厚的在地情感与诗意。

功能分区与体验流线
- 咖啡馆区域:原计划在现状公厕投影面积内设置,后调整为新建结构,建筑面积36平方米,提供咖啡、轻食等服务。
- 亲水台地:天幕下方的开放空间,游客可在此脱鞋嬉水,“双脚浸入清凉溪流,手中捧着香气四溢的咖啡”,正如深圳游客翟女士所言“身心都清凉了,这种感觉太治愈了”。
- 汀步过河系统:连接两岸的步行通道,方便游客穿梭于溪流两侧,探索沿岸景观。

建造逻辑与可持续性
1. 轻量化建造:采用钢结构与膜结构结合的天幕系统,减少对场地的干预。建筑材料优先选用当地材料,如卵石、片岩瓦等,降低运输成本并融入自然环境。
2. 灵活运营:可开合天幕设计不仅适应不同季节需求,还避免了额外建设指标的压力,实现了“以商养站、以站促商”的可持续运营模式。
3. 社区参与:设计方案充分考虑村民需求,建成后将成为村民与游客共享的公共空间,激活乡村活力。例如浮生六季生态园的海狮表演、非遗集市等活动可与驿站形成联动,丰富游客体验。

项目意义与社会影响
下浪大幕驿站不仅是“环两山建筑艺术计划”的重要节点,更是惠州乡村振兴与文旅融合的典范。它通过以下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1. 文化传承:以苏东坡“暑至临溪濯足”的诗意场景为载体,活化了宋代文人生活美学,使抽象的文化遗产转化为可体验的空间。
2. 旅游带动:作为最美旅游公路218公里环线上的网红打卡点,吸引了大量粤港澳大湾区游客(如来自广深莞惠的八成客人)。国庆假期期间驿站内人流如织,周边农家乐、特色民宿星罗棋布,形成“一路多游、业态互补”的乡村旅游新格局。
3. 社区激活:驿站成为村民休闲、社交的新场所,推动了乡村产业升级。例如三山来迟民宿推出的东坡家宴、东坡茶饮等服务,让游客深度感受岭南文化;下浪溪畔驿站周边的非遗集市,则通过艾粄、酥糖等非遗美食传播惠州风味。

总结
下浪大幕驿站以其精妙的设计理念、对场地的深刻理解和对在地文化的尊重,成功将苏东坡《赏心十六乐事》的诗意转化为现实空间。它不仅是建筑艺术与自然景观的完美融合,更是乡村振兴战略下“艺术赋能乡村”的生动实践。随着河道整治工程的完成和配套设施的完善,“暑至临溪濯足”的美好愿景将全面实现,下浪大幕必将成为罗浮山脚下又一颗璀璨的文化明珠,持续为游客带来治愈心灵的山水之乐。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